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民俗活動。在陝北地區把燈節活動稱作“鬧秧歌”,各村的秧歌隊在一名持傘的“傘頭”帶領下,和著鑼鼓聲的節拍起舞,跑“大場”(群舞)、演“小場”(雙人、三人舞),並且到各家表演,以此賀新春,祈豐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鬧秧歌
- 性質:民俗
- 出處:陝北地區
- 舉行:春節
一種民俗活動。在陝北地區把燈節活動稱作“鬧秧歌”,各村的秧歌隊在一名持傘的“傘頭”帶領下,和著鑼鼓聲的節拍起舞,跑“大場”(群舞)、演“小場”(雙人、三人舞),並且到各家表演,以此賀新春,祈豐年。
一種民俗活動。在陝北地區把燈節活動稱作“鬧秧歌”,各村的秧歌隊在一名持傘的“傘頭”帶領下,和著鑼鼓聲的節拍起舞,跑“大場”(群舞)、演“小場”(雙人、...
陝北秧歌是流傳於陝西陝北高原的一種具有廣泛民眾性和代表性的地方傳統舞蹈,又稱"鬧紅火"、"鬧秧歌"、"鬧社火"、"鬧陽歌"等。它主要分布在陝西榆林、延安、...
扭秧歌,是我國北方民間喜聞樂見、具有代表性的一種舞蹈,是我國第一批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之一。它的前身是農民在插秧時的一種歌詠活動,起源於...
傘頭秧歌產生、流行於臨縣,是一種規模大,有氣勢且極富特色的民眾性節日歌舞活動形式。中國北方眾多社火秧歌中的一種。因以手執花傘者領頭舞蹈和演唱秧歌,故稱“...
秧歌是中國(主要在北方地區)廣泛流傳的一種極具民眾性和代表性的民間舞蹈的類稱,不同地區有不同稱謂和風格樣式。在民間,對秧歌的稱謂分為兩種:踩蹺表演的稱為“...
延川大秧歌又稱二人場子、四人場子、八八場子、十六場子、三十二人場子等場子秧歌,是陝西省古老的民俗舞蹈。延川大秧歌一般都有傘頭,傘頭起領唱和領舞的作用,而...
秧歌的基本律動表現在“走相”、“穩相”、“鼓相”及手絹花等主要動作元素中。...... 當地民眾紛紛組織起秧歌隊來“鬧秧歌”,也稱“鬧紅火”,並有秧歌隊給群...
山西有許多種不同形式的“ 地秧歌”,如祁縣“ 地秧歌”、汾陽“地秧歌”,商城、襄汾稷山的“高調秧歌”、曲沃、萬榮等地的“跑圈秧歌”、文水的“鳳秧歌”等,...
嶗山大秧歌是流傳於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的一種舞蹈藝術形式。歷史悠久,早在明清時期就活躍於城鄉民間。每逢農閒、年節和廟會,特別是正月元宵節期間,各村的秧歌隊便...
杜雲峰先生雖然從小喜愛秧歌,並在十五歲時就當傘頭初露鋒芒,但成為著名傘頭卻是八十年代以後的事,那是因為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里,鬧秧歌是被官方禁止的,據說是...
汾陽地秧歌起源於唐朝時的栗家莊,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是流傳在山西省汾陽市、孝義市一帶的一種獨特的民間藝術,是一種廣場性歌舞藝術,因相鄰的孝義市...
唐城花燈秧歌是歷史悠久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據傳是從唐王李世民時流傳下來的。相傳唐太宗李世民征戰南下時在此屯兵,並帶領當地農村抗旱求雨,當年獲得大豐收,百姓自發...
簡介雙牆秧歌是托克托縣地區土生土長的並以其誕生地命名的民間舞蹈形式,主要分布於內蒙古托克托縣河口鎮今雙河鎮雙牆村,已有300餘年歷史。清朝時,河口鎮是塞外聞名...
高密地秧歌又稱秧歌耍、秧歌戲、地蹺等。是流傳於高密、昌邑縣境內的民間舞蹈。很早以前,每年農曆正月初九,人們在玉皇廟中手舞足蹈,為玉皇慶賀生日。年逢天旱,也...
鬧秧歌具有民族和地域性的一種傳統民間娛樂藝術活動,它起源於北宋時期,在北方屬於一種祭祀活動,又名“陽歌”。...
打腰鼓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民俗舞蹈。起源於中國北方。作為春節鬧秧歌時表演的一個節目。據說,聞名全國的安塞腰鼓,最早還是佳縣、橫山等地的移民帶到那裡後流傳開來...
許凡為人名,是傘頭秧歌之鄉的民間歌手。1926年出生於山西呂梁市臨縣許家峪村一個中等農民家庭,幼時讀過一段私塾,頗具一定文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