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梨莓別稱白草莓,是智魯島(智利)生長的一種草莓與北美洲維吉尼亞州生長的一種草莓雜交後形成的。為薔薇科草莓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外形酷似草莓,果肉呈白色,外面覆蓋著紅色斑點,與草莓的基因構成相同,因其味道與鳳梨出奇的相似故稱鳳梨莓,具有極高的食用價值和栽培價值。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來源,生長習性,栽培技術,選地施肥,增施面肥,合理作畦,定植技術,田間管理,營養價值,
形態特徵
鳳梨莓外形如同草莓,但味道與鳳梨相似,不同於我們常見的紅草莓,“鳳梨莓”為奶白色,表面均勻分布著小紅籽。荷蘭的果農開始進行商業化種植後,果實由綠變白,小籽呈現深紅色時,就成熟了,可以食用。
產地來源
最早是由一群荷蘭農民用南美野生草莓—智利草莓與北美草莓—弗州草莓雜交出來的。他們所用的雜交材料都是在法國獲得的,並非如傳言中的采自智利野外,經過6年的篩選和培育,這個品種得到改良。最早的商業栽培權益歸HansdeJongh所有,最早由VitalBerry,BV公司在荷蘭梅德開始售賣。
生長習性
需要種在陽光充足,溫暖的環境中,另外土壤的疏水性要好,如果要種在地里,把地整理平整,在溫度適合的情況下播種。
栽培技術
選地施肥
選擇多年沒有種過草莓的田塊作為大棚鳳梨莓的生產田,施足有機基肥,定植前一個月左右,一般每畝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1500~2000公斤作底肥,並多次耕耙。
增施面肥
鳳梨莓定植前10天左右選擇晴好天氣在土壤可耕性較好的情況下做畦頭,筑前增施進口三元複合肥50公斤和過磷酸鈣50公斤作面肥,並每畝施辛硫磷顆粒劑10公斤,用以防治蠐螬等地下害蟲。
合理作畦
鳳梨莓的畦為南北向(與大棚方間平行)每隻大棚作7畦,中間5畦每畦面寬度為40~45厘米,每畦定植2行,旁邊2畦面寬度為15~20厘米,每壟高度為30~35厘米,畦壟溝深度為30~35厘米左右每畦定植1行。
定植技術
1、透水起苗
鳳梨莓在挖苗前一天育苗圃繞一次透水,以有利於帶好土團,儘量減少傷根,依秧苗大小進行分棚定植。若採用營養缽育苗,則種植時隨手脫去塑膠缽,則成活率較高。
2、定植密度
鳳梨莓大棚栽培株距20厘米左右,每棚種植1800~2000株,每畝6000~7000株,定植深度必須適度,新莖基部必需入土,以利於發生新根,但苗子心部(外葉托葉稍部分)不能埋入土中。
3、定向種植
為便於管理採用“定向種植”,且能減少病害,提高果實品質。中間5畦每畦種植2行,儘量靠兩旁種(行間距控制在30厘米左右),並且認清楚鳳梨莓苗的苗弓背向畦外側定植,大棚兩邊的2畦則進行單行種植。
4、植後管理
鳳梨莓定植後立即澆水穩根,約10天左右成活,結合除草在株間進行鬆土,壅根,且經常摘除枯、老、病葉,及時做好補苗工作。
田間管理
1、鋪設地膜
鋪設黑地膜可以保持土壤水分,抑制雜草孳生,還可降低大棚內的空氣溫度,隔絕草莓果實與土壤的接觸減少病害,保持果實色澤鮮艷、清潔衛生。
2、溫度調控
鳳梨莓生長發育各時期對氣溫有不同的要求,大棚增溫後應儘可能予以滿足。由於大棚栽培鳳梨莓開花結果連續不斷、交叉進行,故在顯蕾後一般白天保持24~28℃,夜間6~8℃,高於30℃或低於5℃都不利於鳳梨莓的開花結果。
3、濕度調控
大棚內空氣濕度甚高,特別是清晨至上午或陰雨天氣,相對濕度可達95%~100%,有礙開花授粉,容易孳生病害,灰霉病爛果嚴重,故除壟畦覆蓋黑地膜外,在壟溝底還應加鋪稻草,用以阻止水分蒸發。
4、植株整理
大棚鳳梨莓保溫後植株生長加速,萌發大量分櫱及匍匐莖,要及時摘除,可增大主莖葉面積,促進頂花芽及時萌發、抽生健壯的頂花序,開花早結果良好。一般一株草莓最多保留1~2個較健壯的分櫱。及時摘除老、衰、病葉。
5、施赤黴素
6、合理追肥
大棚鳳梨莓追肥一般在定植活棵後至覆蓋黑地膜前後施2~3次,每棚(180平方米)一次用1~1.5公斤尿素溶於500公斤左右的水中澆施,以後追肥大都根據苗勢進行根外追肥,每畝噴施0.5%濃度的尿素20公斤。
7、預防黑花
鳳梨莓受低溫凍害後會形成黑花,如在開花前7~8天的花蕾遇零下2℃低溫雄蕊即能受害,開花前3天至花後一周的雌蕊遇零下2℃低溫也會受凍形成黑花,因此在嚴寒來臨之前要準備好內層套棚及小環棚,加強保溫工作。夜間棚內最低氣溫保持在3~5℃,能有效地減少黑花的形成。
營養價值
白草莓富含維生素C、果糖、蔗糖、葡萄糖等能提高甜度的成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0%以上。“鳳梨莓”含有一種叫“鳳梨朊酶”的物質,它能分解蛋白質,在食肉類或油膩食物後,吃些“鳳梨莓”對身體大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