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王(古文作品)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魯王》是明末清初散文家張岱作品《陶庵夢憶》的補遺篇目,因該部作品曾因某種原因被刪除,網上的電子書沒有此篇,該篇見於華夏出版社2006年第1版《陶庵夢憶 西湖夢尋》209頁。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魯王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張岱
  • 作品出處:陶庵夢憶
白話翻譯,作者簡介,
魯王
福王南渡,魯王播遷至越,以先父相魯先王,幸舊臣第。岱接駕,無所考儀注,以意為之。踏腳四扇,氍毹借之,高廳事尺,設御座,席七重,備山海之供。魯王至,冠翼善,玄色,蟒袍玉帶,朱玉綬。觀者雜沓,前後左右,用梯、用台、用凳,環立看之,幾不能步,剩御前數武而已。傳旨:“勿辟人。”岱進,行君臣禮,獻茶畢,安席,再行禮。不送杯箸,示不敢為主也。趨侍坐。書堂官三人,執銀壺二,一斟酒,一折酒,一舉杯,跪進上。膳一肉簋,一湯盞,盞上用銀蓋蓋之,一面食,用三黃絹籠罩,三臧獲捧盤加額,跪獻之,書堂官捧進御前,湯點七進,隊舞七回,鼓吹七次,存七奏意,是日演《賣油郎》傳奇,內有泥馬渡康王故事,與時事巧合,睿顏大喜。
二鼓轉席,臨不二齋、梅花書屋,坐木猶龍,臥岱書榻,劇談移時,出登席,設二席於御坐傍,命岱與陳洪綬侍飲,諧謔歡笑如平交。睿量宏,已進酒半斗矣,大犀觥一氣盡,陳洪綬不勝飲,嘔噦御座旁。尋設一小几,命洪綬書策,醉捉筆不起,止之。劇完,饒戲十餘出,起駕轉席,後又進酒半斗,睿顏微酡,進輦,兩書堂官掖之,不能步。岱送至閭外,命書堂官再傳旨曰:“爺今日大喜,爺今日喜極!”君臣歡洽,脫略至此,真屬異數。

白話翻譯

明亡,福王朱由崧南渡,魯王朱以海也遷移到了紹興一帶。因為張岱父親張燿芳因為曾經擔任過魯王朱壽鋐的長史,所以,魯王臨幸到了張家宅第。張岱想著接駕,可是沒有前例,無法參考相關的禮儀規定,也就憑藉自己的心意來張羅這件事兒了。布置了四個踏腳,下面鋪墊了地毯,把大廳拓高一尺,設定了御座,提前準備了七重宴席,供奉山珍海味。魯王到了以後,一看,頭上戴的是皇帝才戴的“翼善冠”,是黑色的,穿著繡有蟒的袍子,佩玉帶,披著朱玉的綬帶。因為是魯王到來,觀看的人特別多,繁雜紛擾,整個張家極為熱鬧,前後左右,人們或者有梯子,或者登上台子,或者踩著凳子,集體圍觀,幾乎都讓魯王不能前行了,只剩下魯王前面的幾步沒人可供行走罷了。魯王讓傳旨:“不經驅趕大家。”這下輪到張岱上場了,他到了魯王面前後,行了君臣禮,給魯王獻茶後,魯王安坐在席位上,張岱第二次行禮。張岱沒有敢讓人給他自己準備杯子和筷子,以表示自己不敢以主人自居。他只是在一邊陪坐。坐定後,有魯王府管理書信的三個官員,拿著兩把銀壺,一把用於斟酒,一把用於兌酒,然後舉起杯子,跪著獻給魯王。膳食有一簋肉,一盞湯,盞上用銀蓋蓋著。還有麵食,用三段黃絹籠罩著,三個僕役把盤子捧在額頭的位置,跪在那兒獻上。負責的官員再捧到魯王的面前。湯水點心一共進獻七次,隊舞也表演七回,鼓吹也演奏七次,表示七次進獻的意思。這一天,張家還給魯王表演了傳奇《賣油郎》,裡面包含有北宋末年康王趙構泥馬渡江的故事,剛好與魯王因避清兵而南渡逃到浙江的事情相合,魯王看到這一出後極為高興。
晚上二鼓的時候,宴會轉到了別處,魯王先到張岱的不二齋和梅華書屋,坐在張岱的古物木猶龍上,躺在張岱書房的床榻上,和張岱暢談了一段時間。然後出來坐到宴席上,並且在御座旁設定了兩個席位,命令張岱和陳洪綬陪著他喝酒,頗有一見如故的感覺,幾人興致盎然地談笑就像交往已久似的。魯王的酒量很大,已經喝了半斗酒了,還把一個大的犀觥盛的酒一飲而盡。可陳洪綬就不行了,他喝不動了,就在魯王的面前嘔吐。過了一會兒,擺放了一個案幾,讓陳洪綬畫畫,陳洪綬醉得連筆都拿不穩了,魯王看到,也就不讓他畫了。戲曲表演結束後,又表演了十幾齣饒戲,魯王起來又換地方,後來又喝了半斗酒,臉上已經有了醉意的暈紅了,這才坐到輦車上,兩個官員攙著他,已有點走不動了。張岱一直把魯王送到里巷之外,魯王命令手下官員傳旨說:“爺今天大喜,爺今天高興極了。”張岱覺得他們君臣能夠不拘禮節地如此相處,魯王對他,真是禮遇特殊了。

作者簡介

張岱(1597--1689),字宗子,後改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六休居士,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張岱出生於官僚之家,家境富裕,年輕時四處遊歷,見識頗廣,又時常休閒遣興於各類藝術之中,生活可謂安逸清閒、豐富多彩。明朝滅亡之後,張岱因拒絕進入清廷任職,從衣食無憂的富家子弟變成了下層貧民,生活窮困潦倒,後來更是以入山著書以終。張岱擅長散文,一生著作頗豐,包括《琅嬛文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 《夜航船》《石匱書後集》 《四書遇》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