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鮑貴卿
- 別名:字廷九(霆九)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大窪縣西安鎮小窪村
- 出生日期:1867
- 逝世日期:1934
- 職業:黑龍江督軍、陸軍總長
- 畢業院校:榆關隨營武備學堂
- 主要成就:12月袁世凱稱帝時,鮑被封為“一等男”。
人物生平,出身,從戎,敗走朝鮮,項城恩遇,踏入民國,助統東北,晚年,歷史疑雲,海城鮑氏家祠,
人物生平
出身
鮑貴卿生於1867年(清同治六年),幼年家貧,祖籍山東,其父鮑永寬遷往奉天海城架掌寺落戶,以農為業。父母早亡,由兄長照料,供他讀了幾年私塾。17歲時因家貧失學。
從戎
敗走朝鮮
1894年,鮑貴卿調任直隸常備左軍後營管帶,隨葉志超赴朝鮮,在平壤保衛戰中,葉臨陣脫逃,所部慘敗,受到處分,鮑貴卿、田中玉等也被革職。
項城恩遇
1895年12月,袁世凱(袁項城)奉命在天津小站編練新式陸軍,鮑貴卿被網羅任武衛右軍右翼工程營築壘司隊官。鮑貴卿在軍中以驍勇聞名,深得天津武備學堂出身的王世珍、段祺瑞等的讚賞,稱鮑“忠勇異儕輩”。1902年袁世凱在保定進行北洋常備軍建設,不久以鮑為左鎮左翼步兵第二營管帶。1904年,左鎮改稱北洋第一鎮,他出任該鎮第二協四標統帶,後晉升為第二鎮步隊第四協統。鮑貴卿發跡後曾回籍省親,路過新民府時與時任五營統領官的張作霖相遇,二人為幼年好友,張將其長女首芳許配鮑貴卿的次子英麟為妻,遂成為兒女親家。1911年4月,清廷賞給鮑陸軍協都統銜。
踏入民國
民國成立後,陸軍的鎮、協、標改稱師、旅、團,鮑貴卿於元年10月任直隸陸軍第二師第四旅長,領陸軍少將銜,1913年6月補中將銜,7月國民黨二次革命時,他隨段芝貴至安徽與南軍作戰。8月,任安徽蕪湖大通司令官,9月,改任蕪湖鎮守使兼第三混成旅旅長。
1915年,為皖督倪嗣沖所忌,8月解除兵權,出任北京陸軍講武堂堂長。10月鮑晉升陸軍中將,12月袁世凱稱帝時,鮑貴卿被封為“一等男”。
助統東北
張作霖就任奉天督軍後,他因與張作霖是同鄉並有親姻關係,1917年6月,張作霖向北京政府推薦鮑貴卿署理黑龍江。7月26日,北京政府正式任命他為黑龍江督軍,暫時兼署省長加陸軍上將銜。從此,成為奉系軍閥中的重要一員。在任職兩年的時間裡,採用“招標”的辦法,賣官鬻爵。
1918年9月7日,北京政府任命張作霖為東三省尋閱使,成為“東北王”。為了控制吉林,1919年7月6日,由北京政府下令吉林督軍孟恩遠到京供職,調鮑貴卿署吉林省督軍,孫烈臣署黑龍江省督軍。孟曾串通吉林第一師師長高士儐抵抗失敗,高被免師長職。又經鮑允保全孟及屬下的生命財產安全,8月5日孟始交出督軍印綬。
1920年9月,鮑貴卿任吉林省長。
1921年3月21日,經張作霖同意,鮑以眼病辭去吉林督軍,授將軍府霆威將軍。同年12月,梁士詒在張作霖支持下組閣,任鮑貴卿為陸軍總長。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戰爭,奉系失敗後,鮑貴卿以病為由辭去陸軍總長職務,返回東北。1924年9月2日,張作霖任鮑貴卿為東省鐵路公司督辦事宜。次年1月,得北京政府認可,9月21日去職,由劉尚清繼任。
晚年
1927年6月,張作霖就任陸海軍大元帥,組織軍政府,他於10月任故宮博物院管理委員會委員,分管文物、檔案,時安國軍大元帥府有意讓鮑貴卿接替韓麟春的第四方面軍團長職,但未實現,被張作霖聘為帥府顧問。1928年2月,任審計院長。同年6月4日,張作霖撤歸關外時被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在皇姑屯炸斃。鮑曾與張同車,因在天津已先行下車,倖免遇難。此後,鮑貴卿退出政治舞台,在天津、北平寓居,因其當過武衛右翼工程營隊官,熟悉工程學,尤其對房屋建築頗感興趣,曾被天津仁義地產公司推為公司董事長,曾自己設計、監修住宅、別墅多處。其間,他把天津南開中學附近60畝價值18萬元的土地,以半捐半賣形式讓給南開中學做操場,只收5萬元,對興辦學務做了義舉。
鮑貴卿由於晚年開支過巨,所經營企業多不景氣,有時入不敷出,他便變賣或抵押房地產來渡過難關。1934年3月1日,鮑貴卿病逝於北平(今北平),葬於北平香山八大處。
歷史疑雲
又說:1919 年7月6日,吉林督軍孟恩遠進京供職,他又改任吉林督軍。同年8月任中東鐵路督辦兼東省鐵路護路軍總司令。1920年1月,他以吉林督軍和鐵路督辦的身份致電中東鐵路局局長霍爾瓦特,聲明中國對中東鐵路享有完全主權,拒絕霍爾瓦特以俄人“實行國家統治權”的無理要求。1920年3月12日,哈爾濱30多個工人組織聯合向霍爾瓦特發出最後通牒,限期在24小時內辭職。他令下屬接管了原沙俄外阿穆爾軍區司令部、護路軍參謀部、憲兵總部及警察局等機構,並派兵進駐中東鐵路沿線,解除俄軍警武裝,霍爾瓦特被解職趕下台。同年9月,兼署吉林省長。10月,晉授勳二位。1921年3月,調任將軍府霆威將軍,離吉進京,1924年12月充任梁士怡內閣陸軍總長,次年4月辭職。
海城鮑氏家祠
在北京西山森林公園的“獅子窩”山峰下,原有明代古剎功德禪寺,清末,此寺逐漸傾廢,三十年代,舊基改作鮑貴卿墓。鮑貴卿,字霆九,遼寧海城人,曾任陸軍總長,為北洋軍高級將領之一。鮑與奉系關係密切,其子娶張作霖之女為妻。後來張作霖返奉天時被炸死,奉軍退出北京時曾留一旅維持秩序,旅長鮑毓麟(西山八大處留有其碑刻)為鮑之侄。此旅在撤退時被韓復榘部繳械,引起一場混亂,鮑貴卿從此退隱。1934年3月1日鮑卒於北平,年七十。
鮑墓占地十餘畝,規模龐大,圓形磚石墓琢高三米,條石台基,墓前碑已無,再前為兩華表。這裡松柏茂密,甬道縱橫,明代的兩株古松仍枝葉繁茂,其中一株的主幹被雷擊劈斷枯死,但另一千仍鬱鬱蔥蔥,為名副其實的“鳳尾松”。鮑墓之東南方為一大石碑坊(欞星門),上面雕刻有風光輪,正面額曰:“海城鮑氏家祠”,保存相當完好,實屬難得。
參觀路線:八大處證果寺旁上山路至料廠,前行走水泥路,拐幾個彎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