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斯曼

魏斯曼

魏斯曼(1834~1914),Weismann,August,德國動物學家 。1834 年1月17日生於法蘭克福 ,1914年11月5日卒於弗賴堡 。1856年入哥廷根大學學醫 。先後在巴登和奧地利當過軍醫和私人開業醫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魏斯曼
  • 外文名:Weismann,August
  • 出生地:法蘭克福
  • 出生日期:(1834
  • 逝世日期:1914
  • 職業:德國動物學家
  • 1856年:入哥廷根大學學醫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個人成就,

人物簡介

1861年在吉森大學從師於德國動物學家K.G.洛伊卡爾特,學習動物發生學及形態學,1863年完成了關於雙翅目昆蟲變態的論文。1866年擔任弗賴堡大學醫學系動物學和比較解剖學副教授,1868年在該校創辦動物研究所,任第一任所長,1871年升任教授。60年代中期以後因眼疾不得不終止顯微鏡下的研究而轉向遺傳、發生和進化問題的理論探討。他講授達爾文進化論多年 ,直至1912年退休。

人物生平

魏斯曼於1883 年提出有名的“ 種質論 ”。種質論主張生物體由質上根本相異的兩部分——種質和體質組成。認為生物體在一生中由於外界環境的影響或器官的用與不用所造成的變化只表現於體質上,而與種質無關,所以後天獲得性狀不能遺傳。認為種質只存在於核內染色質中。魏斯曼認為染色質是由存在於細胞核中的許多遺子集合而成的遺子團。遺子中又含有許多的粒狀物質,稱之為定子,定子還可再分為更小的單位——生源子,後者是生命的最小單位。隨著個體發育,各個定子漸次分散到適當的細胞中,最後至於一個細胞含一個定子。生源子能穿過核膜進入細胞質,使定子成為活躍狀態,從而確定該細胞的分化。而種質(性細胞)則儲積著該生物特有的全部定子,遺傳給後代。
魏斯曼

個人成就

魏斯曼的種質論得到德國動物學家 Th. 博韋里的關於馬副蛔蟲受精卵研究結果的支持。魏斯曼的種質論啟迪了人們去深入研究遺傳物質,從而相繼發現了染色體 、基因和DNA 。因此他是有一定功績的。
對於達爾文的進化理論,魏斯曼只接受和強調生存鬥爭的原理,而根本改變了達爾文有關變異及其遺傳的見解。魏斯曼堅決否定獲得性狀遺傳,堅決反對拉馬克主義與新拉馬克主義。魏斯曼稱自己的學說為新達爾文主義。魏斯曼曾同H.斯賓塞,病理學者R.C.菲爾肖和動物學者E.海克爾、R.西蒙、赫特維希兄弟等新拉馬克主義者發生過激烈的爭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