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王山位於安徽省桐城市的北大門,古代時的桐城九鎮之一的大關鎮,距桐城市區15公里,到合肥、安慶均90公里,以卅鋪大道為龍骨,經華大道、卅興路、206國道為側翼的“豐”字型街道網路。
據傳,一千八百年前,三國時期,東吳大將魯肅屯兵抗曹於桐城。其母亦在兵營,不久,吳、魏交鋒,軍務緊迫,而老母又患病在身,便將老母寄養於安全地帶的一座庵堂里(今屬卅鋪鎮梅彎村),隨後帶兵往前線參與戰事,戰事畢,途經一無名山,從柴夫口中得知此山藏有仙草,此草乃紫紅色、根呈褐色,相傳這種藥草的根煎湯內服可治百病,但此仙草詭異非常,尋草者十有九死,魯肅心繫老母,決定上山採藥,現場將領無不下跪攔阻,卻被魯肅毅然回絕,而後連夜獨自上山採藥。
一路往西,地勢漸高,沿河而上,眾壑縱橫,歷經千辛,終抵山頂。環顧四周,空蕩蕩也,寸草無生。背臨斷崖,魯肅不忍放棄,決定斷崖尋草,從足下找得一條野藤,順藤而下,足足十丈深有餘,終得仙草。
清晨雞鳴,未等部下,魯肅獨自騎馬前去探母,但母已辭世,遂扶柩葬於庵後山崗(寄母山),魯肅便將仙草植入山崗以慰母親在天之靈。
後人廣為流傳,為紀念魯肅盡忠盡孝之舉,便以孝為王,將次無名山稱之為魯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