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權

高能權

高能權,1918年出生,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任呂家莊村農會主任,1949年任村長,1952年任副支書,自1960年任村黨支部書記,一直到2010年1月23日因病去世。先後榮獲“河北省勞動模範”、“河北省優秀黨務工作者”、“河北省農民企業家”等多個榮譽稱號。有資料顯示,他是目前我國在職年齡最高、任職時間最長的農村基層黨支部書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能權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北省晉州市呂家莊
  • 出生日期:1918年
  • 逝世日期:2010年1月23日
  • 職業:農村基層黨支部書記
  • 信仰:中國共產黨
人物簡介,主要事跡,腦子不僵化,學習不停止,發展不落後, 要求村幹部嚴格遵守“三不”標註, 不貪不沾心量寬,主要政績,經濟建設,新農村建設,社會評價,榮譽稱號,

人物簡介

高能權,河北省晉州市呂家莊村黨支部書記, 出生於1918年,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任呂家莊村農會主任,第二年任村長,1952年任副支書,1960年任村黨支部書記一直到2010年1月23日因病去世。先後榮獲“河北省勞動模範”、“河北省優秀黨務工作者”、“河北省農民企業家”等多個榮譽稱號。據有關部門了解,高能權是目前我國在職年齡最高、任職時間最長的農村基層黨支部書記。呂家莊村因至今堅持“人民公社”模式聞名全國。
呂家莊村黨支部書記高能權呂家莊村黨支部書記高能權
這位優秀的農村黨支部書記,於2010年1月23日因心臟病突發,倒在了他深愛且為之奮鬥一生的土地上,享年92歲。

主要事跡

腦子不僵化,學習不停止,發展不落後

呂家莊村5500多人、6400多畝耕地,不靠山、不靠水、不鄰城,資源匱乏,信息閉塞。但它卻是冀中平原一顆璀璨明珠。村年產值1.5億元,集體有小轎車、運輸車、聯合收割機等上百台(件),灌溉節水化,農業機械化,還實現了田間公路化、路旁林網化。村里街道整齊,店鋪林立,如一繁華小鎮。
村民們說,他們能過上好日子,是因為“攤上了一個思想不落後,能跟上形勢的好支書”。
高能權勤奮好學,對新生事物很敏感,接受能力很強。幾十年來他堅持每天看報學習,村里訂的十來份報刊,無一漏讀。“當幹部不了解政策不行,發展經濟不了解市場不行。” 高能權說。
不斷學習鑄就了他與時俱進的品格。在全國農村“吃大鍋飯”時,他敢“吃螃蟹”,實行“三包一獎”的激勵政策,即包工、包產、包費和超產獎勵,完全摒棄了平均主義,充分調動起了民眾的生產積極性。1982年,呂家莊收入256萬元,公共積累500多萬元。就在周圍的村考慮農村經濟體制的統與分時,呂家莊村由村民投票,以100%的贊成確定了延續至今的“集體經營、統一管理、專業分工、專業承包、按勞分配”的發展模式。
“無工不富,光靠土裡刨食不行,必須有大的魄力,謀求大的發展。”集體經濟的壯大,讓思想超前的高能權在發展村辦企業上先行一步。村里先後建起了造紙廠、五金廠、制帽廠等10餘家集體企業,年產值數千萬元,解決了1500多人的就業。
高能權還十分重視科技生產,充分發揮人才作用。他先後從北京、天津、石家莊等地招聘專家和技術顧問60多人,培養技術骨幹近300名。僅造紙毛毯廠就研製開發5大類23種新產品,並獲得“全國星火計畫成果獎”,企業被河北省科委命名為“科技示範企業”。
這樣一個“集體經濟村”,卻沒有排斥個體私營經濟。呂家莊裡每年拿出50萬元資金,扶持村民興辦個體私營經濟,並從能源、項目、信息上給予優惠和扶持。如今,村工業小區已有13家個體企業入駐,養殖小區也有36家養殖戶入駐。
村辦企業發展了,高能權又搞起了工業反哺農業。十幾年來,村集體先後補貼農業資金600多萬元,建成3000多畝優質麥育種基地、2000畝穀子、大豆良種繁育基地、1000多畝的標準化鴨梨生產基地。村里聘請日本專家來村傳授鴨梨種植技術、標準化生產,村辦果園成為河北省“鴨梨出口基地註冊果園”,鴨梨遠銷美國、澳大利亞及東南亞等地,一個鴨梨賣到15元。

 要求村幹部嚴格遵守“三不”標註

“做農村幹部就要不脫離上級政策,不脫離民眾,不謀取私利。”高能權不僅自己嚴格遵守“三不”,他也用這樣的標準要求其他村幹部。
幾十年來,呂家莊辦事首先考慮政策允許不允許,民眾需要不需要、答應不答應,都要通過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表決。他這樣告誡村幹部:“誰想給自己撈好處就先辭職。”呂家莊村兩委成為一個堅強的戰鬥堡壘,所有幹部都是上任乾到老,沒有一個被中途撤換過,沒有出現過一個違法違紀的。
1994年村委會蓋辦公樓,一個親戚找到高能權要求承包,高能權拒絕了。他親自主持工程招投標,造價由每平方米350元降到250元,僅此一項就節約資金9萬多元。2003年,村里決定打眼深水井,好幾家打井隊找他,許諾給好處費,都被他拒絕了。通過公開招標,費用由原來的每米180元降到151元,又節省資金1萬多元。

 不貪不沾心量寬

呂家莊集體存款數千萬元,但高能權從不亂花一分錢;村裡有汽車幾十部,他從沒為私事用過集體車。一次,小兒子背著他要車帶母親去醫院看病,他知道後立即補交了60元車費;去年1月,村裡的汽車到省城辦事,順道接送了他在晉州讀書的孫女,他知道後立即補交了36元車費;家裡拉土蓋房,用了集體的翻斗車,雇用了村裡的零用工,他都按規定交了車費和工錢。
“寧欠親人情,不冷眾人心。”鄉親們心裡清楚,高能權當村支書50年,沒有一件事處理不公。計畫生育他第一個做妻侄女的工作;一個表親為多要半米宅基地被拒,竟3年不和他說話;幾十年來,高能權外出開會、參加學習、聯繫項目,從沒有大吃大喝,沒領過一次差旅費;等村里人都搬進新居,他才拆掉危舊房蓋起新房。直到去世前,高能權仍和四兒子一家住一起。他和老伴的居室簡單樸實,一台電視機已經用了20多年。
在呂家莊,誰家有了事,高能權都會管;村里誰有病了,他都要去看望;過節了,他早早地備好肉油麵菜送到困難民眾家裡;陰雨天,他總要到街上看看排水暢不暢、道路通不通;麥收時節,他頂著烈日,邁著受過傷的腿到田裡查看農情。
呂家莊是一個“肥得流油”的村,但一年的招待費卻不過兩三千元。“俺們的老支書是個‘老摳門’。”呂家莊人常常這樣介紹高能權。
大到工程招標、項目引進,小到日常開銷,村集體一分一厘、一草一木,高能權都看在眼裡。一次,村里接待一個考察活動,買了2公斤瓜子、1.5公斤水果糖。事後剩下1公斤瓜子、1公斤糖,高能權讓人全部退還給小賣部,這次招待僅僅花了7元錢。高能權對自己也很“摳門”,不抽菸、不喝酒,去省城辦事總要回縣城吃飯,半斤炒餅就打發了,連碗湯都捨不得要。建築施工剩下的下腳料等,他也總是將其積攢起來,賣了後錢上交集體。
這個摳門的老支書對發展公益事業、改善民眾生活卻從不摳門。村里先後投資1000多萬元建起了高標準教學樓、幼稚園;學校配置了50台電腦,水電暖設施齊全;村內街道全部硬化,安裝了高標準路燈;修建了3.5萬千瓦變電站,修了水塔,打了兩眼300米以上的深水井,常年免費為民眾供水;建起了衛星接收站,免費讓民眾看上了36套有線電視節目;建立了農村保健站,村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誤診;65歲以上的老年人享受養老金,實現了“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我情願把一生都獻給民眾,給呂家莊。”去世前幾個月,他還主持制定了村發展新規劃:制帽廠規模擴大四分之一,種子種植培育基地擴大1000畝,繼續建設配套齊全、可容納2000戶村民的住宅小區……去世前幾天,他還和前來看望的鄉村幹部商談住宅小區分配問題。他想讓村民早一天搬進新樓,過上和城裡人一樣的幸福生活。如今的呂家莊,幾十年沒有發生過一起因乾群矛盾激化的上訪案,村民和睦相處,處處洋溢著和諧文明氣息。高能權去世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依然深深地印在全村老老少少的心中。 

主要政績

經濟建設

1960年7月,42歲的高能權第一次當選為呂家莊村黨支部書記。改革開放之後,“如何讓鄉親們富起來”成為高能權想的最多的問題。幾十年中,在他的努力下,村集體先後辦起了毛毯廠、紡紗廠、塑編廠、紙箱廠、五金廠、制帽廠等10多家集體企業,集體收入超過千萬元。上世紀80年代初,村里決定建毛毯廠,當時只有天津、上海等大城市才有這項技術。為此,高能權26次到天津求賢,為了得到一位技術人才,他連續半個月在上下班途中與他同行交流,就連自己遭到車禍骨折也帶傷堅持不懈,不僅感動了這位工程師,還為村里引來了60多位技術人員,使全村1500多勞動力走上了村辦企業崗位。毛毯廠研製開發出新產品5大類23種,其中全化纖無緯針刺毛毯獲得“全國星火計畫成果獎”,被河北省科委命名為“省科技進步示範企業”。  在發展企業的同時,高能權和村兩委幹部堅持工農並舉。村里先後出資600多萬元購買聯合收割機、拖拉機等上百台農機,安裝噴灌45台套,鋪設地下節水管道12000米,改造低壓線路40千米,整修田間公路35千米,耕、種、收全部機械化,先後建成了3000多畝優質麥育種地、2000畝穀子、大豆良種繁育基地、1000多畝的標準化鴨梨生產基地。村里聘請國外專家傳授新品種梨栽植技術,定期檢測梨果品質,使呂家莊村的優質梨遠銷到美國、澳大利亞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現在,呂家莊村各項經濟指標在全市都處於領先位置。2009年工農業總產值1.3億元,集體積累達5000多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700元。
集體經濟發展了,村里先後投資1000多萬元建成了高標準的教學樓、幼稚園、3.5千伏安變電站、郵電支局、衛星地面接收站、衛生所、供銷樓等公用設施,還為學校建了微機室、語音室、多媒體室。全村率先實現家家通電話,所有街道全部硬化、綠化、安裝上了高標準路燈。村民吃水、用電、吃糧、吃菜全部實行集體補貼。對65歲以上的老年人實行了養老補貼金制度。

新農村建設

集體富了,村民富了,但高能權並沒有享受特殊待遇。他始終堅持勤儉辦事的原則,在他的嚴格要求下,一個5000多人口、工農業總產值過億元的大村,每年的招待費開支不過2000多元。而高能權參加省市表彰會領取獎品,如噴霧器、臉盆、毛巾等物品全部交給村里集體使用。  2003年,村里決定打一眼深水井,好幾家打井隊找到高能權,許諾給好處費,被他拒絕。他說:“要想攬活,就要參加公開招標,找誰都沒用。”結果,費用由原來的每米180元降到了150元,為集體節省資金1萬餘元。
在高能權的帶領下,呂家莊村多次被評為“文明村”、“紅旗黨支部”、“小康示範村”、“模範村委會”。高能權也先後被河北省授予“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 “勞動模範”、“農民企業家”、“連續任職30年以上實績突出優秀農村黨支部書記”等榮譽稱號。

社會評價

高能權,中國任職年齡最大、任職時間最長的農村黨支部書記。他始終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為民造福為己任,高能權為黨和人民事業無私奉獻的一生,樹立起了一面新時期優秀共產黨員的光榮旗幟、一面優秀農村幹部的光輝旗幟、一面新農村建設帶頭人的光輝旗幟。在他的崇高精神中,集中體現了一名黨員對人民、對黨和國家的無限忠誠。正是源於他的忠誠,高能權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俯仰無愧於天地的光輝業績,書寫了閃亮多彩的一生,成為了新時期共產黨員的楷模、優秀農村幹部的代表。
高能權的忠誠,體現在他為黨和國家的事業鞠躬盡瘁、不遺餘力、奉獻終生的政治品質上。他村幹部當了60年,村支書連續幹了50年,是中國任職年齡最大、任職時間最長的農村黨支部書記。他五十年如一日,紮根基層,把畢生的精力都奉獻給了黨、奉獻給了農村的事業發展,奉獻給了呂家莊村的百姓,使一個資源匱乏、交通閉塞的村莊,發展成為工農業總產值1.5億元,集體工農業總純收入1470萬元,人均收入7880元,集體固定資產達5000多萬元的富裕村、先進村。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直到逝世前一天,他還牢記使命,詢問村內有關工作的落實情況,就是在他看病回村的路上他還放不下未完的工作——“回去後我們要把新建的居民區給鄉親們分好,把村幹部和老鄉們的福利發了。”對照高能權,會讓多少背離宗旨、忘記本色的“官員”汗顏。高能權的忠誠,體現在他為呂家莊村的百姓勇於開拓、勇於拼搏、勇於奮鬥的精神風貌上。高能權的忠誠,體現在他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清正廉潔、克己奉公、勤政為民的優良作風上.
現在,雖然高能權同志去了,但他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卻永遠值得廣大黨員幹部認真學習和發揚光大。只要各級黨員幹部能夠像高能權同志那樣,對黨無限忠誠,對人民無比熱愛,對事業無私奉獻,就一定能創造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歷史、無愧於人民的一流業績。

榮譽稱號

高能權同志擔任村黨支部書記50年來,始終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為民造福為己任,迎難而上,勇於拼搏,開拓創新,秉公辦事,無私奉獻,嚴於律己,一身正氣,先後被河北省委、省政府授予“勞動模範”、“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連續任職三十年以上實績突出優秀農村黨支部書記”等榮譽稱號;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十佳農村黨支部書記”等榮譽稱號。在他的帶領下,呂家莊村被河北省評為“文明村”和“小康示範村”。他用為黨和人民事業“無私奉獻”的一生,樹立了一面新時期優秀共產黨員的光輝旗幟、一面優秀農村幹部的光輝旗幟、一面新農村建設帶頭人的光輝旗幟。為弘揚新風正氣、謳歌時代精神,市委決定,在全市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農村黨員和基層幹部中,廣泛開展向高能權同志學習的活動。   學習高能權同志,就要學習他為黨和國家的事業鞠躬盡瘁、不遺餘力、奉獻終生的政治品格。他連續擔任村黨支部書記達50年,是全國連續任職時間最長、任職年齡最大的農村黨支部書記,他50年如一日,紮根基層,把畢生的精力都奉獻給黨,奉獻給農村的事業發展,奉獻給呂家莊的民眾。半個多世紀的村官生涯他飽嘗風雨,以對黨的無比忠誠、寬闊的胸懷和昂揚的鬥志,勇於承擔起黨和人民交給他的任務。直到逝世前一天,他還牢記使命,詢問村內有關工作落實情況,就是在他看病回村的路上他還放不下未完的工作——“回去後我們要把新建的居民區給鄉親們分好,把村幹部和老鄉們的福利發了”。他那不遺餘力的工作精神,詮釋了一個老黨員對人民、對黨和國家的無限忠誠。
高能權成就了一個村的輝煌。呂家莊村多次被河北省評為“文明村”、“紅旗黨支部”、“小康示範村”、“模範村委會”。高能權也先後被河北省授予“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勞動模範”、“農民企業家”“連續任職三十年以上實績突出優秀農村黨支部書記”等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