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村村民委員會,因所在駐地而得名的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魚村村民委員會
- 性質:地名
- 所屬區域:浙江省
- 羅馬字母拼寫:Yú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魚村村民委員會,因所在駐地而得名的地名。
官渡區矣六街道辦事處漁村村民委員會是官渡區的村民委員會,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官渡區矣六鄉,距鄉政府所在地4.00 公里,交通方便 。轄 3 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 1397 戶,勞動力 2930 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 2147 人。全村國土面積 1.36 平方公里,海拔1,896.00 米,年平均...
漁村村民委員會,屬於壩區。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2.00公里, 國土面積2.82平方公里,海拔1728.00米,年平均氣溫15.60℃,年降水量880.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煙、蔬菜等農作物。有耕地2389.00畝,其中人均耕地0.25畝;有林地0.00畝。全村轄1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2922戶,有鄉村人口7370人,其中農業人口...
前進漁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本村漁民從事捕魚而得名。歷史沿革 1955年時為縣紅光漁業社;1959年轉入平湖養殖場;1962年改為城關漁業社;1968年1月組織漁民下鄉時落戶於前進公社,建立前進公社水產大隊;1983年9月建為前進漁村;2000年11月與曹橋漁民村合建為水產村;2004年11月隨行政區劃調整...
新漁村村民委員會,因該村民委員會位於新漁村,所以稱為新漁村村民委員會。1984年設立。地名含義 因1961年建大隊時,按順序為北港二、三、七大隊駐地,1968年三個生產隊合併為北港公社衛東大隊,1980年地名普查後以當時的生產方式命名為新漁村,故得名。因該村民委員會位於新漁村,主要負責該村的日常事務管理工作,...
北漁村村民委員會是吳縣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原來漁民集中居住且專業從事漁業生產之地,俗稱北漁村。歷史沿革 1951年北橋地區分散的漁民屬黃埭區漁民協會管轄。1957年歸北橋鄉副業組管轄。1961年冬成立漁業大隊。1968年漁民到陸地上定居,其中一部分分配到望亭公社,一部分分配到太平公社,留下的漁民重新組建...
東漁村村民委員會 東漁村村民委員會是1978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東漁”為村民所從事的行業,故此得名。歷史沿革 1978年,由原城西公社、古松公社水產隊組建塔匯公社水產大隊。1984年4月,原塔匯公社水產大隊改名為東漁村,村委會機構設在躍進河東首北側長石路東側,2009年3月,遷址恬潤中心村內。
陸漁村村民委員會是1985年9月,由吳縣人民政府命名。地名來歷 因該漁業村位於原陸慕鄉,1985年9月,由吳縣人民政府命名。歷史沿革 解放初,村民多為當地捕魚為生的農民,少數漁民來自無錫和常熟。1952年,參加黃埭區漁協分會。1956年,農業合作化期間,參加當地的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始建漁業大隊,...
曹橋漁民村村民委員會 曹橋漁民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本村漁民從事水產業而得名。歷史沿革 1978年4月組建曹橋公社水產大隊;1984年9月建為曹橋鄉漁業村;2000年11月原前進漁村與曹橋漁民村合併為水產村。
湘漁村村民委員會 湘漁村村民委員會,由政府部門取名。地名含義 為漁民居住的村莊。歷史沿革 原以船為家,1952年成立湘城漁民協會,將分散漁民組織起來,1957年成立漁業合作社,1958年屬湘城人民公社,1966年稱漁業大隊,1983年稱湘漁大隊,1985年稱湘漁村。2003年村合併屬戴漊行政村,湘漁村、村民委員會消亡。
廟港漁業村村民委員會,由吳江縣人民政府批准設立時定名。地名含義 從事漁業人員的聚居地,故名。歷史沿革 清代時,廟港沿太湖港口早有專業捕撈,漁民常年在湖區和內河作業,以船為家,繁衍生息,所獲太湖水產品均在當地集市銷售。漁民祖輩大多來自太湖周邊和陽澄淀泖地區水域。全國解放前,聚集在廟港一帶湖區捕撈漁民...
望漁村村民委員會是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設立時定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望亭地區漁民集中上岸居住形成的村落,故名為望亭漁業村,後簡稱“望漁村”。歷史沿革 1958年11月,望亭公社繁殖場與漁業隊合併為公社副業隊。1968年成立漁業生產隊,為望亭人民公社解放大隊8隊。1973年漁民陸續上岸定居在太湖村下圩田自然村太湖邊上...
漁村村民委員會,屬於。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4.00公里, 國土面積1.36平方公里,海拔1896.00米,年平均氣溫13.84℃,年降水量800.00毫米,適宜種植蔬菜-花卉等農作物。有耕地2034.00畝,其中人均耕地0.54畝;有林地0.00畝。全村轄3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370戶,有鄉村人口3786人,其中農業人口3786人,勞動...
歷史沿革 1951年成立跨塘漁業協會,1955年成立跨塘漁業社,共65戶漁民,分5個小隊,分散經營,1956年漁業社解散,分散插隊到各村,1964年7月重新成立跨塘漁業大隊,1968年陸上定居。1978年冬分批撤遷,56戶人家,每家平方一間,建成了有固定地址的跨塘漁業大隊。1983年8月改為“跨漁村村民委員會”,2010年動遷廢止。
渭漁村村民委員會,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設立時定名。地名含義 以漁業生產為主的漁民行政村。歷史沿革 原漁民隨船捕魚,無固定住址,1958年,組建漁業大隊,1967年,圍墾青漪盪(湖),1968年5月,以青漪盪為基地漁民陸上定居。是年6月展開連家漁船社會主義改造。1983年,撤大隊稱渭漁村,建村民委員會,2003年4月...
蠡漁村村民委員會,因該漁業村位於原蠡口鄉,1983年7月,由吳縣人民政府命名。地名含義 “蠡”指蠡口鄉,“漁”指該地村民大多以捕魚為業。歷史沿革 1953年春,全縣開展水上民船民主改革,建立水上戶口制度,同年建立漁業互助組,1954年,互助組更名初級漁業生產合作社,漁船、漁網、生產工具折價入社,按船四勞六...
埭漁村村民委員會是由黃埭鎮人民政府批准設立時定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其村住戶都是漁民而得名。歷史沿革 1953年建互助組。1954年建初級漁業生產合作社。1956年建高級漁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9月為黃埭公社水產養殖場。1959年3月農漁分離,建漁業大隊。1983年7月恢復鄉管村體制,建立黃埭鄉埭漁村村民委員會。1992年...
蓮漁村村民委員會 蓮漁村村民委員會設立於1 984年,廢止於2002年。地名來歷 以聚落名稱得名。地名含義 該村委會轄區有該聚落“蓮漁村”。歷史沿革 1962年為蓮盛公社水產大隊。1984年,改稱蓮盛鄉蓮漁村村民委員會,蓮漁村為純漁業村。2002年撤銷蓮漁村村委會建制,與東天村村委會合併建立新的東天村村民委員會。
羅漁村村民委員會,2015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舞水河中兩個一大一小的沙洲,大的像一面銅鑼,小的則像一條魚,故後稱“羅漁”。歷史沿革 1949年解放初期時為古塘鄉羅漁村,1957為岩盤上高級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為陽合壟大隊;1960年劃出成立羅漁大隊,1984年1月撤社設鄉時為牌樓鄉羅漁村;1984年2...
盈漁村村民委員會是1984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該村委會轄區有該聚落“盈漁村”。歷史沿革 1958年為解放公社養殖大隊。1982年解放公社養殖隊部分漁民陸上定居盈中地區,成立盈中公社水產隊。1984年,改稱盈中鄉盈漁村村民委員會。村民以捕撈盈中鄉水面自然魚及開挖精養魚塘養魚為主業。2002年撤銷盈漁村村委會建制,...
漁村,雲南省昆明官渡區矣六街道辦事處下轄村。國土面積0.89平方公里,全村轄2個村民小組,有農戶934戶,有鄉村人口2476人。村情概況 漁村隸屬於矣六鄉漁村村民委員會行政村,屬於壩區。距離鎮4.00公里,是村委會所在地。國土面積0.89平方公里,海拔1,896.00米,年平均氣溫13.84 ℃,年降水量800.00毫米,適宜...
但是各村的村民經濟合作社的職能沒有觸動。不少村採用“聯建”而不合併行政村的原因也在於各村之間無法就公共財產問題達成一致。此後舟山市出版的地圖開始將漁農村新型社區作為地理實體標註。已建立漁農村新型社區的地方 定海城區 沒有建立漁農村新型社區的地方 新型社區分布在舟山市的農村和漁村區域,市域內大型城鎮區域...
勝漁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勝漁”意為“勝浦的漁民之村”。歷史沿革 民國期間及建國初,漁民無固定生產和居住地點,經常流動作業於吳江、崑山及吳縣的車坊、甪直、唯亭及今勝浦地區的各自然村落。1952年參加唯亭區漁民協會分會。不久,又參加唯亭運銷組,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將長期停泊和作業...
斜漁村民委員會,1987年設立,2001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村民多從事漁業活動而命名。歷史沿革 1953年成立漁業協會,1956年建立漁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公社化時為漁業大隊,1966年吳縣實行“連改”,1973年形成斜塘公社漁業大隊的漁業新村。1983年政社分設時改為漁業村。1987年9月14日經市政府批准改為斜漁村。
北漁村 北漁村,1983年設立,2000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原漁業大隊,因地處縣城以北,故名。歷史沿革 1962年建漁業大隊,因地處縣城以北,故取名城北漁業大隊,1983年設立村民委員會,更名為北漁村村民委員會(簡稱北漁村)。2000年,原北漁村與涇河村合併,沿用“涇河”為名,北漁村村民委員會廢止。
地名來歷 沿襲原生產大隊名稱得名。地名含義 “南拾家”為原生產大隊名稱,故此得名。歷史沿革 解放前屬於海濱鄉,1949年10月劃歸漁村鄉,1957年9月歸光明七社,1958年9月歸東方紅人民七社七營二連,1959年3月歸漁村管理區,1961年5月改為南拾家大隊,文革時期改名光明,1984年改為村民委員會。
2002年機構改革,政區重新劃分,原隆東鎮所轄羊嶼村、原南澳鹽場所轄南光村、宮前鹽、西山鹽、黃花山村併入後宅鎮。至此,後宅鎮共轄20個村、3個社區居民委員會。2004年,根據汕市發[2004]12號精神,將後宅鎮10個漁農村民委員會合併為5個村民委員會。政區調整後,後宅鎮轄15個村,3個社區居民委員會。2011年末...
2011年末,南嘴鎮設新南居民委員會和南嘴、興南、鯉羊、蠡山、余百新村、西畔山洲、和諧、趙公湖、目平湖南、目平湖北,漁村11個村民委員會,共3個居民小組,131個村民小組。截至2020年6月,南嘴鎮下轄1個社區和7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新南路1號。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南嘴鎮地處沅江市北部,東屏赤山大橋與...
高廟村隸屬於矣六鄉漁村村民委員會行政村,屬於壩區。距離村委會1.00 公里,距離鎮4.00公里。國土面積0.47平方公里,海拔1,896.00米,年平均氣溫13.84 ℃,年降水量800.米,適宜種植蔬菜、花卉等農作物。有耕地703.00畝,其中人均耕地0.54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36戶,有鄉村人口1310人。村情概況 ...
2011年末,七都鎮轄七都、廟港、西漾漁業、漁村4個居民委員會和東風、望湖、雙塔橋、吳淡、沈家灣、隱讀、豐田、東廟橋、長橋、吳越、群幸、菱田、陸港、燥爛、盛莊、廟港、聯強、太浦閘、開明、開弦弓、豐民、光榮22個村民委員會,下設33個居民小組、470個村民小組。截至2021年10月,七都鎮轄4個社區、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