產品特點,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鳳縣大紅袍花椒其色鮮紅、粒大、肉厚、有雙耳、麻味悠久、清香濃郁,素有“香飄十里”之美譽。在全國性的花椒品種調查,鳳縣大紅袍花椒(鳳椒)的主要品種——“大紅袍”鳳椒排名第一。
產地環境
鳳縣地處秦嶺的過渡帶上,屬暖溫帶、半濕潤山地氣候,常年平均溫度11.4℃,日照總時數1840小時,降水量613毫米。多為旱平地和緩坡地,海拔在900米—1600米的山坡和山間台地上,獨特的地理、氣候、土壤條件,為鳳縣大紅袍花椒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
歷史淵源
鳳縣大紅袍花椒歷史悠久,自三國時期起便有種植。
產於鳳縣山區的大紅袍花椒,因油腺發達、麻味濃郁悠久、口味清香、色澤鮮艷等特徵,早在明清時期就已聞名全國,成為歷史名椒,被譽為“花椒之王”。
明代,《本草綱目》記載:“秦椒,花椒也,金、鳳、商州皆產……大於蜀椒”。
清《嘉慶重修一統志》載:“椒,府(漢中府)俱產,出鳳縣白石者佳”。因其“全紅、肉厚、有雙耳,風味獨特”在國內市場久負盛名。
光緒十八年(1893年)《鳳縣誌》記載:“金紅花椒肉厚有雙耳,殊勝他地”,這句話道出了鳳縣花椒的形態及風味特徵。
1993年,原陝西省科委開展的全國花椒品種品質調查結果表明,鳳縣大紅袍即“鳳椒”各項指標名列全國之首。在第九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上,鳳縣“大紅袍鳳椒 ”榮獲“后稷獎”。
2005年1月,國家林業局正式將鳳縣命名為“中國花椒之鄉”。
生產情況
2009年,鳳縣花椒留存4170萬株,年產3500噸,產值1.4億元。建成花椒標準化示範園17個,其中萬畝花椒示範園2個,6個大紅袍花椒(鳳椒)重點鄉鎮和75個大紅袍花椒(鳳椒)專業村,93個鳳縣大紅袍花椒(鳳椒)發展重點村。成立了12個花椒協會分會,現有1244個會員和一個會員單位。
截至2017年,鳳縣花椒存留達到4500萬株以上,年產花椒1100噸。
產品榮譽
鳳縣大紅袍花椒相繼榮獲了“國家原產地域保護產品”、“AA級綠色食品認證”、“陝西名牌產品”等殊榮,鳳縣也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花椒之鄉”。
2004年12月13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鳳縣大紅袍花椒”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鳳縣大紅袍花椒(鳳椒)原產地域範圍以陝西省鳳縣人民政府《關於申報鳳縣鳳椒大紅袍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的請示》(鳳政字[2003] 45號)提出的地域範圍為準,為陝西省鳳縣雙石鋪、鳳州鎮、河口鎮、平木鎮、岩灣鄉、坪坎鎮、黃牛鋪鎮、紅花鋪鎮、唐藏鎮、南星鎮、三岔鎮、溫江寺鄉等12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大紅袍花椒。
(二)栽培管理。
1.選址與栽植:栽培在海拔900至1400米最佳。栽植密度為55株至100株/畝。春秋兩季均可栽植。
2.管理:整形修剪以自然開心形或多主枝叢狀形為主要豐產樹形。施有機肥為主,加強病蟲害綜合防治。
3.採收:當果實全部變紅,種子完全變黑時,以人工採摘為主,可逐步使用機械採摘技術。
4.乾制:以自然晾曬為主。
(三)質量特色。
1.感官指標:果形特徵:粒大肉厚,有“雙耳”,開裂呈梅花形;色澤:鮮艷、深紅、紫紅、均勻;氣味:香味濃郁,穿透性強,香氣持久;滋味:口含麻味足悠長,辛辣感強,集中且持久。
2.理化指標:新鮮乾制花椒的揮髮油含量≥6.9%(存放一個月內),存放一年的花椒揮髮油含量≥4.3%,存放18個月的花椒揮髮油含量≥3%,醚溶解物含量≥7.8%。
專用標誌使用
在鳳縣大紅袍花椒(鳳椒)原產地域範圍內的生產者,如使用“原產地域產品專用標誌”,須向設在當地質量技術監督局的鳳縣大紅袍花椒(鳳椒)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申報機構提出申請,經初審合格,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後,方可使用鳳縣大紅袍花椒(鳳椒)“原產地域產品專用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