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在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是崇高的,他的文章有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深刻的思想洞察力和銳利的社會批判力。這本《魯迅文選》是“經典紙閱讀”系列叢書之一部,收錄了魯迅先生美文、隨筆、雜論、文論等作品六十餘篇。編排上精要突出,脈絡清晰,對於讀者了解魯迅先生的作文和為人大有助益。
基本介紹
- 書名:魯迅文選
- 作者:魯迅
- 譯者:吳曉明 王德峰 編選
- ISBN:9787547603154
- 出版社:上海遠東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書籍信息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科學史教篇
摩羅詩力說(節選)
文化偏至論
我之節烈觀
隨感錄二十五
隨感錄三十三
隨感錄三十五
隨感錄三十六
隨感錄三十八
渡河與引路
隨感錄三十九
隨感錄四十一
隨感錄四十八
隨感錄四十九
隨感錄五十四
隨感錄五十九:“聖武”
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
隨感錄六十五:暴君的臣民
隨感錄六十六:生命的路
致宋崇義
《吶喊》自序
娜拉走後怎樣
論照相之類
復仇
復仇(其二)
希望
再論雷峰塔的倒掉
看鏡有感
咬文嚼字
青年必讀書
忽然想到(一至四)
論辯的魂靈
犧牲謨
戰士和蒼蠅
致許廣平(節選)
致許廣平(節選)
忽然想到(五至六)
春末閒談
燈下漫筆
北京通信
導師
長城
忽然想到(七至九)
俄文譯本《阿Q正傳》序
忽然想到(十至十一)
補白
論“他媽的!”
論睜了眼看
十四年的“讀經”
《出了象牙之塔》後記
這樣的戰士
這個與那個
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
學界的三魂
古書與白話
談皇帝
“死地”
記念劉和珍君
淡淡的血痕中
《二十四孝圖》
寫在《墳》後面
《阿Q正傳》的成因
無聲的中國
老調子已經唱完
略論中國人的臉
革命時代的文學
《野草》題辭
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
答有恆先生
小雜感
當陶元慶君的繪畫展覽時
文藝與政治的歧途
文學和出汗
述香港恭祝聖誕
鏟共大觀
現今的新文學的概觀
流氓的變遷
《潰滅》第二部一至三章譯者附記
習慣與改革
非革命的急進革命論者
對於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
我們要批評家
宣傳與做戲
“友邦驚詫”論
答中學生雜誌社問
論“第三種人”
聽說夢
觀斗
電的利弊
由中國女人的腳,推定中國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
言論自由的界限
經驗
諺語
二醜藝術
華德焚書異同論
智識過剩
中國的奇想
上海的兒童
“論語一年”
同意和解釋
吃教
重三感舊
世故三昧
外國也有
難得糊塗
作文秘訣
家庭為中國之基本
“京派”與“海派”
北人與南人
《如此廣州》讀後感
關於中國的兩三件事
古人並不純厚
清明時節
讀幾本書
偶感
儒術
倒提
拿來主義
玩具
正是時候
答國際文學社問
買《國小大全》記
算賬
答曹聚仁先生信
玩笑只當它玩笑(上)
從孩子的照相說起
漢字和拉丁化
門外文談
中國語文的新生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說“面子”
運命
拿破崙與隋那
中國文壇上的鬼魅
關於新文字
病後雜談
田軍作《八月的鄉村》序
徐懋庸作《打雜集》序
人生識字胡塗始
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
文壇三戶
從幫忙到扯淡
名人和名言
論新文字
論現在我們的文學運動
關於太炎先生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