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彩攢花碗,景德鎮官窯瓷器,清雍正年制。遼寧省博物館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鬥彩攢花碗
- 館藏地點:遼寧省博物館
鬥彩攢花碗,景德鎮官窯瓷器,清雍正年制。遼寧省博物館藏。
鬥彩攢花碗,景德鎮官窯瓷器,清雍正年制。遼寧省博物館藏。高6.1,口徑15.1,底徑5.4厘米。敞口,小圈足。瓷胎潔白,青白釉。碗外壁以紅、藍、綠彩滿繪攢菊紋。外口沿描海水姜芽紋。碗心描繪團花圖案。底有“大清雍正年制”雙...
鬥彩瓷,是以鬥彩為主要裝飾手法的瓷器品種。鬥彩又稱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結合的一種瓷器裝飾手法,因其紋飾中釉下青花色與釉上彩色同時出現好似爭奇鬥豔而得名。鬥彩瓷於明代成化時期(1465-1487),由江西景德鎮窯創燒。其以紋飾新穎,色彩淡雅而名重於世,鬥彩瓷的燒成是我國陶瓷工藝史上的重大...
清“大清雍正年制”款鬥彩攢菊紋瓷碗 清“大清雍正年制”款鬥彩攢菊紋瓷碗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瓷器。
鬥彩又稱逗彩,中國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創燒於明朝宣德年間,明成化時期的鬥彩最受推崇,是釉下彩(青花)與釉上彩相結合的一種裝飾品種。鬥彩是預先在高溫(1300°C)下燒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礦物顏料進行二次施彩,填補青花圖案留下的空白和塗染青花輪廓線內的空間,然後再次入小窯經過低溫(800°C)...
清雍正鬥彩老子出關萊菔瓶為清代文物,現收藏於觀復博物館。文物介紹 此展品口徑16cm;高45.5cm。鬥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結合的一種彩瓷工藝,“斗”指釉下青花和釉上填彩爭奇鬥豔。萊菔瓶又名“蘿蔔尊”,撇口長頸、豐肩鼓腹,脛部內收,造型清秀挺拔。此瓶口沿及肩部飾如意雲紋,頸飾吉祥紋,腹部主題...
鬥彩攢花碗 鬥彩攢花碗,景德鎮官窯瓷器,清雍正年制。遼寧省博物館藏。高6.1,口徑15.1,底徑5.4厘米。敞口,小圈足。瓷胎潔白,青白釉。碗外壁以紅、藍、綠彩滿繪攢菊紋。外口沿描海水姜芽紋。碗心描繪團花圖案。底有“大清雍正年制”雙行六字青花款。色彩艷麗,為景德鎮官窯生產。
素雅清新的青花瓷、柔和靈逸的粉彩瓷、透明如水的薄胎瓷、鮮亮可愛的鬥彩瓷、艷麗華貴的琺瑯瓷,穿越歷史而來,帶來的精美絕倫舉世矚目。《古玩收藏投資指南叢書:瓷器(套裝共3冊)》以科學的態度收集整理了各種相關資料,供讀者欣賞借鑑,開闊眼界。圖書目錄 第一章 瓷器的起源 一、瓷器起源於1萬年前 二、瓷器形成的...
鬥彩:成化瓷採用鬥彩,先用青花料描出輪廓,釉燒之後,再加上釉上彩,填入五色,增加艷麗,極為有名,成為後世爭相仿製的對象。正德年間採用回青,淡而暗,胎質也欠潔白較不如成化碗盤之類較多,渣斗是其獨特的地方。陶瓷文化 清朝中國瓷器可謂登峰造極。數千年的經驗,加上景德鎮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
我國古代陶瓷器釉彩的發展,是從無釉到有釉,又由單色釉到多色釉,然後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並逐步發展成釉下與釉上合繪的五彩、鬥彩。 彩瓷一般分為釉下彩,釉中彩和釉上彩三大類,在胎坯上先畫好圖案,上釉後入窯燒煉的彩瓷叫釉下彩(溫度1250-1340℃);上釉後入窯燒成的瓷器再彩繪再燒1250--1340℃...
”國寶盒子一清乾隆各種釉彩大瓶它集17種高低溫釉彩於一身,包括金彩、琺瑯彩、鬥彩、青花、仿哥釉、仿官釉、仿汝釉、窯變釉、松石綠釉、粉青釉、霽藍釉、醬釉等,是中國古代高超制瓷工藝的巔峰代表。在該展項中,釉彩大瓶實物裝置被放大置於空間正中央,四扇巨型古窗林立兩側,觀眾可通過互動桌的互動遊戲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