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魯志平與研發團隊針對烏骨雞存在的各類瓶頸問題,經過多年攻關,創建了珍稀特色禽種兩系配套、雜交優勢利用的簡化育種技術程式和規模化生產急需品種的“3+2”模式;研製了具有消除免疫抑制、調節消化功能、改善肉品質等優勢的綠色製劑,開創了“新型微生態製劑+新型飼料添加製劑”的“雙新”製劑系統套用技術;建立了烏骨雞養殖“綠色、健康、自然、安全”的新型技術理念,探究耐藥基因水平傳播機制,研製了多個純中藥製劑,並建立了“減抗+代抗”梯度技術措施,構建了精準“預防+診斷+治療+用藥”四位一體綠色養殖技術;創新性研製出烏骨雞專用配套設施,制定了設施“五化、集成聯用”技術體系;建立了“以綜合養殖技術為核心、以高效發展為目標、以科技創新為載體、以產聯式發展模式為驅動”的高效技術體系及健康養殖示範。成果廣泛用於全國50餘個縣區,獲得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截至2021年6月,魯志平主持參與部、省等各級項目30餘項,近5年18項,在研9項;先後開展了“四川山地烏骨雞高效養殖核心技術研究”“生豬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技術”“人獸共患傳染病綜合防控研究”等重大項目。
截至2021年6月,魯志平主持科技成果評價16項,獲得科技進步獎及學術成果獎13項,其中省級科技進步獎5項,市級科技進步獎4項,縣級科技進步2項,學術論文成果獎4項。
截至2021年6月,魯志平編著出版《家畜環境衛生學》《現代畜牧獸醫科技發展與套用研究》等專著。
截至2021年6月,魯志平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0項;發表學術論文55篇,近5年36篇。
人才培養
“發揮科技優勢助鄉村振興是我們涉農高校科技人員的責任。畜牧獸醫教師既是老師也是科技人員,利用科研成果助力畜牧業發展,只有貼近生產一線,服務生產一線,才能得到社會的肯定,這也是社會賦予我們的職責。”魯志平始終堅持深入開展科研工作,除經常指導學生完成課外科技項目外,他所有的精力和時間幾乎都放到科研項目開展和教學上。魯志平作為一線科研與教學型教師,十分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通過讓學生參加自然科學研究相關課題,使學生逐步領會科學的本質,樂於探究,樹立社會責任感,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截至2021年6月,魯志平主要講授《養豬與豬病防治》《動物疫病總論》《家畜環境衛生學》等課程。
截至2021年6月,魯志平指導學生獲得科技項目、創新創業比賽、技能比賽獲獎6項。
截至2021年6月,魯志平主動利用寒暑假以及周末、課後等業餘時間,深入到甘孜、阿壩、涼山三州開展科技服務,多次赴甘孜州海拔3500米以上地區,開展藏區畜牧業技術推廣服務;通過現場培訓、技術推廣、現場指導等將畜牧養殖等方面的技術和知識傳授給農牧民和農技人員,累計培訓獸醫技術人員達3000餘人次。
榮譽表彰
2020年,魯志平被評為2020年度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科研先進個人”稱號;2021年,魯志平成功入選四川省第十三批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
截至2021年6月,魯志平曾連續6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先後榮獲“千名領軍人才”、“優秀共產黨員”、德陽市優秀科技特派員等多項榮譽。
2023年2月,入選“天府青城計畫”天府農業大師。
人物評價
魯志平常常深入生產一線,調研了解行業亟需並找到突破口,攻關研究,時刻詮釋著作為一名教科研型教師奮鬥、奉獻的精神。他積極推動專業建設、科學研究和實驗室建設,在課程改革和創新方面。積極參與到科研平台和學科建設中,為我校“動物疫病診斷與防治”科研團隊的組建和建設作出了貢獻。工作以來,魯志平始終堅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以“科技培訓、人才培養、產業扶持”為切入點,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把學校教育、科技、人才資源優勢有機結合,抓實科技推廣示範,大力挖掘培育新型畜牧產業,努力夯實鄉村振興、持續發展之路,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自己肩負的使命、應有的責任和擔當。(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