魣科

魣科魚類的身體細長,略呈圓筒形,頭長而尖。口大具尖銳利齒,無法伸縮;下頜較為突出,上頜寬大;下頜有1-2顆犬齒。鰓耙退化,有些鰓弓無鰓耙或僅有幾枚鰓耙。外覆細小的圓鱗,側線發達明顯且平直,有兩個背鰭,相隔甚遠,第一背鰭具5枚硬棘,第二背鰭則具1枚硬棘,9條軟條,都略成小三角形。臀鰭與第二背鰭同形且位置相對,胸鰭稍圓,尾鰭叉形。

基本介紹

分類學地位 taxonomy,外形特徵,分布範圍,

分類學地位 taxonomy

|__真核生物域 Eukarya
|__有頜上綱 Gnathastomata
|__硬骨魚綱 Osteichthyes
|__輻鰭亞綱 Subclass Neopterygii
|__棘鰭總目 Acanthopterygii
|__鱸形目 Perciformes
|__鯖亞目 Scombroidei

外形特徵

種類:約30種,台灣地區計有魚種8種。
生態:主要生活於大洋性中表層,肉食性,以掠食魚類及蝦類為生。
體延長,呈亞圓筒形。頭長而尖。口大,不能伸縮;上頜寬大,下頜突出;頜齒強大,尖銳,扁平或錐形,下頜縫合處具有1-2犬齒;鋤骨無齒,齶骨具齒。鰓耙退化。體被細小圓鱗側線發達,平直。背鰭兩個,相隔甚遠,第一背鰭具V硬棘,第二背鰭具I硬棘,IX軟條;臀鰭與第二背鰭同形而略相對;胸鰭略圓,短於頭長;腹鰭亞胸位;尾鰭叉形。全世界計1屬約20種(Nelson, 1994)。主要為大洋性中表層中至大型魚類,尤其喜歡於珊瑚礁離島附近的開放水域活動,有些種類之幼魚則出現在河口河口水域活動。單獨或成群。游泳速度快,性兇猛,肉食性,以掠食魚類及蝦類為生。廣泛分布於世界三大洋之熱帶亞熱帶海域。

分布範圍

魣科魚類廣泛分布於世界三大洋之熱帶及亞熱帶海域,為大洋性中表層中至大型魚類,喜歡在珊瑚礁離島附近的開放水域活動,有些種類之幼魚則偶爾出現在河口水域覓食,略能忍受低鹽度的水域,可見其單獨或成群的活動。游泳速度快,性兇猛,肉食性,以掠食魚類及蝦類為生。全世界計1屬約30種,台灣紀錄1屬8種。
如: 斑條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