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傑(清代福州著名詩人、書法家、藏書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魏傑(1796-1876年),譜名大信,字從嚴,號松筠、拙夫,晚歲又稱松鶴樵者,福州東城外菜園口人,為唐朝名相、一代錚臣魏徵第三十九代孫,清代福州著名詩人、書法家、藏書家、慈善家、儒商和方誌家。魏傑一生“耽山水、樂詠吟”,好古敏學、愛國愛民、樂善好施,他在《魏氏家規訓言紀》中提出了“訓以治家、訓以育人、訓以養德”。

基本介紹

  • 全名:魏傑
  • 出生日期:1796年
  • 逝世日期:1876年
人物生平,耕讀傳家,愛國憂民,博施濟眾,家風傳承,故居與家風館,

人物生平

耕讀傳家

魏傑父親的魏富友一生務農,在魏傑35歲時離世,遺下八男四女。作為長子,魏傑挑起了八房80餘口的家族生活重擔。在他的帶領下,經十餘年努力,魏家家業漸豐,成為東門外首富,在塔頭街建成以“鶴山草廬”為中心的建築群。十餘年中,由魏傑手上所建房屋多達149間,東門外“魏半街”享譽福州城。魏傑這樣描繪當時的生活場景:“家祠卜築處仁里,精舍讀書苟完矣,近市何嘗累隱居,晉安橋畔鶴山廬,又喜壺中春釀熟,雙眉常展未嘗攢。”  
魏傑一生好古敏學,景仰朱熹,受朱熹儒學影響甚深。其《逸園詩鈔》中有多首詩讚嘆朱熹,曾用“芳心存史策,千古仰精神”來表達對朱熹的崇仰之情。後來,他在鼓山靈源洞修建了一座水雲亭,並在亭中親手刻塑了一尊朱熹塑像。
魏傑也是一位藏書家,在他的鶴山草廬中辟有壽泉精舍、靜修書屋、石泉居等藏書和讀書場所。他的朋友高雲璈曾贊曰:“積書數萬卷,日夕披吟其中”。
魏傑的另一個重要成就就是詩歌創作,他廣交詩友,常與詩友同游山水,共同詠吟,有“樂山樂水成仁智,誰把利名冷眼看”的名句傳世。魏傑一生留下的詩文有《逸園詩鈔》4卷、《逸園詩鈔後集》1卷、《鼓山吟草》1卷、《九峰志》4卷等,其中《九峰志》是福州第一部記載風土民情和自然風景的志書,有著很高的文獻價值和史學價值,書中有20位福州名宦和文人為其作序,可謂福州方誌序文之最。

愛國憂民

清道光年間,鴉片為禍,魏傑用《鴉片詞》苦苦勸誡世人:“夷狄傳來號百草,愚者惡兮智者號。誰知無鋒善殺身,煎熬膏脂命難保”,又在《憫毒行》中盛讚林則徐禁菸之功績:“國朝嚴禁時,萬民起生色。”
道光三十年十一月,林則徐病逝,他聞訊無限傷悲,賦詩痛呼“吁嗟乎,死生有數貴得時,君之名節雙全矣。古來英傑有幾人?前後出師垂青史。”鴉片戰爭後,福州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魏傑身為鹽商,與外國人的交往日益密切,但他對中外貿易十分謹慎,有《即事口占》一詩云:“自古蠻夷不亂華,和戎謀議出誰家?可憐四海民膏竭,風火輪船日月車。”
清同治五年(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馬尾創辦福建船政局,魏傑十分高興、積極支持,以71歲高齡參加船政局行台坐向的設計工作,並誌詩以載“百畝良田萬里江,千峰羅列景無雙。前朝後帳無偏倚,結笥高台看駕艭。”
道光年間,朝廷腐敗,迫於時政,魏傑兩度掌理鹽務,因通達謙和,誠信經營,得到四方鹽民擁護,其整理的《閩鹽論》揚名閩地。

博施濟眾

魏傑將“讀聖賢書,行仁義事”作為處世之責。清末饑荒之年甚多,福州城內鄉紳議建義倉,他帶頭捐獻巨款。因為深知農作艱辛和民間疾苦,魏傑對借貸者有求必應,予以資助,從不索還。對售地的貧苦農戶,魏傑創“田面租”,即田地仍歸原主永佃,每畝納租谷二、三十斤,並可隨時原價取續,讓農戶不失生活保障。
同治癸亥二年(1863年),魏傑途經九峰村棗嶺大溪時,見水勢湍急,石橋水毀,溺死者眾,即組建東鄉“修橋鋪路會”,捐資修建、鋪設福州東郊鄉間的石橋、石板路,此慈善組織一直延續到民國初年。此外,他還獨資重修東門外桂井街義井,造福鄉親。
為了讓更多的鄉間子弟能上學讀書,魏傑出資將東門普文書院改建成東埜國小(現晉安一小前身),晚年時更是不遺餘力出資辦學。
為保護歷史文化遺產,魏傑竭其家財,慷慨解囊,曾捐修的古蹟有:東禪寺(1840年修)、鼓山喝水岩水雲亭(1854年修)、鼓山桃岩精舍(1855年修)、北峰九峰寺(1863年修)、東門地藏寺(1864年修)。清鹹豐四年(1854),魏傑又捐修鼓山十八景,並為其命名。

家風傳承

魏傑一生注重家教和家風的傳承,歷經三十三年時間撰修完成魏氏家譜和《魏氏家規訓言紀》,以期“聚族人、敦一本、溯本源、傳家紀”。魏傑後裔分布世界各地,但縱然相隔千山萬水,魏氏“讀聖賢書、行仁孝義”的家風依然在他們的血脈中代代相傳。
其中,有為抗日事業做出重要貢獻的魏太夫人之子阮家金,他是印尼愛國華僑,萬隆工會的首任會長,雖身居海外,但心繫桑梓,抗日戰爭時期,為新四軍、八路軍捐獻了大量的抗日物資和抗生素等珍貴藥品。1957年,他還與一批愛國人士一起出資創建了現在位於鼓樓區東水路的福州市華僑國小。1948年,魏太夫人去世,開國元勛朱德為其題詞“教子有方”、“偉哉阮母,德被異土,寶婺雖隕,範式千古”,彭德懷元帥為其題詞“彤管昭然”,這三幅題詞的原件目前存放於福建省博物館。
魏傑後人魏道瀛曾是國民黨軍官,參加過抗日戰爭,後居住在台灣,1994年,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同志發帖邀請魏道瀛參加“第三屆世界福州十邑同鄉大會開幕式”及“歡迎宴會”。除此之外,魏氏傑出後人還有:無產階級革命家彭沖的秘書魏子通,民國時期政治家宋子文秘書魏道棪,第一批修建川藏公路的先鋒魏道鑑和魏道應兄弟,編撰《人民銀行會計制度》等金融規章的銀行業幹才魏子樂,獲得福建省第一屆優秀企業家稱號的魏道熙等等。
按魏氏祖訓,魏氏後人不論男女16歲以下必須讀書,據不完全統計,魏傑後人從綱輩至貽輩從事教育、醫療、建築的就有三分之一人口,其中知名的專家、教授、工程師就有200餘人 。

故居與家風館

魏傑故居的大門為石柱框架,上方高懸漆黑的牌匾,書寫著四個鎏金大字“魏傑故居”,兩側分列著一副長聯頗為耐人尋味,右聯為“名將名儒居名坊名巷布衣名士居名山名園鄒魯名城名居薈萃”,左聯雲“詩仙詩聖唱詩風詩史田園詩農唱詩鈔詩草左海詩壇詩范長垂”。這副52字長聯濃縮了魏傑這位布衣文人的一生風範,品讀之餘令人回味。大門兩側立有兩塊石碑,一塊為福州市政府文物保護單位,另一塊則精要地介紹了魏傑一生的履歷。
魏傑家風館坐落於福州市晉安區金雞山公園,掩映在一片梅林與竹園之間,白牆青瓦,古素淡雅,總建築面積383平方米,是2002年由晉安塔頭一帶遷建至此。整個家風館為福州清代古民居典型的兩進四柱三間結構,進入館內,中間有門,兩旁有楹聯,平日主客從兩邊進入大廳。中有天井接天水,左手邊的大魚缸已經有百餘年的歷史,養著紅黑兩色的金魚,非常漂亮靈動。大堂上方懸掛著兩盞燈的樑柱,叫做“燈梁”,“ 燈”福州話稱“丁”,代表人丁興旺的意思,魏氏家族傳承千年,子孫後代人才輩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