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瑤(高麗恭讓王)

高麗恭讓王一般指本詞條

王瑤(1345年-1394年),高麗王朝第34任也是最後一任君主(1389年—1392年在位)。他是高麗神宗的七世孫,定原府院君王鈞之子,封定昌府院君。1389年冬被李成桂等擁立,1392年被廢黜,李成桂即位後降封他為恭讓君。1394年被李成桂派人殺死,後被李芳遠追封為恭讓王,葬於高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瑤
  • 別名:恭讓君
  • 國籍:韓國(高麗王朝
  • 民族:朝鮮族
  • 出生地:高麗開京
  • 出生日期:至正五年(1345年)二月初五日
  • 逝世日期: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四月十七日
  • 職業:高麗國王
  • 信仰佛教
  • 諡號:恭讓王
  • 陵墓:高陵
人物生平,被推上位,權力鬥爭,遜國被殺,軼事典故,暹羅來聘,撰文疑雲,歷史評價,家族關係,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被推上位

王瑤生於至正五年(1345年)二月初五日,他的父親是定原府院君王鈞,母親是後來被尊為三韓國大妃的王氏(高麗忠烈王的曾孫女)。他是高麗神宗的七世孫,原本是遠支王室,但因為高麗康宗這一支子嗣稀少,所以也相對拉近了和國王的血緣距離。
王瑤早年受封定昌君,後升為定昌府院君。他第一次出現在史書是洪武十五年(1382年)有匿名書誣陷曹敏修、林堅味、廉興邦等謀除李仁任崔瑩,立定昌君王瑤為王,事後王瑤被崔瑩建議流放,但未見下文。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夏,李成桂、曹敏修發動威化島回軍,廢黜國王王禑,李成桂主張在宗室中另擇一人繼位,曹敏修則主張擁立王禑之子王昌,最終王昌繼位,但李成桂很快就把曹敏修排擠出政界,獨攬政權。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十一月十三日,發生了王禑派人暗殺李成桂未遂的事件,李成桂以此為契機,決定斷行廢立之事。十一月十四日,李成桂將判三司事沈德符、贊成事池湧奇、鄭夢周、政堂文學偰長壽、評理成石璘、知門下府事趙浚、判慈惠府事朴葳、密直副使鄭道傳八名大臣召集到興國寺議論此事,李成桂認為禑、昌父子皆非王氏,應當“廢假立真”,並提議擁立和恭愍王血緣最近的定昌府院君王瑤。趙浚提出反對意見,指出王瑤庸碌,缺乏治理國家的能力,成石璘也附和“立賢”之說。於是李成桂等探籌(抽籤)決定王位繼承人,書寫了幾名宗室成員的名字,在高麗太祖神位前探籌,果然抽出來的是定昌府院君王瑤之名。十一月十五日黎明,李成桂等9人謁見恭愍王安妃,以安妃旨意廢黜王昌,迎立王瑤,同日王瑤即位於壽昌宮,是為恭讓王,並封李成桂等9人為“中興功臣”。

權力鬥爭

恭讓王即位後,李成桂為了實現篡國的野心,對異己分子實施更激烈的排斥。一向忠於王室的李穡在恭讓王即位後從長湍歸隱地入賀,恭讓王對他說:“平生閒遊,不意今日得此也,願卿輔之。”於是任命李穡為判門下府事,又任命邊安烈為領三司事、沈德符為門下侍中、李成桂為守門下侍中。李成桂對於這一結果自然非常不滿,這時涉嫌受王禑指使謀殺李成桂的金佇暴死獄中,李成桂以此為契機嗾使其控制的台諫勢力攻擊邊安烈、李穡等陰謀迎立王(辛)禑復辟,因而邊安烈、李穡相繼落馬,遭到罷官、流放和審訊的厄運,邊安烈後來被殺。恭讓王又於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三月起用洪永通、禹玄寶,五月明朝向高麗通報逃亡明朝的高麗官員尹彝、李初等誣告李成桂擁立王室姻親王瑤、殺害李穡等大臣、要舉兵侵犯中國等“罪行”,李成桂利用這個機會展開新一輪的整肅,禹玄寶等受到連累而被流放。
李成桂肅清了異己之後,便在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九月開始實行田制改革,革除私田,恭讓王聽說過去的公私田籍在街市上被付之一炬的訊息後,流淚說:“祖宗私田之法,至於寡人之身而遽革,惜哉!”翌年五月,都評議使司正式頒布科田法,在京畿道率先推行。田制改革動搖了高麗王朝的經濟基礎,也極大提高了李成桂本人的威望,他離篡國就只有一步之遙了。這時,名列九功臣之一的鄭夢周站了出來,為維護高麗王朝的社稷展開最後一搏。鄭夢周於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十一月被任命為守門下侍中(副相),任內通過促使恭讓王派遣世子王奭出使明朝賀正,試圖鞏固恭讓王的權力,同時陸續驅逐了尹紹宗、鄭道傳等李成桂麾下的文臣,召還因李成桂集團的攻擊而被流放的李穡、李種學父子及李崇仁,委以高官。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三月,李成桂在海州打獵時墜馬,遂在家養病。鄭夢周聞訊大喜,欲趁機徹底剪除鄭道傳、南誾、趙浚等李成桂黨羽,然後殺死李成桂,李成桂也加緊了防備。四月初四,鄭夢周聽說李成桂要取他性命,便去拜訪李成桂以試探,李成桂之子李芳遠指揮了刺殺鄭夢周的行動,趙英珪等刺客在鄭夢周回家時於善竹橋將他殺死,接著嗾使言官論鄭夢周之罪並梟首於市,李崇仁、李種學、金震陽等被株連而廢為庶人,鄭道傳、趙浚等也從流放地被召還。鄭夢周之死標誌著李成桂篡國的最後一個絆腳石被清除了。

遜國被殺

恭讓王從一個普通王族被扶植上位,一時不知所措,即位當天晚上睡不著覺,對左右侍從說:“余平生衣食使令皆足,乃今負荷如此其重,不知所為!”然後留下眼淚。恭讓王的姻親姜蓍曾告誡他說:“諸將相立殿下者,只欲圖免己禍,非為王氏也,殿下慎勿親信,思所以自保。”隨著李成桂將篡國的絆腳石次第清除,恭讓王顯然是自身難保了。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七月十二日,恭讓王前往李成桂府邸,置酒與之同盟,右侍中裴克廉則對恭愍王遺孀安大妃說:“今王昏暗,君道已失,人心已去,不可以為社稷生靈主,請廢之。”安大妃被迫下教廢恭讓王。恭讓王俯伏接大妃教書,說:“余本不欲為君,群臣強余立之。余性不敏,未諳事機,豈無忤臣下之情乎?”幾行眼淚頓時落下,遂與王妃和兒子徙居原州。次日,李成桂奉大妃之命監國,群臣合辭勸進,七月十七日正式即位於壽昌宮,實現了易姓革命(翌年改國號為朝鮮)。八月七日,李成桂封恭讓王為“恭讓君”,安置於桿城郡(今韓國江原道高城郡桿城邑),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三月十四日移其父子於三陟。同年四月十七日,李成桂所派的中樞院副使鄭南晉、刑曹議郎鹹傅霖來到三陟,傳達李成桂的旨意,以有人推戴恭讓王謀反為由將恭讓王及其二子絞死,與此同時絕大部分王氏宗親也被殺死。
永樂十四年(1416年)八月初五日,朝鮮太宗李芳遠聽從禮曹請求,追封恭讓君王瑤為恭讓王,葬其於高陵(今韓國京畿道高陽市德陽區元堂洞),但江原道三陟有另一處恭讓王陵,無法確認何處為真。

軼事典故

暹羅來聘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七月初三日,暹羅斛國派奈工等8人來高麗,進獻禮物,獲得恭讓王的接見,經過三次翻譯才能聽懂其意。這是朝鮮半島泰國建立外交關係的開端。

撰文疑雲

據稱由麗末隱士元天錫和范世東等編輯的《華海師全》一書中收錄了恭讓王所撰的《後王誥忠情辭》和《後王泣變陳情文》,敘述麗末史事甚詳,與《高麗史》所載內容出入較大。但《華海師全》被推測為朝鮮王朝後期所炮製的偽書,這兩篇文章也很可能是後人偽托恭讓王所作,故韓國史學界一般不引用該書內容作為史料。

歷史評價

  • 趙浚:定昌君生長富貴,但知治財,不知治國。
  • 高麗史》:①性慈仁柔懦,優遊不斷。②當禑盜據王位,是時已無王氏矣,歷十有六年之久。禑淫酗肆虐,昌又昏弱,天不使狂狡之童奸穢名器,待有德而畀之,其意昭然。忠臣義士必欲求王氏之後而立之,於是恭讓王不離軒席之上,起而登寶位,王氏之祀既絕而復續,王氏之國既亡而復興,是宜推誠勛賢,納忠容諫,相與共圖維新之治也。何乃惟姻婭挾憾之訴、婦寺徇私之請是聽是信,疏忌元勛,陷害忠良,政事悖亂,人心自離,天命自去,使王氏五百歲之宗社,不祀忽諸,悲夫!
  • 東國通鑑》:恭讓為將相推戴,得承大統,雖勵精兢業,猶懼不能圖存。而智識淺短,闇於治體,刑政日紊,國步斯蹙,天命已絕,人心已離,歷數竟歸於真主,斯實天也,非人也。

家族關係

  • 祖上:高麗神宗王晫→襄陽公王恕→始安公王絪→西原侯王瑛(追封卞韓國英憲公)→益陽侯王玢(追封辰韓國仁肅公)→淳化侯王瑈(追封馬韓國仁惠公)。
  • 父親:定原府院君王鈞(追封三韓國仁孝大公)。
  • 母親:三韓國大妃王氏(又號福寧宮主,高麗忠烈王的曾孫女,祖父為江陽公王滋)。
  • 兄長:定陽府院君王瑀(入朝鮮後封歸義君,李成桂誅殺王氏時僅留他一支,其二子在戊寅靖社時被殺)。
  • 妻子:順妃盧氏(恭愍王時伏誅的盧頙之孫女,昌城君盧稹之女,參與弒殺恭愍王的子弟衛成員盧瑄之姐妹,其父兄因弒殺恭愍王事件株連被殺)。
  • 兒子:王奭(順妃盧氏所生,封王世子,又號定城君)、另一子及其生母不詳。
  • 女兒:肅寧宮主(順妃盧氏所生,嫁益川君王緝)、貞信宮主(順妃盧氏所生,嫁丹陽君禹成范)、敬和宮主(順妃盧氏所生,嫁晉原君姜淮季)。

影視形象

  • 《開國》(1983年KBS電視劇),金鎮海飾
  • 《朝鮮王朝五百年—楸洞宮大人》(1983年MBC電視劇),金雄哲飾
  • 龍之淚》(1996年—1998年KBS電視劇),金永善飾
  • 大風水》(2012年—2013年SBS電視劇),金炳春
  • 鄭道傳》(2014年KBS電視劇),南誠軫飾
  • 六龍飛天》(2015年—2016年SBS電視劇),李道燁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