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化社會

高齡化社會的認定標準,是以聯合國發表的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7%以上”為依據。而高齡化社會出現的主要緣由是因為低出生率加上低死亡率,使得社會人口的整體結構發生變化。近年,台灣人口老化的程度比亞洲人口老化最嚴重的國家--日本還要快。因此,老人問題值得政府、社會、社群團體與每個國民正視此一議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齡化社會
  • 外文名: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 依據: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7%”
  • 定義:生理年齡、功能性年齡
  • 老人福利:享受政府福利的老人比例偏低,
老人定義和狀況,老人福利,

老人定義和狀況

關於“老人”的定義,可從生理年齡、功能性年齡、心理年齡來說明,雖然其定義又因時代、社會、個別差異而有所不同,但其所面臨的社會問題是一致的,包括:勞動人口比例的減少,老人的健康照護、居住安排、休閒活動,老人年金的提供與教育機會的安排等。教授從多方面拓展我們對高齡化社會的新視野,比如:尊重老年的生存權、勞動權、社會參與權、教育權,在社會上推廣老化教育、或將老人議題社區化,在政治上由立法機關制訂永續的、整合的國家社會政策等,來面對高齡化社會的挑戰。另外,也讓我們了解到老化問題中特別受到矚目的“阿茲海默症”,即俗稱的“失智症”,對家庭、社會的影響。
雖然人的壽命延長,但罹患各種慢性病如關節炎、心臟血管疾病、痴呆症、巴金森氏症、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機會也隨著增加。據統計,五十歲以上罹患慢性疾病的機率是每五年到七年增加兩倍。這些疾病不會致命,卻終會造成老人殘障,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像洗澡、穿衣服、吃飯、走路,其他如逛街、打電話、用錢,均會受到限制。縱然大部份的慢性病無法根治,適當的治療仍可以改善病情,讓老人活得獨立自在,增進其生活品質。

老人福利

我國的老人福利項目不少,但享受政府福利的老人比例偏低,大多數老人靠自己與家人維持生活。但以患慢性重疾,無法照顧自己的老人來說,僱人照顧或送到安養院,每月要花數萬元,如果家庭負擔不起,政府也只有少許補助時,問題就大了。這幾年更由於經濟不景氣,從中央到地方的社會福利預算不如從前,原有老人福利還打了折扣。待老年人口大增後,健保制度是否維持得下去,社會福利是否能照應到所有需要照顧的老人,很有疑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