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山旅遊區

鳳凰山旅遊區

鳳凰山潮州市北30多公里處,境內群峰競秀,萬壑爭流。主要鳳凰髻海拔1497米,是粵東第一高峰。以峭拔雄偉的山色,絢爛多采的畲寨風情和奇香卓絕的鳳凰茶傳名於世。鳳凰天池鳳凰山烏崬頂。海拔1391米,面積約六十畝,池水清洌,終年不竭。湖面風雲,瞬息萬變。時而晴空澄碧,時而雨霧瀰漫,給秀麗的湖水,平添幾分神幻的色彩。太平寺在烏崬山腰,寺前數峰並峙,俗稱“七星伴月”。寺由清順治十二年(1655)“欽命駐紮饒平等處掛印總兵官太子太保左都督”吳六奇創建,現尚保存碑記三面,匾聯等多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鳳凰山
  • 行政區類別:廣東省潮州市潮安縣
  • 所屬地區:鳳凰鎮
  • 政府駐地:鳳凰鎮
  • 電話區號:0768
  • 郵政區碼:515656
  • 地理位置:潮州市北30多公里處
  • 面積:30平方公里
  • 方言:潮州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
  • 著名景點:鳳髻觀日、天池、太子洞、千年古茶
  • 機場:潮汕機場
  • 火車站:潮州市
  • 車牌代碼:粵U
自然環境,主要景點,土樓,讚美樓,來儀樓,雍容樓,廣興樓,盛林樓,鳳凰天池,神魚,太子洞,鳳髻觀日,太平寺,

自然環境

鳳凰生態旅遊區位處鳳凰山腹地,緊靠粵東最高峰鳳凰鳥髻,總面積30平方公里,在250-1497米之間,森林覆蓋率接近90%,林木遮天蔽日,空氣和水體質量均達國家一級標準,區內有陸棲脊椎動物225種,其中珍稀瀕危野生動物34種,占廣東省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總數的29.1%,有野生維管植物1281種,其中珍稀瀕危野生植物12種,占廣東省珍稀瀕危野生植物總數的15.2%,是潮汕地區首屈一指的動植物“物種寶庫”,堪稱“”,素有“粵東生態屏障”和“潮汕植物大觀園”美譽。

主要景點

土樓

潮州鳳凰山天池有幾座土樓,土樓建築造型別開生面,數米到十餘米的高牆,示人以穩定與威嚴。土黃色的外觀,黝黑的瓦頂,掩映在蒼蒼的山林之中,又顯得那么溫和而厚道。土樓顯示潮汕山民的氣質,也顯示出潮汕民居建築和客家民居建築相結合的多樣性文化底蘊和建築匠的創造能力。

讚美樓

讚美樓:建於1723年,為典型的圓樓建築,外牆高而窗小,結構獨特,係為防備外界入侵時守衛之用。對內聚族而居,內有房間35間(缺3間),總高度9.6米(其中一層3.1米,第二層2.5米,第三層4.0米),周長191.85米有水井、糧食倉庫等保障設施,一旦被圍困也可堅守很長時間,適應於傳統的自給自足經濟生活,體現了中國人獨立自衛的精神。現居住一百多人,總面積達四千平方米,是風格獨特的高山土樓,是較完美地保留明清時期形成的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的古建築

來儀樓

來儀樓:建成年代公元1744年,戶數24戶,總人口118人,總高度6.3米(其中一層2.4米,二層3.9米),周長234.87米,占地面積4392.1平方米,距鎮政府0.5公里。

雍容樓

雍容樓:建於1749年,共24間、十一戶,周長136米,面積達到2500百平方米,距鎮政府6公里,現居住40多人,土樓經過近四百年的風風雨雨,完美無缺。

廣興樓

廣興樓:間數26間(缺三間),戶數7戶,人口24人,總高度6.85米(其中一層2.95米,二層3.9米)周長122.46米,占地面積1393.9平方米,距鎮政府零0.3公里。

盛林樓

盛林樓:建成年代公元1857年,間數16間,戶數四戶,人口20人,總高度6.16米(其中一層2.66米,二層3.5米),長94.2米,占地面積706.5平方米,距鎮政府1.5公里。
這些圓樓古寨,均如此氣勢恢弘,渾博古奧,令遊客嚮往流連,是鳳凰山區的驕傲。

鳳凰天池

鳳凰天池景觀位於鳳凰山脈烏山東峰頂部,海拔約1325米,其主峰海撥1391米,僅次於粵東第一高峰鳳凰烏髻,海拔1497.8米。天池旅遊區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及迷人的自然風光吸引了無數遊人前來一覽風采。
天池的面積為76畝,特殊的氣候使池面時而波浪滔天,時而水波不興,傳說中的西王母沐浴之處,更為其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加上旅遊區內富有傳奇色彩的太子洞、仙井太平寺文天祥正氣堂”、茶樹王“宋茶村”;各式各樣、奇形怪狀的岩石;美麗的杜鵑坑、日出勝景等更讓人流連忘返。

神魚

湖中有一種奇異的魚,這種魚頭如青蛙,身如鱷魚,尾如蝌蚪,背為深褐色,腹長杜紅皮斑紋,相傳宋帝逃難路過此地,餓得手腳無力,天池中的魚兒即在水中晃動,想捕撈沒有工具,宋帝只好望魚興嘆:“魚要是能自動上岸就好了。”說也奇,轉眼間池中的魚果然長出四肢,乖乖地爬上岸來獻與皇上充飢,宋帝大喜,遂賜這種魚為“四腳魚”,所以鳳凰人一直把它當作神魚。
鳳凰山旅遊區

太子洞

當年宋帝在眾大臣的保護下,逃難至此,因後有元兵追趕,一大臣找到一山洞,眾人馬上簇擁著宋帝進去,轉眼間,元兵追上來,卻不見人影,原來蜘蛛精可憐這小皇帝,待他們一鑽進山洞裡,便連忙吐絲結網,把洞口封住,這才救了小皇帝等人的生命。當時,宋帝才七八歲,剛做了幾天皇帝,可老百姓尚不知情,以為他還是太子,所以就這石洞叫“太子洞”。後人在這洞的兩塊大石分別刻著“天不亡宋”和“孺人拯主”。洞中旁邊還有一隻石靠椅,坐北朝南,相傳這便是太子坐過的“太子椅”。

鳳髻觀日

鳳髻觀日為鳳凰山一景,鳳髻有雙峰,即:大鳳髻和小鳳髻,大鳳髻為主峰,海拔1498米,為粵東第一高峰。秋高氣爽,登山南望,可見群山俯伏腳下,有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在鳳凰鳥髻上觀看日出日落,那色彩豐富、變換流動的壯美景象,動人心魄。
鳳凰山旅遊區
當烏黑的天穹從東方泛出一絲魚肚白,你極目遠望,霞光悄悄穿透雲層,把雲天淡淡的漸次染山紫藍靛青大紅、五光十色,相互輝映,溶化成一片五彩繽紛的朝霞,接著天邊一個半圓形的光暈漸漸透亮,光焰搖曳,光波奔突。終於,升騰的光焰萬丈迸射,穿透雲層,金光滿天,紅融融的太陽緩慢地浮出山海。鳳凰山日出猶如一幅七彩斑斕的畫卷,壯麗輝煌,鳳凰人把它稱為吉祥的“佛光”。

太平寺

在烏崬山腰,寺前數峰並峙,俗稱“七星伴月”。寺由清順治十二年(1655)“欽命駐紮饒平等處掛印總兵官太子太保左都督”吳六奇創建,現尚保存碑記三面,匾聯等多方。
鳳凰山旅遊區
明末清初期間(即公元1644年前後),明朝末代太子南逃避難,一行數人,歷盡千辛萬苦,最後逃進烏崬天池山,隨行官員吳六奇將太子藏於天池邊一個山洞中。因追兵隨至,吳藏身不及,被清兵活捉。吳逼於形勢,終於供出太子藏身之所,將太子獻於清廷。清朝皇帝念其獻太子有功,未加殺害,並欽命吳為駐鎮饒平等處掛印總兵官。時至今日,鳳凰山一帶民間,還廣泛流傳著吳六奇藏太子獻太子之說。
吳六奇受封之後,官癮尚未就此滿足,在轄區內,他廣羅人才,選擇地方企圖另立門庭。就在吳藏太子於天池山時,發現天池一側的山腳下,有片小平地,此地三台後聳,七星前羅,天門地戶,虎踞龍蟠,而中峰絕頂又有天池一區,上接雲漢,無勝異景,視野遼闊,後倚與左右有奇峰環抱,屏障天然,藏風聚氣,別有洞天,便認定是塊風水極好的地方,決定在此興土木,逐步實現其目的。
鳳凰山旅遊區
吳六奇於是利用手中權力,廣集資金,籌備材料,並將籌到的材料陸續運進工地。不料事機泄露,訊息傳到朝廷,清帝立即命欽差大臣前來視察真假,若果有此事,一定耍興師問罪,株連九族。吳六奇臨危不懼,在欽差未到之前,立即把從泉州請來的建築工人全部殺害,以防泄密,一面派人擴建原有的“涌蓮庵”,並將籌集來的三大水缸銀元和三大水缸鹽,以及計畫用於建設的巨大石料,全部埋入地下,暫時掩蓋原計,以圖東山再起。吳還靈機一動,把擴建中的“涌蓮惑”改名為“太平寺”,揚言是歌頌朝廷國朝定鼎,天下太平盛世的意思。欽差大臣把視察到的情況回京復旨。皇帝聞奏大喜,遂敕下聖旨,把庵堂正式賜名為“太平寺”。
吳六奇的計畫落空,大批財寶和石料至今還埋在地下。當地居民曾在太平寺舊址周圍,挖出許多長達四米,寬厚有尺半許的巨大石料。其中一農戶,曾根據尋寶密語,挖地三尺,挖出一塊人工加工過的大石板,尚未發現銀元。這個謎,當地村民至今仍在試圖解開。
太平寺建成後,香火十分旺盛,每年農曆正月二十日,善男信女前往進香許願者絡繹不絕。有時寺里僧人,一天連續燒飯三、四次,才能滿足供應。豐邑舉人前廣西馬平縣知縣哭英材,朝廷官員吳世謨等都曾到此薰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