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簡介
《百家講壇》主講人梅毅,男,天津人。現居
深圳。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著有《生命的傷口》、《赫爾辛基的逃亡》等多部中篇小說,並有“偽青春三步曲”――《南方的日光機場》、《失重歲月》、《城市碎片》等三部長篇小說出版(
中國青年出版社等)。出版有長篇社會學譯著《人類行為》(中國社科出版社)。多次獲國家、省、市等多項文學獎項。
目錄
2 忠勇雁門
3 楊業之死
5英雄六郎
6.楊門女將
各集導語
太原降將
這是一個耳熟能詳的民間故事。千百年來,戲劇小說,評書演義,楊家將的故事,為什麼能一直膾炙人口、深入人心?這是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史實。翻開史書,還原歷史,復活英雄,楊家將的歷史,會有哪些細節比文藝作品還要撲朔迷離、撼人心魄?這是一群令人欽佩的曠世英雄。戲裡戲外,一門忠烈,國人偶像,楊家將的榮光下,又有多少不為人知的血淚人生?楊家將的故事,老百姓耳熟能詳、膾炙人口。相傳,楊家將的第一代英雄,
楊業楊老令公,他忠心耿耿為
大宋王朝鎮守邊關、抗擊
契丹,但是卻遭到大奸臣
潘仁美的陷害,結果兵敗被困、身陷絕境。危難面前,老英雄楊業臨危不懼、誓死不降,最後碰死在
李陵碑下,為國捐軀。因此,楊業老英雄在國人心目中,就是忠的化身。但是,翻開史書我們卻發現,這個舞台上的大忠臣,這位赤膽忠心的大英雄,卻是一名降將出身,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忠勇雁門
宋太宗率領十多萬精兵強將,將近二十萬人,攻滅了北漢,收取大將楊業,等於說是福無雙至今日至,但是宋太宗當時呢,攻滅北漢之後,他就非常膨脹了,他就一定要繼續進攻遼國,趁機收取
燕雲十六州。那剛才還是福無雙至今日至,由於宋太宗的這個決定,那就成了禍不單行明日行了。幽州戰役,
宋軍慘敗,數萬的宋軍士兵,被殺不說,宋太宗皇帝本人,也是屁股上挨了兩支大箭,最後倉惶乘坐一輛破驢車,才有命逃回國內。宋軍這次慘敗之後呢,遼軍
契丹人雖然獲勝,但是遼國的景宗皇帝,遼景宗耶律賢特別生氣,耶律賢這個人一生任性使氣,所以他憋足了勁兒,我一定要給你宋朝一個好看。
楊業之死
雁門關大捷,楊業一戰成名,但是他贏得了“
楊無敵”威名的同時,也遭到了同僚們的嫉恨,這就為楊業最後的死,埋下了禍根。公元986年,雁門關大戰之後的第六年,宋太宗就決定伐遼,這是他繼位以來第二次對遼國的攻伐,由於他當時的年號是
雍熙,史稱雍熙北伐,他組織了三十多萬大軍,主要分為三路來進攻遼國。宋軍的東路軍由於貪功冒進,被遼軍消滅在路上,十萬宋軍損失殆盡,宋軍元氣大傷,宋太宗只得命潘美楊業二人斷後,自己狼狽班師回朝。臨行前,宋太宗還給
潘楊二人,布置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宋太宗就命令潘楊二人,讓他們不但掩護西路軍,安全撤回國內,還要安全掩護四州人民,20多萬人也安全撤回國內。面對皇帝的詔旨,你潘美和楊業又怎么辦呢?
奇冤潘美
千百年來,無論是戲劇小說還是評書演義,楊家將的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膾炙人口,人們在對楊家一門忠烈唏噓感嘆的同時,也會對那個陷害忠良的大奸臣潘仁美嗤之以鼻。潘仁美,也一直被世人,視作“壞蛋”的代名詞。但是就是這樣一個文藝作品中徹頭徹尾的“大壞蛋”形象,他在歷史中的人物原型,居然會是鼎鼎大名的北宋良將潘美。那么,一代忠臣良將為什麼會被醜化成奸佞
權臣?歷史上的潘美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千百年來呢,只要說到楊業之死,只要談到楊家將,大家肯定會把潘美拉出來批鬥,就認為潘美是個十惡不赦的壞人,潘仁美這大白臉的形象,肯定已經是深入人心了。
05英雄六郎
在戲劇小說中,楊業老英雄死後,他的八個兒子重新扛起抗遼大旗,子承父業保家衛國,這就是楊家將第二代英雄,也被稱為“
七郎八虎”。那么在真實的歷史中,楊業到底有幾個兒子?他們是不是都有非凡的戰績呢?《宋史·楊業傳》當中,就提了他六個兒子的名。他六個兒子包括
楊延昭、楊延浦、楊延訓、楊延瓌、楊延貴,楊延彬,這六個人都被宋廷封了官職。這六個人,再加上
陳家谷口戰役當中,和楊業老將軍一起戰死在那裡的楊延玉呢,楊業確確實實有七個兒子。但是他這七個兒子當中只有楊延昭、就是日後大名鼎鼎的
楊六郎最有名,其餘五子呢都是恩蔭小官,日後在歷史上默默無聞,沒有任何的戰功和武績。至於那個義子“八虎”,那就完全是我們民間的
藝人編造出來,根本就沒這個人。
06楊門女將
作為“楊門女將”的核心人物,
佘太君的形象感人至深。這個人物,到底是藝術虛構,還是確有其人?歷史記載模糊不清。有人認為佘太君為楊令公之妻,並稱“佘”為“折”之誤,甚至認為佘太君是宋初的晉北大家族
折德扆之女。對佘太君是否為真實人物的質疑從未間斷,如果佘太君真為宋初的歷史人物,且英勇無敵而又敢於為夫申冤,這樣的女中豪傑,即便正史不載,宋人筆記也不可能隻字不提。反而偏偏是到了清代,離事發當時的宋朝已相當遙遠,佘太君的事跡才進入史料,這不是很奇怪和難以令人相信的事嗎?從清代以來,想證實佘太君確有其人的資料不少,但都缺乏足夠的說服力。一些文人和地方志作者,不辨真偽,將傳說記錄下來,而後世的研究者,又根據這些記錄來論證,
以訛傳訛,形成了一個
循環論證的怪圈,而
穆桂英和
楊排風更是虛構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