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必讀彩繪系列叢書:魯濱遜漂流記》是被譽為“英國小說之父”的丹尼爾·笛福在59歲時所寫的。故事的主人公魯濱遜懷著雲遊四海的高志遠向,越過大西洋和太平洋,在驚心動魄的航海中歷經無數險情,後來整條船終於在太平洋上不幸罹難,唯有他一人得以奇蹟般地活下來,並隻身一人在孤島上求得生存的精彩故事。《魯濱遜漂流記》給供青少年閱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課標必讀彩繪系列叢書:魯濱遜漂流記
- 開本:16
- 譯者:康春燕
-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作者:丹尼爾·笛福
-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 頁數:168頁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名人推薦,
內容簡介
《新課標必讀彩繪系列叢書:魯濱遜漂流記》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作者:(英國)丹尼爾·笛福 譯者:康春燕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序言
這是一部流傳很廣、影響很大的文學名著。魯濱遜是個英國人,他不滿足於現狀,喜歡航海和冒險。但他的父母並不贊成,可年輕的魯濱遜還是瞞著父母,悄悄地登上了船。
1659年,魯濱遜乘船前往非洲,途中遇上大風大浪,船上的桅桿吹斷了,船也翻了,同伴們都死在海里,只有他一個人被大浪卷到了一個無名的、沒有人居住的荒島上。
第二天,太陽出來了,海面上也平靜下來。等到潮水退了,魯濱遜看到那翻了的船,有一半浮在海面上,離岸並不遠。他就找了一些木頭做成木筏,劃到船邊。在船艙里,魯濱遜找到了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東西,陸陸續續地搬到岸上,還帶回了一條狗、兩隻貓,這使他在淒涼中感到一絲安慰。
為了生存下去,他需要一個容身的地方,以避日曬雨淋。魯濱遜走遍荒島,在山坡上選擇了一塊有水源、有樹陰、又可以防野獸的地方,用木頭和船帆搭起了一座簡陋的帳篷。那兒可以看到海面,他希望瞧見過往的船隻,以便請求救援。
魯濱遜在島上定居下來,過著寂寞的生活。他沒有更高的要求,但是磁船上搬下來的食物很快吃光了,要想活下去,就得想辦法。
他每天拿著槍,帶著狗到森林裡去打獵,或到海邊去捕魚,並且把捕到的山羊畜養起來。後來他竟有了成群的山羊,可以常喝羊奶,吃羊肉。搬來的東西里,有一些麥子,他把它們撒到圍牆裡,不久長出了嫩芽,後來結出了十幾個穗子。他用這點兒麥種反覆種收,到了第四年,終於吃到了自己種的糧食。
十六年過去了。有一天,魯濱遜忽然發現海邊沙灘上有人的腳印,剛開始他很樂觀地想那是自己留下的腳印,到後來他才發現他根本沒有到過這裡。他恐懼萬分,猜想這一定是附近陸地上的野人留下來的。他擔心這些野人會來吃掉他,於是在住所前的空地上插下楊柳樁子,又將羊群分成幾個地方圈養。他在這種不安的心情下又生活了兩年。後來,魯濱遜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跡和滿地的人骨,這使他聯想到他們野蠻的宴會。魯濱遜在恐懼之中開始考慮怎樣對付這可能出現的野人。他在荒島上生活了二十六年之後,終於看到三十多個野人乘著小木船上岸了。他們拖出兩個倒霉的同伴,殺了其中一個人,另一個則掙扎著逃跑。他逃的方向正是魯濱遜住所的方向。魯濱遜決心救下這個逃跑的人,於是他開槍打死了追趕的兩個野人。魯濱遜給他救下的野人取名為“星期五”,因為這一天就是星期五。他開始教導星期五,讓星期五成為他忠心的僕人和知心的朋友,並漸漸學會了說話。他們愉快地生活在島上,擴大了糧食種植面積,又增加了幾個羊圈,曬了更多的葡萄乾。
就在這時,一艘英國船隻在附近停泊著。他發現這艘船上發生了叛變,水手們綁架了船長。魯濱遜和星期五救出了船長,船長愉快地答應帶他們回英國去。魯濱遜乘著這艘船在海上航行半年後,終於回到了英國。
故事充滿了驚險,生動有趣,跌宕起伏。主人公魯濱遜十分樂觀,充滿了鬥志,孤島上生活的艱苦是難以想像的,但就是在這樣的艱苦環境中,魯濱遜還懷著樂觀的精神積極面對。比如說,當他在遇險後,被海浪幸運地衝上岸,知道自己還活著的時候,他就在岸上狂亂地跑來跑去,高舉雙手,做出千百種古怪的姿勢。他全部的身心都在回憶著自己死裡逃生的經過,儼然忘記了苦楚。再比如說,當他自己在孤島上生活,沒有衣服穿時,他卻想,在這樣一個炎熱的地方,即使有衣服,那也不必穿了。魯濱遜這種樂觀的情緒感染了讀者,也讓書中的描繪充滿了趣味。這也是為什麼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它能成為舉世公認的不朽傑作的原因之一。
在本書作者丹尼爾·笛福(1660-一1731)生活的時代,英國工商業迅速發展,海外貿易和海外擴張積極進行,而社會上黨派鬥爭激烈,宗教矛盾尖銳。在這樣的年代裡,一個像笛福這樣有才智、有精力、富於進取心又敢說敢為的人,自然要努力為自己在社會上爭取一席之地。結果他一生的遭際大起大落,複雜多變。然而正是這些起落變化顯現出他視逆境為坦途的堅毅勇敢的性格。
笛福由於參與了18世紀初英國教派之間的論戰,特別是他的《對付新教徒的最簡捷辦法》一文對當時的宗教制度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因而遭遇不幸,在他被迫逃亡四個月後被捕了。1703年7月,他被判巨額罰款,並必須在倫敦的三個不同地點戴枷示眾三天。戴枷示眾這種刑罰不僅是對人身的一種侮辱,而且也有可能使受罰者被民眾扔來的石頭砸成殘廢或砸死。在這個危急關頭,笛福還寫出一首諷刺詩《枷刑頌》,並通過妻子把音訊傳遞給朋友,讓他們將此詩印好進行散發。這堅強的性格,正是《魯濱遜漂流記》中魯濱遜堅強性格的體現。
豐富的閱歷和堅強的性格造就了《魯濱遜漂流記》。書中以魯濱遜生活為實錄,既有扣人心弦的情節,也有發人深思的內涵。該書以第一人稱進行敘述,娓娓道來,親切可感。魯濱遜原本不存在,只是有水手們的影子,因為笛福確實查看了相關的航海者記錄,也與蘇格蘭水手塞爾扣克有過交流,特別是塞爾扣克的航海經歷成了他寫作的原始素材,但笛福顯然跳出了水手們簡單的歷險經歷,他憑藉自己的性格取向和豐富的想像塑造了魯濱遜這樣一個百折不撓、一心只想去未知世界探索的頑強人物。這人物既高不可攀,又讓讀者親切可感。魯濱遜叛逆既有的生活方式,叛逆既有的生活軌跡,想去闖蕩一番。這與人們不滿足於現狀的心態是一致的,讀者也可能與魯濱遜一樣,具有矛盾的性格,具有在各種逆境中求生或改善自己生活的願望,以及或多或少地具有把這種願望化為現實的勇氣和手段,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的心裡都有著一個魯濱遜。這是該書吸引人的另外一個原因。
《魯濱遜漂流記》吸引人的第三個原因是,書中充滿了對未知世界的探索。一個人冒著生命危險去遠航,結果會怎樣呢?在荒島上二十八年的生活又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有太多好奇的東西等待讀者去追尋。事實上,讀者的思緒一直跟著作者在歷險中跌宕起伏,特別是在大海中的遇險,真是驚濤拍岸、生死未卜。
《魯濱遜漂流記》吸引人的第四個原因,我覺得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作者在書中貫穿了反省和救贖的思想。作者的寫作、想像可以是天馬行空,但內心深處卻在不斷地反省、救贖。從叛逆家庭,離家出走,到海上遇險,想著父親忠告,想著上帝能給他改過的機會等,都是在反省自己的行為。反省並不是否定自己的冒險行為,更沒有損害魯濱遜這個人物的形象,相反,它使魯濱遜更加真實,更加有血肉之感。一味地冒險,那是魯莽,沒有畏懼之感,那是傻瓜。魯濱遜渴望冒險,渴望闖蕩,並且也這樣做了,但他也知道,這其中必將充滿恐懼,充滿荊棘。所以他一邊在荊棘中前行,一邊在反省自己的行為。如果放到當時的歷史背景上說,當時英國資本發展,即將發生工業革命,工業革命需要去冒險,需要去開創,但同時,相應的社會問題也因此出現。因此冒險和反省、救贖對於作者、讀者和社會都是真實的寫照。
《魯濱遜漂流記》還有許多值得我們深深思考的地方,這些最好留給讀者在慢慢品讀後思考,有心就定會有別樣的感悟。
《魯濱遜漂流記》自問世以來就受到了歡迎,1719年出版後,當年就重印了四次。笛福也因此贏得了英國小說之父、海上冒險小說創始人的美名。此後,該書的各種版本、譯本以及仿作不斷湧現,在世界範圍內傳播開來。到目前各種版本已不下一千種。其中,1902年開明書店出版的沈祖芬(跛少年)譯本《絕島漂流記》為中國最早的譯本,1905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林紓、曾宗鞏譯本《魯濱遜漂流記》成了此後書名的範本。
1659年,魯濱遜乘船前往非洲,途中遇上大風大浪,船上的桅桿吹斷了,船也翻了,同伴們都死在海里,只有他一個人被大浪卷到了一個無名的、沒有人居住的荒島上。
第二天,太陽出來了,海面上也平靜下來。等到潮水退了,魯濱遜看到那翻了的船,有一半浮在海面上,離岸並不遠。他就找了一些木頭做成木筏,劃到船邊。在船艙里,魯濱遜找到了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東西,陸陸續續地搬到岸上,還帶回了一條狗、兩隻貓,這使他在淒涼中感到一絲安慰。
為了生存下去,他需要一個容身的地方,以避日曬雨淋。魯濱遜走遍荒島,在山坡上選擇了一塊有水源、有樹陰、又可以防野獸的地方,用木頭和船帆搭起了一座簡陋的帳篷。那兒可以看到海面,他希望瞧見過往的船隻,以便請求救援。
魯濱遜在島上定居下來,過著寂寞的生活。他沒有更高的要求,但是磁船上搬下來的食物很快吃光了,要想活下去,就得想辦法。
他每天拿著槍,帶著狗到森林裡去打獵,或到海邊去捕魚,並且把捕到的山羊畜養起來。後來他竟有了成群的山羊,可以常喝羊奶,吃羊肉。搬來的東西里,有一些麥子,他把它們撒到圍牆裡,不久長出了嫩芽,後來結出了十幾個穗子。他用這點兒麥種反覆種收,到了第四年,終於吃到了自己種的糧食。
十六年過去了。有一天,魯濱遜忽然發現海邊沙灘上有人的腳印,剛開始他很樂觀地想那是自己留下的腳印,到後來他才發現他根本沒有到過這裡。他恐懼萬分,猜想這一定是附近陸地上的野人留下來的。他擔心這些野人會來吃掉他,於是在住所前的空地上插下楊柳樁子,又將羊群分成幾個地方圈養。他在這種不安的心情下又生活了兩年。後來,魯濱遜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跡和滿地的人骨,這使他聯想到他們野蠻的宴會。魯濱遜在恐懼之中開始考慮怎樣對付這可能出現的野人。他在荒島上生活了二十六年之後,終於看到三十多個野人乘著小木船上岸了。他們拖出兩個倒霉的同伴,殺了其中一個人,另一個則掙扎著逃跑。他逃的方向正是魯濱遜住所的方向。魯濱遜決心救下這個逃跑的人,於是他開槍打死了追趕的兩個野人。魯濱遜給他救下的野人取名為“星期五”,因為這一天就是星期五。他開始教導星期五,讓星期五成為他忠心的僕人和知心的朋友,並漸漸學會了說話。他們愉快地生活在島上,擴大了糧食種植面積,又增加了幾個羊圈,曬了更多的葡萄乾。
就在這時,一艘英國船隻在附近停泊著。他發現這艘船上發生了叛變,水手們綁架了船長。魯濱遜和星期五救出了船長,船長愉快地答應帶他們回英國去。魯濱遜乘著這艘船在海上航行半年後,終於回到了英國。
故事充滿了驚險,生動有趣,跌宕起伏。主人公魯濱遜十分樂觀,充滿了鬥志,孤島上生活的艱苦是難以想像的,但就是在這樣的艱苦環境中,魯濱遜還懷著樂觀的精神積極面對。比如說,當他在遇險後,被海浪幸運地衝上岸,知道自己還活著的時候,他就在岸上狂亂地跑來跑去,高舉雙手,做出千百種古怪的姿勢。他全部的身心都在回憶著自己死裡逃生的經過,儼然忘記了苦楚。再比如說,當他自己在孤島上生活,沒有衣服穿時,他卻想,在這樣一個炎熱的地方,即使有衣服,那也不必穿了。魯濱遜這種樂觀的情緒感染了讀者,也讓書中的描繪充滿了趣味。這也是為什麼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它能成為舉世公認的不朽傑作的原因之一。
在本書作者丹尼爾·笛福(1660-一1731)生活的時代,英國工商業迅速發展,海外貿易和海外擴張積極進行,而社會上黨派鬥爭激烈,宗教矛盾尖銳。在這樣的年代裡,一個像笛福這樣有才智、有精力、富於進取心又敢說敢為的人,自然要努力為自己在社會上爭取一席之地。結果他一生的遭際大起大落,複雜多變。然而正是這些起落變化顯現出他視逆境為坦途的堅毅勇敢的性格。
笛福由於參與了18世紀初英國教派之間的論戰,特別是他的《對付新教徒的最簡捷辦法》一文對當時的宗教制度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因而遭遇不幸,在他被迫逃亡四個月後被捕了。1703年7月,他被判巨額罰款,並必須在倫敦的三個不同地點戴枷示眾三天。戴枷示眾這種刑罰不僅是對人身的一種侮辱,而且也有可能使受罰者被民眾扔來的石頭砸成殘廢或砸死。在這個危急關頭,笛福還寫出一首諷刺詩《枷刑頌》,並通過妻子把音訊傳遞給朋友,讓他們將此詩印好進行散發。這堅強的性格,正是《魯濱遜漂流記》中魯濱遜堅強性格的體現。
豐富的閱歷和堅強的性格造就了《魯濱遜漂流記》。書中以魯濱遜生活為實錄,既有扣人心弦的情節,也有發人深思的內涵。該書以第一人稱進行敘述,娓娓道來,親切可感。魯濱遜原本不存在,只是有水手們的影子,因為笛福確實查看了相關的航海者記錄,也與蘇格蘭水手塞爾扣克有過交流,特別是塞爾扣克的航海經歷成了他寫作的原始素材,但笛福顯然跳出了水手們簡單的歷險經歷,他憑藉自己的性格取向和豐富的想像塑造了魯濱遜這樣一個百折不撓、一心只想去未知世界探索的頑強人物。這人物既高不可攀,又讓讀者親切可感。魯濱遜叛逆既有的生活方式,叛逆既有的生活軌跡,想去闖蕩一番。這與人們不滿足於現狀的心態是一致的,讀者也可能與魯濱遜一樣,具有矛盾的性格,具有在各種逆境中求生或改善自己生活的願望,以及或多或少地具有把這種願望化為現實的勇氣和手段,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的心裡都有著一個魯濱遜。這是該書吸引人的另外一個原因。
《魯濱遜漂流記》吸引人的第三個原因是,書中充滿了對未知世界的探索。一個人冒著生命危險去遠航,結果會怎樣呢?在荒島上二十八年的生活又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有太多好奇的東西等待讀者去追尋。事實上,讀者的思緒一直跟著作者在歷險中跌宕起伏,特別是在大海中的遇險,真是驚濤拍岸、生死未卜。
《魯濱遜漂流記》吸引人的第四個原因,我覺得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作者在書中貫穿了反省和救贖的思想。作者的寫作、想像可以是天馬行空,但內心深處卻在不斷地反省、救贖。從叛逆家庭,離家出走,到海上遇險,想著父親忠告,想著上帝能給他改過的機會等,都是在反省自己的行為。反省並不是否定自己的冒險行為,更沒有損害魯濱遜這個人物的形象,相反,它使魯濱遜更加真實,更加有血肉之感。一味地冒險,那是魯莽,沒有畏懼之感,那是傻瓜。魯濱遜渴望冒險,渴望闖蕩,並且也這樣做了,但他也知道,這其中必將充滿恐懼,充滿荊棘。所以他一邊在荊棘中前行,一邊在反省自己的行為。如果放到當時的歷史背景上說,當時英國資本發展,即將發生工業革命,工業革命需要去冒險,需要去開創,但同時,相應的社會問題也因此出現。因此冒險和反省、救贖對於作者、讀者和社會都是真實的寫照。
《魯濱遜漂流記》還有許多值得我們深深思考的地方,這些最好留給讀者在慢慢品讀後思考,有心就定會有別樣的感悟。
《魯濱遜漂流記》自問世以來就受到了歡迎,1719年出版後,當年就重印了四次。笛福也因此贏得了英國小說之父、海上冒險小說創始人的美名。此後,該書的各種版本、譯本以及仿作不斷湧現,在世界範圍內傳播開來。到目前各種版本已不下一千種。其中,1902年開明書店出版的沈祖芬(跛少年)譯本《絕島漂流記》為中國最早的譯本,1905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林紓、曾宗鞏譯本《魯濱遜漂流記》成了此後書名的範本。
名人推薦
“新課標必讀彩繪系列叢書”契合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準確把握當下語文教學的脈搏,譯文精到,導讀精準,設計精美,是中小學生套用課堂教學、運用課外知識的最佳讀本。
——孫紹振
——孫紹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