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班精神

魯班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是中國民間勞力者行為和職業價值取向的體現,是中國百業能工巧匠們的精神價值的代表,並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它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傳承中創新是其內在靈魂,精品加服務是其外在表現。具體可概括為:勤奮傳承規矩,刻苦鑽研技術,巧妙創新工具。愛崗敬業態度,精益求精建築,高效誠信服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魯班精神
  • 外文名:The spirit of Luban
  • 國家:中國
  • 類別:精神
  • 人物:魯班
人物介紹,關於魯班的人物爭議,《公輸》中的魯班,客觀地看待,魯班與墨子,魯班的人物評價,理論價值,現實價值,重塑創新精神的輝煌,魯班精神與工匠精神,新時代的魯班精神,

人物介紹

魯班姓公輸,名般。又稱公輸子、公輸盤、班輸、魯般。魯國人(都城山東曲阜,故里山東滕州),“般”和“班”同音,古時通用,故人們常稱他為魯班。 大約生於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於周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出身於世代工匠的家庭,從小就跟隨家裡人參加過許多土木建築工程勞動,逐漸掌握了生產勞動的技能,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魯班是我國古代的一位出色的發明家,兩千多年以來,他的名字和有關他的故事,一直在廣大人民民眾中流傳。我國的土木工匠們都尊稱他為祖師。據史料記載,魯班的發明有很多,木工工具有鋸子、曲尺、墨斗、刨子等,古代兵器有雲梯和鉤強,農業機具有礱、磨、碾子,而每一項發明都是魯班在生產實踐中得到啟發,經過反覆研究、試驗得到的。

關於魯班的人物爭議

《公輸》中的魯班

魯班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中國民間口碑相傳的魯班一直是一個正面的形象,他不僅技藝精湛而且集所有勞動者的美德於一身;可是《公輸》記載的魯班卻似乎是一個只懂技術不懂政治,道德觀念貧乏的莽夫,甚或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惡棍。造成這種混亂認識的主要還是《公輸》,所以,我們還是從《公輸》入手討論這個問題。縱觀《公輸》全文,招致對公輸惡評的主要有兩點:其一是他助紂為虐,支持發動侵略戰爭,為楚國製造了侵宋的工具----雲梯;其二是當他與墨子在楚王面前沙盤推演攻守失利之後,竟然想到要通過殺死墨子來贏得戰爭的勝利。

客觀地看待

以今人的觀點看來,魯班為侵略者製造武器這件事確實是一個很大的污點,但是如果我們聯繫當時的歷史背景,認真細緻地研讀原文並參考其它相關的文獻,就會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春秋戰國時期,匠人屬“下作”之行,魯班作為一個工匠在當時的社會地位是很低的,對於國家大事根本沒有發表意見的權利到楚國後,他作為一個外國的工匠更是如此。對他來說,當時只是應楚王之請,埋頭鑽研技術,解決攻城的技術難題,至於是否發動戰爭,何時發動戰爭,對誰發動戰爭本來與他無關。難能可貴的是當墨子提出“北方有侮臣者,願借子殺之”時,他堅決地宣示:“吾義固不殺人”。說明他做人是有原則的,絕不會亂殺無辜。
而墨子有備而來,利用策略說服公輸,是因為早知公輸的為人,通過語言的技巧必然可以逼他說出“吾義固不殺人”這句話。“春秋無義戰”,以楚王為代表的統治者是不可能把“義”放在其行為取捨的首位的,最終折服他的還得靠實力。所以,堅守“吾義固不殺人”的魯班與宣稱“不然,公輸班為我為雲梯,必取宋”的楚王之間,其道德水平的高下是有明顯區別的。事實上,聽完墨子一番義正詞嚴的勸誡之後,魯班就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之所以沒有立刻答應墨子“胡不已乎”的請求,是因為他面臨道德上的難題:繼續製造雲梯是為不義,停止製造卻是失信於人(即楚王或稱為荊王)。這樣看來,他並不是一個是非不分、首鼠兩端的小人,而是一個審慎周密、知錯能改的忠厚長者。這一點我們還可以通過《魯問》中的記載來進一步印證。
公輸子謂子墨子曰:“吾未得見之時,我欲得宋。自我得見之後,予我宋而不義,我不為。”子墨子曰:“翟之未得見之時也,子欲得宋,自翟得見子之後,予子宋而不義,子弗為,是我予子宋也。子務為義,翟又將予子天下。”
以上這段對話顯然發生在“止楚攻宋”之後,魯班虛心向墨子請教對“義”與“得”(即“利”)的看法,推心置腹地交流對“止楚攻宋”一事的心得,隱含懺悔。魯班比墨子年長至少20歲(一說是40歲以上),卻能向墨子認錯,可見他確實是一個知錯能改、寬厚誠實的長者。同時,也使我們對《公輸》中關於墨子推測公輸欲殺人取勝的情節產生懷疑。事實上,在《公輸》中,當墨子提出“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的推斷以後,並沒有記述公輸的反應。表面看來,這樣是把公輸陰謀殺害墨子一事做成了鐵案,可以更進一步反襯墨子的英明果敢。其實不然,既然記述者故意剝奪了當事人公輸在文中申訴的權利,那么,這件事情(公輸陰謀殺害墨子)就是既不能證實也不能證偽的。我們看到,在《公輸》中稱“墨子”為“子墨子”,顯然是墨家弟子所述、所記,虛構一些情節以進一步烘托墨子的高大形象也在情理之中。參看《呂氏春秋》、《戰國策》、《尸子》等書對這件事情記載,我們發現:《呂氏春秋》和《淮南子》都提到了演示攻守的情節,但未提公輸欲殺人一事;《戰國策》和《尸子》則連班墨演示攻守的情節也未提到,墨子成功全靠的是三寸不亂之舌,是語言和邏輯的魅力,是“義”勝而非“力”勝。至此,我們基本可以推定,在墨子“止楚攻宋”一役中所謂“公輸欲殺人取勝”一節是墨家弟子的臆測或者杜撰,目的是提高墨子的威望,以宣揚墨家的學說。

魯班與墨子

魯班和墨子一樣都是春秋戰國之交頗負盛名的能工巧匠,如果單純從技術來看,魯班勝過墨子。這不僅符合中國豐富多彩的魯班傳說,即使依據墨家弟子在《魯問》中的記述也可以做出這樣的結論。上文我們提到《魯問》中的兩次班墨“比巧”,表面上結果都是墨子勝過了魯班,實際上,從技術的角度看,公輸根據戰爭實踐的需要發明“舟戰鉤強”以及“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與墨子在須臾之間削成“三寸之木”的“車轄”在創新性和技巧性上是不可相提並論的。墨子每一次的取勝都是勝在義理,而非技術。由於二人所處的社會階層不同,所以,他們的價值取向也有較大的差別。墨子雖然代表“農與工肆之人”的利益,但實際上處於地位較高的士階層,魯班則只是一個技術高超社會地位低下的工匠。這就決定了二人對技術的看法是不一樣的,墨子偏重從功利論倫理的立場評價技藝,強調技術的社會道德價值,魯班則似更看重技術的提高並認為技巧本身就有價值。

魯班的人物評價

在人格特徵上,魯班是一個刻苦鑽研技術,有創新精神的實幹家兼發明家,政治上比較幼稚,但並非不辨是非,助紂為虐,而是心地善良,堅守道義原則,決不亂殺無辜;它善於根據實踐的需要調整自己的思路,找到應對的策略,但並不是一個不擇手段,習慣於搞陰謀詭計的人。按照著名墨學專家孫中原的觀點:“魯班和墨子同輩同時,也基本上同專業,兩人相輔相成,不可分離。魯班以手工操作為職業,鑽研技巧,精益求精,集工匠、大匠師、技術家、發明家於一身,把工匠技巧發揮到了極致。而墨子崇尚科學,以人為本,兼通工匠技巧,是著名的哲學理論家。班墨二人,一個善於實踐,一個善於總結,才使得當時的許多發明創造流傳於後世。”
綜此,本文對魯班作出正面的綜合評價:魯班是個敬業愛崗、技藝精湛的巧匠;極具智慧、創造發明的能手;為人正直、堅守道義的長者;知錯能改、從善如流的君子。

理論價值

益於對諸子思想研究
中國的學術研究歷來有重視經典文獻和知識分子的傳統,對於民間資料和體力勞動者的重視則明顯不足。魯班和墨子都是有技藝的工匠,在對技術進步和民間的影響力上,魯班甚至超過墨子。但是,由於墨子同時又是一個知識分子,學術界對他的關注就多一些,研究成果也較多。魯班只是個工匠,屬於典型的體力勞動者,所以,對他的研究就顯得非常少。
事實上,中國傳統知識分子歷來將社會人群進行簡單的兩分,即分為“勞心者”和“勞力者”,在他們的眼中,前者為高尚而雅者,後者屬低賤而俗者。這樣,中國的文化史就應該是兩部,一部是屬於“勞心者”的,另一部則是屬於“勞力者”的。目前的文化研究明顯畸重前者,所以,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得到中國文化的全貌。開展對以魯班為代表的勞動者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對往的偏頗起到補偏糾弊的作用,擴展學術研究的視野,豐富和完善學術研究的方法;另一方面,魯班研究與墨子研究聯繫起來,可以起到互相印證、互相補充的作用。上文我們根據《墨子》的公輸、魯問二篇對魯班的生平所進行的研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實際上,通過魯班研究也可以為墨子研究提供豐富的旁證。雖然魯班及其弟子都沒能用文字記載自己的光輝思想和卓越成就,但是作為中國古代科學家的傑出代表其非凡的社會影響和廣泛的民眾基礎大多以豐富多彩的民間傳說的形式保存下來。其史料價值肯定不如經典文獻,但是只要我們以科學的態度進行甄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還是可以分離出很多有價值的信息。利用班墨之間的特殊關係就可以為墨子研究提供一些有力佐證。

現實價值

重塑創新精神的輝煌

魯班精神的本質是科學精神,其核心內容包括尊重科學的態度、敢於創新的勇氣、自我反省的魄力和樂於奉獻的胸懷。學習魯班精神有助於提高整箇中華民族的科學精神,形成尊重科學、勇於創新、樂於奉獻的社會風氣,通過增強科技實力從而提高中國的綜合競爭力,最終實現中華民族文化的偉大復興。
曾經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從明清之際開始在西方文化咄咄逼人的攻勢面前疲態盡顯,時至今日仍然未能挽回其劣勢。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就在於由漢以降中國的主流意識形態採取的基本是輕視科學技術的態度,以儒家為代表極端推崇“形而上”的“道”,對“形而下”的“器”則採取蔑視的態度。科學技術成為君子不屑為之、等而下之的“奇技淫巧”。在這種氛圍下,一代又一代的知識精英都埋頭故紙堆中,研究聖賢的微言大義,甚而空談“心性”,終於導致中華民族在西方科技的落後並險些墮入亡國滅種的絕境。研究 魯班可以提醒國人要尊重科學並且重拾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鼓足勇氣趕超科技領先的美歐。
在知識經濟時代,科技創新能力是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的體現。而創新是魯班精神的靈魂。魯班善於觀察和思考,根據實際情況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極具首創精神。魯班以他的創造發明,聰明才智,在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文化歷史中,樹起了一座豐碑。魯班精神為各個時代不斷地補充、豐富、弘揚和傳承,成為 中國文化的一面旗幟。只有在這面旗幟的指引下,我們才能贏回我們失去的輝煌。
此外,批判和反思精神也是魯班精神的重要內容。魯班之為魯班不僅在於他在技術上的成就,而且在於他人格上的魅力。魯班也有犯錯誤的時候,可貴的是他知錯能改,有自我批判和反思的能力。在“止楚攻宋”一役,他在墨子的開導下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然後,不顧及自己作為年長者的體面,虛心地向墨子請教,不斷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正是在這種理性反思的基礎上,魯班後來將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民生技術的開發上,為中華民族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所以,通過學習和研究魯班有助於提高廣大勞動者的自我批評意識,弘揚愛崗敬業、樂於奉獻的時代精神。

魯班精神與工匠精神

魯班文化與工匠精神具有直接的因緣關係,魯班精神與工匠精神的內涵相同,都要求勞動者刻苦鑽研、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敢於創新,而人們更習慣於用“工匠精神”。

新時代的魯班精神

第四屆魯班科技節開幕式上首次提出了“傳承規矩、創新創造、專注專研、精益求精。”的新魯班精神。“新時代魯班精神”是為進一步傳承、弘揚魯班科技創新和工匠精神,結合了近年來對魯班精神的研究和當前新舊動能轉換、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