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濱遜漂流記/新課標大閱讀叢書

魯濱遜漂流記/新課標大閱讀叢書

丹尼爾·笛福編著的《魯濱遜漂流記(國小版)/新課標大閱讀叢書》講述了:英國青年魯濱遜·克魯索從小喜歡航海,曾三次離家到南美各地旅行。一天,他不顧家人勸阻,懷著雲遊四海的高遠志向,踏上了航船。在驚心動魄的航海中,魯濱遜經歷無數險情。後來,整條船在太平洋上不幸遇難,只有他一人得以生還,並流落到一座荒無人煙的島上。 魯濱遜在島上獨自生活了28年。 魯濱遜在孤島上勞作生息,年復一年與孤獨為伴,克服了種種常人難以克服的困難。憑著驚人的毅力和頑強不息的精神,魯濱遜蓋房子,收穫穀物,馴養山羊,用獸皮製作衣物。魯濱遜曾與野獸鬥智,也曾與吃人肉的野人鬥勇。後來,他搭救了一個土人,稱他為“星期五”,把他收作僕人…… 一直到第28個年頭,一艘英國船來到孤島附近。魯濱遜幫助船長制服了叛亂的水手,乘船返回英國。 那時,魯濱遜的父母已經雙亡。魯濱遜收回巴西莊園的全部收益,並把一部分收益贈給那些幫助過他的人們。

基本介紹

  • 書名:魯濱遜漂流記/新課標大閱讀叢書
  •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 頁數:176頁
  • 開本:32
  • 作者:丹尼爾·笛福 崔巒 
  • 出版日期:2014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229081521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丹尼爾·笛福編著的《魯濱遜漂流記(國小版)/新課標大閱讀叢書》講述了17世紀,一名英國水手魯濱遜·克魯索不安於中產階級的那種平庸舒適的生活,多次出海經營。在一次去非洲販運黑奴的途中海上遇難,飄落荒島。他以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依靠個人的智慧和辛勤的勞動,謀食建屋,制器養畜,開荒耕種,克服種種困難,最後終於回到文明社會的故事。全書中最令人難忘的是魯濱遜在荒島上的經歷,作者用生動逼真的細節把虛構的情景寫得使人如同身臨其境,使故事具有強烈的真實感。作品語言自然流暢,文字通俗易懂,整部作品似乎在向讀者講述一個精彩的故事,兩個多世紀過去了,這部作品還保持著巨大的魅力。

作者簡介

作者:(英)丹尼爾·笛福 編者:崔巒
丹尼爾·笛福(1660-1731),英國小說家,英國啟蒙時期現實主義小說的奠基人,被譽為“英國小說之父”。1719年,年近60歲的笛福發表了第一部小說《魯濱孫漂流記》,大受歡迎,它成功地塑造了一個理想化的資產階級硬漢形象——勇敢、智慧、理性、勤勞、堅強,後來該小說成為世界上著名的冒險小說之一。此後,他還陸續創作了《摩爾·弗蘭德斯》《傑克上校》及另外兩本以魯濱孫為主人公的小說。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出海遇險
第二章 奴隸生涯
第三章 成為種植園主
第四章 流落“絕望島”
第五章 落難日記
第六章 病中感悟
第七章 島上漫遊
第八章 播種實驗
第九章 可喜的收穫
第十章 自製麵包
第十一章 愚蠢的行動
第十二章 危險的旅行
第十三章 圈地馴羊
第十四章 神秘的腳印
第十五章 發現野人
第十六章 發現新山洞
第十七章 恐怖的人肉宴
第十八章 發現遇難船隻
第十九章 解救星期五
第二十章 考驗星期五
第二十一章 大戰野人
第二十二章 父子情深
第二十三章 發現英國船
第二十四章 平定叛亂
第二十五章 重返家鄉
第二十六章 舊地重遊
作品感悟/
在困難中學會堅強——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

文摘

我們沿著海岸向北航行,計畫橫渡大洋,直奔非洲。航行了大約十二天之後,我們穿過了赤道。不料,我們突然遭到一股強烈颶風(jufeng,發生在大西洋西部和西印度群島一帶海洋上的風暴,風力常達十級以上,常伴有暴雨)的襲擊。這股颶風從東南方向刮來,接著轉向西北,最後颳起了強勁的東北風。猛烈的大風連颳了十二天,我們只得讓船隨風漂流,聽任命運和狂風的擺布。在這十二天中,我每天都擔心被大浪吞沒,船上的其他人也沒有一個指望能活命。在這危急的情況下,風暴已使我們驚恐萬狀,而這時船上又有一個人患熱帶病死去,還有一個人和那個小傭人被大浪卷到海里去了。
於是,我們想改變航向,但又遇到了第二陣暴風,風勢與前一次同樣兇猛,把我們的船刮出當時正常的貿易航線。狂風不停地吹,情況越來越危急。一天早上,船上有個人突然大喊一聲:“陸地!”我們剛想跑出艙外,去看看我們究竟到了什麼地方,船卻突然擱淺在一片沙灘上動彈不得了。滔天大浪不斷衝進船里,我們都感到死亡已經降臨了。
幸虧我們船上還有一隻小艇,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大副抓住那隻小艇,大家一起用力,把小艇放到大船旁。然後,我們十一個人一起上了小艇,解開小艇上的纜繩,就聽憑上帝和風浪支配我們的命運了。雖然這時風勢已減弱了不少,但大海依然波濤洶湧,排山倒海的巨浪向岸上衝去。我們半劃著名槳,半被風驅趕著,大約走了四海里多,忽然,一個滔天大浪從我們後面滾滾而來,瞬間就把我們的小艇打得船底朝天——我們都落到海里,東一個,西一個。大家還來不及喊一聲,就通通被波濤吞沒了。
最後,歷經九死一生,我終於在海浪的衝擊中掙扎著來到岸邊,攀上岸邊的岩石,在草地上坐了下來。我總算脫離了危險,撿回了一條命,心裡感到一種死裡逃生後的高興。
這時,海上煙霧迷濛,我隱約看見海灘上那隻擱淺了的大船,慶幸自己能夠活下來。然後,我開始環顧四周,看看我究竟到了什麼地方,想想下一步該怎么辦。一看,我的情緒立即低落下來。我雖然成功脫險了,可又怎么能生活下去呢?我渾身濕透,卻沒有衣服可更換;我又飢又渴,卻沒有任何東西可充飢解渴。我看不到有任何生存下去的出路,有好一陣子,我像瘋子一樣在岸上狂亂地跑來跑去。
夜色慢慢降臨了,我找了點淡水喝,吃了點菸葉充飢。為了躲避猛獸襲擊,我爬上一棵大樹,儘可能躺得穩當些,以免睡熟後從樹上跌下來。我從樹上砍了一根樹枝做成木棒防身。由於過度疲勞,我很快睡著了,睡得又熟又香。一覺醒來,天已大亮。這時,風暴已過,天氣晴朗,海面上恢復了平靜。然而,最使我驚異的是,那隻擱淺的大船,又被衝到了海灘邊上。我得設法上大船,希望在上面能找到一些日常用的東西。
到了中午,海面風平浪靜,天氣炎熱,我便脫掉衣服,跳下水去。可是,當我游到船邊時,卻沒法上去,因為船離水面很高,沒有任何可以抓住的東西。我繞船遊了兩圈,忽然發現一根繩子從船頭上掛下來,我抓住繩子,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爬上船去。船上有很多有用的東西,我想方設法,費盡周折,每天都運一些東西到岸上去。在接下來的十三天裡,我到船上去了十一次。我已把我雙手拿得動的東西,通通搬了下來。
我用取回的帆布和自己砍的樹枝做了一頂帳篷;把所有怕雨淋的東西都搬到帳篷裡面;把空箱子、空桶在帳篷外圍成一圈,防備野獸的襲擊;再用木板把帳篷從裡邊堵住,在地上支起一張軟床,頭邊放上兩支手槍,身旁還放上一支長槍,方便隨時取用。就這樣,我熬過……
P13-14

序言

語文是培養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為學生全面發展奠基的課程。
語文先天就具備重要性,時常被喻為百科之母。要想學好語文,唯讀十二本幾十萬字的語文教材是遠遠不夠的。要按照《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去做:“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
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諦之一。”閱讀可以豐富知識,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愉悅人生。閱讀可以使人變得自信、好學、睿智、高尚。正如有人所說,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和高度;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但可以改變人生的終點。
國小六年是學習語文的黃金時段,也是閱讀書籍的黃金時期。“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少年正是讀書時。
不久前,教育部印發了《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規劃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系統融入課程和教材體系,分國小低年級、國小高年級、國中、高中、大學等學段,有序地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核心,即開展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重點的家國情懷教育;開展以“仁愛共濟,立己達人”為重點的社會關愛教育;開展以“正心篤志,崇德弘毅”為重點的人格修養教育。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文化典籍汗牛充棟;世界上的國家、民族成百上千,名家名作浩如煙海。幫助廣大小學生遴選能為語文素養、道德修養打底子的閱讀精品,是出版這套精品文庫的初衷與價值所在。我們組織了一支人多質優的專家團隊,進行策劃、選材、編寫.計畫分批推出總量為上百本的精品文庫,以豐富圖書館、閱覽室的館藏.充實家庭藏書。這套精品文庫內容十分豐富,以文學作品為主,涵蓋歷史、哲學、科學方方面面;形式多種多樣,有古今詩詞選本、國學經典注本、中外名著節本、作家名人讀本等。以期用較少的篇幅,提供最值得閱讀積累的、有張力的、能讓人受用一生的精品讀物。 為了閱讀方便,適合低年級學生閱讀的文本標註了“拼音”,以幫助學生順利閱讀;難懂的字詞輔以“注釋”,以幫助學生弄懂古詩文及生僻字詞的大意;每本書末,精選了“作品感悟”,以幫助學生加深閱讀印象.提升理解力和鑑賞力。
“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是《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生語文學習的一項重要要求。每位老師和家長都有引導、指導、輔導孩子讀書的責任——點燃他們閱讀的心燈,照亮他們成長的道路。親子閱讀,師生共讀,就從閱讀這套叢書開始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