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蕩平

魯蕩平

魯蕩平(1895-1975),字若衡(魯滌平之弟)。教育家,湖南寧鄉道林人。曾就讀於湖南鐵路學堂,北京法政大學。早年加入同盟會,後又加入革命中華黨,曾任湖南益陽、湘鄉等縣縣長,大革命後從事教育,在寧鄉周震鱗創辦靳江中學,在北平創辦民國大學,歷任長沙民國日報社長、北平北辰報社長、湘軍總部顧問兼軍法官,駐粵湘軍第三路司令,天津社會局局長兼市黨部常委,天津《民國日報》社社長,中央日報社長兼總編輯、北平民國大學校長、河南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廳長,(任內設立戰區聯中五校,解決淪陷區數萬青年的就學問題,獲二等景星勳章),國民黨五大中央監委常委,湖北省黨部特派員,武漢行轅秘書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魯蕩平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895
  • 逝世日期:1975
  • 職業:教育家、書法家、民國大學校長 
  • 畢業院校北京法政大學(現中國政法大學)
  • 性別:男
  • 政治面貌:國民黨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

人物簡介

早年加入同盟會,入籍南社。1949年渡台,創辦《湖南文獻》,在台任“國民大會代表”、“立法委員”,湖南同鄉會理事長,為南社少數渡台之社員之一。工書法,其書法深得于右任先生的讚賞。
訂交四十年前,往事縈心,令我無言一哭;
思鄉八千里外,余歌載篋,知公有恨多端.
黃興逝世,魯蕩平曾撰聯以悼,並廣為流傳,聯云:
魯蕩平魯蕩平
甲也為先生友,乙也為先生敵,丙也與先生叛離,丁也得先生親信,三三兩兩,幸當大會齊臨,試俯首捫心,亦曾愧對先生否?
成則受國人歡,敗則受國人罵,生則遭國人猜忌,死則令國人悲哀,是是非非,直到蓋棺論定,願從頭細想,果何辜負先生乎!
上聯怒斥群小,痛快淋漓;下聯評介黃興,客觀公允。如詩如史,有理有情,擲地作金聲,足可振聾發聵。

人物生平

魯蕩平1895年出生於寧鄉縣花明樓元亨堂,為劉少奇表哥(劉少奇母親魯氏為其姑母)。早年曾就讀於湖南鐵路學堂,後畢業於北京法政大學。1915年回湘後,任省長公署顧問,後執掌益陽、岳陽、安鄉、湘鄉等縣政,曾任湖南益陽、湘鄉、岳陽等縣縣長。據岳陽市有關資料記載,1920年7月,魯蕩平岳陽縣任知事時,曾整修過岳陽樓,並撰有《重修岳陽樓記》。
1923年,魯蕩平譚延闓入粵,討伐陳炯明,先後擔任湘軍第七路司令、第三縱隊司令。1924年冬,隨孫中山北上,在北平創辦《民主晚報》,宣傳民主革命思想。1926年,北伐戰爭暴發,蔣介石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由中華民國廣州國民政府組織北伐軍,討伐北洋政府及其奉系軍閥張作霖、直系軍閥吳佩孚等。1928年6月,國民革命軍占領天津,設立天津特別市。魯滌平先後任戰地政務委員兼前方辦事處主任、天津特別市社會局長兼國民黨市黨部宣傳部長、天津《民國日報》社長。
1929年2月1日,國民黨《中央日報》在上海創刊後改遷南京出版發行,魯蕩平任南京《中央日報》總編輯,這是繼首任總編輯彭學沛之後的第二任總編輯。據說這一年,行政院長譚延闓五十壽誕,一個叫張冥飛的湖南人寫了一篇諷刺譚延闓的祝壽文:“茶陵譚氏,五十其年,喝紹興酒,打太極拳,寫幾筆嚴嵩之字,做一生馮道之官;用人惟其才,老五之妻舅呂;內舉不避親,夫人之女婿袁……”極盡嘲諷挖苦之能事。祝壽文在相關報刊發表後,迅速在南京傳播。譚延闓讀到此文後,徵求魯蕩平的意見。魯蕩平說:“此等小事不足介懷,見怪不怪,其怪自敗。昔者陳琳為袁本初草檄,辱及曹操祖宗。其後本初失敗,陳琳被捕,曹操不加之罪,並委以記室。不如請張某來一談,教訓他幾句。”譚延闓聞言稱讚魯蕩平“見解超人百倍”,隨即發帖邀請張冥飛前來赴宴,由魯蕩平、呂苾籌等人作陪。譚延闓以上賓之禮相待道:“足下,你是我的好友,當今無人不恭維我,足下獨敢罵我,實在難得……湖南有足下這樣的文才,延不知,深為抱歉!行政院已無適當職務位置足下,只有四百月俸的參議,暫望屈就。”張冥飛當即無地自容。事後逢人便說:“譚公真是宰相肚裡好撐船。”譚延闓病逝之後,張冥飛親往弔唁,撫摸著譚延闓的棺材痛哭不已。這則故事說明,魯蕩平的確具有長遠的見識和眼光。
顧維鈞、張繼、張學良、蔡元培和魯蕩平顧維鈞、張繼、張學良、蔡元培和魯蕩平
1932年3月1日,《中央日報》改組為社長制,由從倫敦回國的江蘇武進人程滄波任首任社長,魯蕩平調任北平市政務委員兼市黨部宣傳部長。1933年,魯蕩平擔任北平民國大學校長。據傳,該校前身由中國同盟會元老蔡公時於1916年創建。1935年11月,國民黨第五屆中央委員會在南京召開,魯蕩平以北平市黨部主任委員、北平民國大學校長身份當選為候補中央監察委員,爾後正式成為中央監察委員。這年底,日本帝國主義發動華北事變,國民黨政府繼續堅持不抵抗政策。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學生數千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舉行了抗日救國示威遊行,反對華北自治,掀起全國抗日救國新高潮,史稱“一二·九”運動。據史料記載,當日示威遊行隊伍在王府井大街南口遭到反動軍警鎮壓,百餘人受傷,30多人被捕。第二天民國大學學生參加了全市學生總罷課,同時全國各地的師生也相繼舉行罷課和遊行,聲援北平學生的愛國運動,將一二九運動推向高潮。在這種情況下,魯蕩平在北平的民國大學難以為繼,無奈之下只得將北平民國大學校址遷至湖南,在寧鄉西沖山陶家灣渡過難關。
1936年,魯蕩平調任河南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長。他在任內設立戰區聯中五校,解決淪陷區數萬青年的就學問題,因此獲得國民黨二等景星勳章。1939年5月,根據河南全省教育界代表建議,為新野、唐河抗戰勝利修建紀念碑。1940年3月,紀念碑揭碑儀式在河南南陽武侯祠舉行。該碑的正面由國民黨元老于右任題寫“新唐抗戰勝利紀念碑”。 國民黨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致詞,國民黨高級將領孫連仲和湯恩伯親自到會,時任中央監察委員、河南省教育廳廳長的魯蕩平為紀念碑揭幕。1942年,河南省教育廳長魯蕩平又在臥龍書院舊址上建造“教戰亭”。1945年5月,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委員會在重慶召開,魯蕩平再次當選為中央監察委員。 1947年11月,蔣介石為使自己的統治合法化,成立以孫科為主任的國民大會籌備委員會,國民黨中央也成立選舉指導委員會。這年冬,全國各地舉行行憲國大及立監委員選舉,魯蕩平派往武漢,任國民黨湖北選舉指導小組主任指導委員。1948年1月21日至23日,中華民國第一屆立法委員舉行選舉,魯蕩平當選為立法委員。該委員會原定任期至1951年5月,但由於國民黨被中國共產黨打敗,於1949年隨國民政府遷台後一直沒有進行改選。1949年,魯蕩平攜眷去台灣定居。1964年,蔣介石曾對時任國大代表的魯蕩平說:“劉少奇這個人我看還不錯,大陸這幾年在他治理下經濟有了恢復,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提高。”魯蕩平說:“ 劉少奇是我親戚,他少有大志,關心民間疾苦。”這是魯蕩平訪港時,告訴金石學家湖南人易越石先生的。因為魯蕩平和劉少奇都屬於花明樓人,只比劉少奇大三歲,並且劉少奇的母親姓魯,彼此相距不遠,且有親緣。1975年6月6日,魯蕩平於台北病逝。他和許多立法委員一樣,這個職務一直當到過世。而未過世者,該職務則一直擔任至1991年底,方才全面退休。
魯蕩平擅長詩文,尤其工書法,著作甚多。他在湖北武漢的黃鶴樓名聯:“到此沉吟,英雄安在?登高興感,今古同情。”至今讓人無限感懷。1916年黃興去世後,魯蕩平曾撰聯以悼,並廣為流傳,聯云:“甲也為先生友,乙也為先生敵,丙也與先生叛離,丁也得先生親信,三三兩兩,幸當大會齊臨,試俯首捫心,亦曾愧對先生否? 成則受國人歡,敗則受國人罵,生則遭國人猜忌,死則令國人悲哀,是是非非,直到蓋棺論定,願從頭細想,果何辜負先生乎!”上聯怒斥群小,痛快淋漓;下聯評介黃興,客觀公允。如詩如史,有理有情,擲地作金聲,足可振聾發聵。1949年去台灣後,魯蕩平一直在台任“國民大會代表”和“立法委員”。他曾創辦《湖南文獻》,並擔任湖南同鄉會理事長,為南社少數渡台之社員之一。他的書法造詣相當高,深得于右任先生的讚賞。1964年11月10日,于右任在台北去世,魯蕩平挽于右任聯為;“訂交四十年前,往事縈心,令我無言一哭;思鄉八千里外,余歌載篋,知公有恨多端。”可見兩人的交情深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