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魯迅外國語學校
- 英文名:Lu Xun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 校訓:“求真立人
- 創辦時間:2000年
- 所屬地區:浙江省
- 類別:公立大學
- 學校類型:綜合
- 學校屬性:省部共建學校
- 現任校長:李華琴
學校簡介,背景與形勢,工作目標,實施策略,文化節開幕,
學校簡介
.魯迅外國語學校是浙江省紹興縣教育局直屬初級中學、浙江省示範國中,其前身是紹興縣雙梅中學經由柯橋初級中學、實驗中學瓜渚湖校區改名而來。學校以“外語特色、小班教學、初高中銜接”為辦學特色,以“求真立人”為校訓,旨在培養優秀外語人才。
魯迅外國語學校坐落在浙江省紹興縣群賢路與百舸路交叉口,現有30個教學班,1200名學生。作為柯橋城區教育重要組成部分,學校擔當著打造“學在柯橋”教育品牌的責任與使命,為“每一位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讓每一個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並確定“建設一所個性化、精品化、國際化的全省一流、全國知名的外國語學校”為辦學目標,以“多樣課程、自主課堂、適性德育、多元評價為載體,全面培養人格自立、學習自主、自然發展、自成一家的一代新人”為實施策略。
魯迅外國語學校坐落在浙江省紹興縣群賢路與百舸路交叉口,現有30個教學班,1200名學生。作為柯橋城區教育重要組成部分,學校擔當著打造“學在柯橋”教育品牌的責任與使命,為“每一位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讓每一個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並確定“建設一所個性化、精品化、國際化的全省一流、全國知名的外國語學校”為辦學目標,以“多樣課程、自主課堂、適性德育、多元評價為載體,全面培養人格自立、學習自主、自然發展、自成一家的一代新人”為實施策略。
背景與形勢
(一)學校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學校獨立升格已歷時一年半,基本完成了承前啟後的過渡任務。學校處於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期:全新的校名賦予了學校豐富的文化內涵與價值追求;作為柯橋新縣城優質教育格局其中一分子,承載著各級領導、社會百姓對優質教育的期盼,縣教育局給予許多發展的平台與政策的支持;隨著城市化推進步伐加快,學校周邊樓盤林立,“新柯橋人”人數劇增,為學校發展提供新的發展空間與機遇;2011年又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縣政府要召開教育工作會議,重新規劃紹興縣教育發展的新藍圖。這些對我們學校來說,可謂是機遇無限,充滿挑戰,同時也責任重大。
魯迅外國語學校
(二)“適性教育”是學校原有的辦學思想的延伸與提升。這幾年來,學校實施小班化教學,積極打造“輕負擔,高質量”教育品牌,取得很好成績,得到社會廣泛好評。然而,真正意義上的小班化教育不僅是體現在學生人數上,必然關注學生的個別發展,創設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輕負擔,高質量”也不僅體現在顯性指標的硬性執行上,更應該體現在學生的學習過程體驗、興趣培養、個性發展上,因此,在小班化教學環境下,在規範辦學行為的基礎上,開展“適性教育”是水到渠成之事,也是原有的辦學思想進一步的提升與發展。
(三)“適性教育”符合教育的本義,符合時代對人才的要求。“適性教育”,顧名思義就是發展適合學生本性和個性的教育,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可以說是對“適性教育”的最好的詮釋。我們說,教育不是要培養每一個孩子都成為天才,當然也不是要讓天才成為庸才,而是要考量孩子個別差異,善用適當教育方法,幫助他們有效學習,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充分發揮其稟賦和潛能,成為最好的自己,這才是教育的本義。“多元智慧型理論”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智慧型結構,而且每種智力有其獨特的認知發展過程和符號系統。因此,人與人之間有IQ、EQ、人格、性向、發展等差異,這就要求我們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就應該根據教學對象而靈活多樣、因材施教。二十一世紀,人們對人才標準發生根本性變化,一紙文憑的時代即將成為過去,學歷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能力,特別是人的綜合素質顯得尤為重要,包括創新意識、使命意識、實踐能力、團隊合作、誠信、堅持、健康等等。教育意義與價值不在於自身,而在於服務於社會發展,社會需要怎樣的人,這不是由教育決定,而是由社會決定的,所以作為基礎教育應該著力於培養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適應社會發展必然要求。
工作目標
我們的願景目標:創造適合學生髮展的教育——適性教育,將“魯外”學子培育成為一個值得信任的品牌;把“魯外”學校建設成為一所受人敬仰的學校。具體指:
“魯外“人才規格:人格自立、學習自主、外語見長、自然發展、自成一家;
“魯外”教育特質:小班化的課堂,特色化的學科,自選式的課程,適性式教育;
我們的口號:“創造適合學生髮展的教育,適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做回我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實施策略
適性教育的基本原則,一是尊重學生是適性教育的前提。建立民
主和諧的師生關係,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特長,尊重權利。二是順應學生是適性教育的規律。一切好的教育都是順應學生“天性”與“個性”的教育,尊重教育規律應該成為教育
最起碼的追求。在“適性教育”的追求中,研究學生就成為一件重要的工作,因為沒有對學生“群性”與“個性”的研究,就不可能有對學生成長規律的“順應”。三是發展學生是適性教育的歸宿。適性教育的根本目標在於更好地發展學生,尊重與順應學生的目的,不是“放任”學生,而是促進學生自由而充分地成長。所以,教師的“適性引導”是關鍵的要素,讓每一個兒童順著其個性與天賦,成為最好的自己。
(一)、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全面實施“適性教育”,切實轉變育人
模式。
1、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樹立新的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教育本義是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為最好的自己。讓少數有天賦的學生成為英才和良才,同時允許少數智障、智弱學生存在。關注學生個體成長,重視個別教育,注重因材施教,做到目中有人,既見森林,又見樹木。人才的底線是身體健康、品行合格。人才的最高標準才是成為一個時代的精英,而讓絕大多數學生成為品行合格,且有一技之長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所以我們只追求“德育、體育百分百”的質量,讓每一個學生擁有健全的品德、心智和體魄。要真正把育人目的放在第一位。教化和拯救一個墮落的靈魂,挽救和改造一個問題學生,比培養一個名校尖子更具有重要意義。
2、切實轉變育人模式,突出德育的內化性、有效性、預警性。傳統德育把學生當作受教育的客體,從外在控制出發,要求學生做什麼與不做什麼;現代德育則強調從學生的內在需要出發,尊重學生個性,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進行自我反省與同伴互助。要堅決摒棄陳舊僵化、粗暴簡單的方法與手段,堅決改革只存形式卻無實效的德育活動,切實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健康規律,尊重學生個體生命與性向,全面實施適性教育,提高德育的實效性、預警性,切實履行教書育人的重任和使命。
3、加強育人隊伍建設。強化班主任的例會制,從行政性的事務性會議走向班主任工作的學術性交流活動,積聚智慧,分享經驗,宣洩情緒,讓更多班主任由“業餘班主任”走向“專業班主任”,提升班主任工作的專業含量和職業幸福。加強育人隊伍的專業培訓,迫切提高他們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適性引導的能力,切實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心理變化,家校合一,適性引導,讓每個孩子心智得到健康發展。
(二)、實施課堂、課程改革,全面推進“適性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展學生興趣與特長。
1、改革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突出兩個課堂干預因子,一是學生已經會的或能自己學會的,教師不講。讓學生在課堂擁有自主學習時間與空間,學生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根據自身的特性開展“按需學習”“適性學習”。二是關注學生學習潛意識、關注學生的“相異構想”。學生在學習某一項知識之前,頭腦里並非一片空白,他們通過學習、生活的各種經歷,形成了對事物形形色色的看法,形成了一套他們獨有的思維方式,有的學生能掌握這項知識,甚至會出現“閃光點”,也有的會產生“相異構想”。 教師要關注學生這種學習潛意識、關注學生的相異構想。通過設計有思維廣度、深度、角度的問題,激活學生思維,讓他們暴露“相異構想”,在此基礎上進行“適性引導”,這樣的教學才能真正有效,因為它是符合學生個性特點的啟發式教學,並不斷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改革課程,給學生提供更多課程選擇,培養學生的個性與特長。從實施適性教育入手,將系統科學地設定學校的課程體系,著力解決三類課程整合和課程建設最佳化問題,除開齊開足國家規定的基礎型課程外,學校根據適性教育的育人目標,確立了包括人文修養類、藝體技能類、社會實踐類、特色拓展類、科普環保類等5大類校本課程,由學校、教師和學生共同開發並實施。其中,《綜合實踐活動》、《走近魯迅》、《英語“悅”讀》、作為學生限定選修課程,學校集中優秀師資及資源加以開發;《民樂》、《開心一刻》、《演講口才》、《生存自護》、《飲食與營養》等30門課程以微型課程開發為基調,由學生個人自選,學校根據學生選修人數多少來確定是否開設這門課程,這樣,學生希望學什麼、喜歡學什麼、必需學什麼完全由自己決定的。
3改革作業,實施“超市式”作業制,提高作業效益,減輕學生學業負擔。一方面在堅持實施校本作業的基礎上,堅決杜絕為學生購買任何教輔資料,提高校本作業編制的質量,控制作業的數量;另一方面要實施“超市式”作業制,讓學生做到作業主自,每份校本作業分為“基本達標+自主選擇”兩部分題目,供學生自主選做。要強化作業的批改與反饋的質量,做到“溫故知新”,即時回授,對一部分作業不能及時批改及反饋的教師,要限制其作業布置的數量。提高作業效益,減輕學生學業負擔。
(三)、加強英語特色教學,進一步創設英語學習氛圍,實質性提高學生英語水平,努力讓英語教學成為“適性教育”的典範。
1、形成“魯外”英語課堂教學新模式。在“適性教育”的指引下,以發揮學生的特長,展現學生的才能為課堂組織的指導思想,要求英語教師必須在課前五分鐘給予學生個人或小組進行展示,並能讓學生用英語說自己的學習,講自己的生活。上課過程中,鼓勵“交流式”,減少“問答式”,更大程度地加強學生用英語思考和會話的能力,要讓英語教學率先提練出適性教育的課堂範式。
2、成立魯迅外國語學校英語俱樂部。將由魯外英語俱樂部組織開展各項活動,其中包括學生英語沙龍,課外英語知識競賽,每周一句,英語歌曲競賽,英語對抗賽,英語課本劇表演,報刊閱讀競賽等活動,由學生自己報名參加,由俱樂部籌委會組織和安排各項活動。
3實施魯外英語口語等級測試。 魯外英語口語等級測試——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實驗搞)》的要求,制定《魯外英語口語等級測試》,學生自主報名,學校成立口語測試的測試組和審核組進行測試和審核,通過測試的學生獲得相應的英語等級證書。
4、全方位創設英語學習氛圍。ME — Movie English 視頻英語,探索一種全新的視頻英語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自主表演中學習和反思。IE — Internet English 網路英語,通過QQ,E-mail,電腦錄音機等網路工具學習英語,利用現代化的手段,提高英語學習的效率。LE — Life English 生活英語,在生活中使用英語,用英語表達自己的生活故事,用英語交流生活體驗。生活中使用的語言是最具生命力的,也是終生學習英語的準備。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以“適性教育”為載體,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1、制定教師梯度式的培養計畫,按“名師――優秀教師――新生代”三個梯度,分“教書”“育人”兩個類別,制定相關教師的達標條例,以任務驅動式辦法,督促教師進行申報與爭創。
2、以“適性教育”教改實驗為載體,組織教師開展讀書活動,邀請名家、大家作客《魯外講壇》,讓教師時常能與大師對話、與書對話、與同伴對話、與自己對話、與自然對話,不斷提高教師專業智慧、人文內涵,精神氣質。
3、立足“適性教育”教改實驗,以校本課程開發為抓手,以適性課堂研究為主線,以適性教學反思為載體,通過魯外教育學術委員會(由學校領導、教研組長、聘請教師發展中心老師組成)引領、幫助、督促、考核,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讓教師與適性教育教改實驗一起發展、成長,在深化改革學校育人模式的同時,成就我們的教師發展。
(五)、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積極推進學校民樂隊組建工作。
1、根據學校整體辦學思路,對學校校園文化進行全方位的設計與建設,突出魯迅元素、英語元素,體現適性教育思想,充分發揮環境育人的功能。要綜合開發並利用惠風樓、圖書室、舞蹈室、實驗室等校舍設施的資源功能,為教師開展適性教育提供有力物質保障.
2、積極推進學校民樂隊組建工作,立足自己,藉助外力,及早制定創建規劃,定時間、定地點、定人員、定教師,堅持平時分散練習與集中訓練相結合,堅持學校訓練與家庭培養相結合,力爭早日成形,早出成績.
老師們,教師職業是承載著歷史使命與責任的特殊職業,經濟解決的是社會今天的問題,科技解決的是社會明天的問題,教育解決的是社會後天的問題,每位教師要深切體驗自己職業的神聖與崇高,樹立遠大職業理想,為教育事業奮鬥不息。要把理想與實際工作結合起來,以積極心態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崗位上,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這樣我們才無愧於歷史賦予的責任。
文化節開幕
12月15日,魯迅外國語學校第六屆英語文化節如期而至。一年一度的英語文化節已經成為魯外適性教育的有效載體,是魯外人成就自己和放飛夢想的美好時光,是魯外師生共同成長共同狂歡的舞台。
本屆英語文化節以“表達世界、展示民族”為主題,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英語節活動,有Writing、Spelling、Reading Competition(當堂書寫、辭彙、閱讀大賽)、“魯外杯”Oral English Contest(小學生英語口語比賽)、English Speech Contest(英語演講比賽)、English Class Display(英語課堂教學展示)、Expert Forum專家論壇等活動,當然更少不了聖誕老人的神秘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