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長期的企業調研、社會調研及校企合作實踐的積累,在全面綜合、理性分析的基礎上編寫成文。全書高度概括了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對於校企合作過程中的程式、內容、要求等進行了詳細的解釋說明,分析了校企合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並提出了解決問題的相關途徑和方法以及較為完善的管理制度。
本書既可作為職業院校的管理者、教師參考用書,也可供與職業教育有關的政府官員和熱心職業教育的企業家、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及管理人員閱讀參考。
圖書目錄
一、 校企合作的背景觀察與分析1
(一) 校企合作中雙方社會分工的背景分析1
(二) 對企業的觀察與定位2
(三) 企業尋找與之合作的高職院校的依奔譽判講據7
(四) 學校尋找合作企業的方式8
(五) 校企合作的調研9
(六) 行業協會與商會的分析 12
二、 校企合作的動機14
(一) 校企合作動機(企業方)14
(二) 校企合作動機(學校方)18
三、 校企合作面臨的問題23
(一) 企業對介入職業教育不感興趣的原因23
(二) 在校企合作中企業不滿意學校的原因24
(三) 在校企合作中學校不滿意企業的原因24
(四) 校企合作要解決的幾個問題25
四、 與不同類型企業合作的內涵與要點28
(一) 合作企業類型分類28
(二) 與不同類型企業合作的注意要點28
(三) 與傳統企業的合作30
(四) 與技術進步迅速企業的合作30
(五) 與不規範的中小企業的合虹腳夜抹作31
(六) 充分利用缺乏資金資源的合作單位32
(七) 不能合作或慎重考慮合戰催請作的企業32
五、 不同類型專業的校企合作內涵與要點34
(一) 工科類專業的校企合作34
(二) 文科類專業的校企合作35
(三) 藝術類專業的校企合作37
六、 校企合作的原則與條件40
(一) 校企合作辦學引進企業的原則40
(二) 政府在校企合作中扮演的角色40
(三) 校企合作中學校必須堅持的原則41
(四) 學校在合作中的超前度42
(五) 校企合作辦學的條件42
七、 校企合作的機構組織、制度建設及人員職責要求44
(一) 校企合作辦學機構44
(二) 校企合作辦學所必須建立的檔案44
(三) 合作辦學雙方的權利與義務45
(四) 校企合作中學校方各級人員的職責46
(五) 校企合作管理機構的職責47
(六) 企業人員在學校中擔任的角色48
(七) 企業派出長駐學校的聯絡員50
(八) 對企業方人員進駐學校的要求51
八、 校企合煮斷茅作中的財務與資產管理53
(一) 校政企合作辦學中要求政府與企業投入的理由53
(二) 爭取政府與企業投入的校企深度合作辦學項目的準備檔案54
(三) 產權歸屬問題55
(四) 課酬與交通補貼、誤餐補貼的發放56
(五) 獎學金、獎教金與專項獎金57
(六) 校企合作辦學教學過程中發生的費用58
(七) 企業為學校投入的資金使用58
(八) 校企合作辦學中的財務管理59
(九) 校企合作辦學促懂懂中的資產管理59
(十) 合作雙方的設備問題60
(十一) 股權問題61
九、 校企合作辦學的學生管理62
(一) 學生權益保障62
(二) 校企合作過程中學生心理的調節63
(三) 頂崗實習中歡背的師生黨團活動的規範64
(四) 校企合作中的學生思想政治工作64
(五) 招生形式65
(六) 就業途徑65
(七) 班主任在學生頂崗實習中的工作66
十、 校企合作的程式68
(一) 學校說服企業與之合作的方式68
(二) 合作的程式71
(三) 合作時間73
(四) 終止(中止)合作與撤出機制73
(五) 校企合作績效評價不好企業的退出73
十一、 校企合作的內容74
(一) 校企合作的主要內容74
(二) 校企合作進行教育研究76
(三) 合作開發課程76
(四) 合作編寫教材78
(五) 合作製作教具、仿真設備79
(六) 校企合辦企業報刊雜誌80
(七) 校企合作共建企業網站81
(八) 校企合作共建文化傳承與傳播基地82
(九) 校企合作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83
(十) 校企合作培養學付達祝生的創業能力84
(十一) 校企合作舉辦技能大賽85
十二、 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具體要求86
(一) 企業人才培養標準與學校人才培養標準的協調86
(二) 將生產任務轉化為教學任務的規範87
(三) 合作辦學專業的時間介入89
(四) 學校教學計畫與企業生產的銜接問題89
(五) 入學教育90
(六) 教學過程90
(七) 實習動員91
(八) 專業與企業合作的要求92
(九) 學生在企業實習的擴展學習93
十三、 校企合作的模式、形式與層次98
(一) 校企合作辦學的模式98
(二) 合作的深度99
(三) 校企合作的形式99
(四) 廠中校模式100
(五) 校中廠模式101
(六) 校企合作聯盟102
(七) 國際化的校企合作104
(八) 校企合作辦學的教學模式106
(九) 訂單班108
(十) 合作辦學涉及的跨系設定專業108
(十一) 校外實習基地109
(十二) 校企合作雙方掛牌選擇110
(十三) 校企合作辦學的層次111
(十四) 校企合作聯合培養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112
十四、 校企合作開展科研與社會服務113
(一) 科研113
(二) 技術服務114
(三) 孵化創業114
(四) 新技術傳播115
(五) 企業員工培訓與考證服務115
(六) 為企業員工尤其是農民工進行培訓的內容116
(七) 學校進駐企業或高新產業園區117
(八) 校企合作共建新企業118
(九) 為企業升級轉型服務的具體操作118
(十) 教師在技術服務中的作用119
(十一) 服務平台的建立120
(十二) 智慧財產權121
(十三) 合作申報專利121
(十四) 學校為企業開展“診斷”與“體檢”服務122
(十五) 向企業展示學校的資源124
十五、 校企合作中的學生素質培養126
(一) 校企合作中學生隱性能力與素質的培養126
(二) 校企合作中將工業文化融入職業教育126
(三) 提高學生適應企業所需的素質而採取的措施130
(四) 企業環境轉化為學校的企業仿真的軟環境134
(五) 大學生課餘與假期社會實踐137
十六、 校企合作中的師資培養138
(一) 校企合作辦學的企業兼職教師138
(二) 企業兼職教師的資格與培訓138
(三) 校企合作過程中教師到企業鍛鍊的安排139
(四) 促進教師積極參與校企合作的措施139
(五) 學校教師在企業的培訓要點140
(六) 企業兼職教師的培訓要點143
(七) 校企合作中的師資培訓形式147
(八) 兼職教師的考核147
(九) 優秀企業兼職教師標準148
(十) 校企合作共建名師、名專家工作室149
(十一) 校企合作專家的培養150
十七、 校企合作的運行與管理151
(一) 學生在企業學習與實習的教學質量的保障151
(二) 企業在學校內的生產151
(三) 頂崗實習的管理152
(四) 校企合作中的場地管理153
(五) 校企合作項目的檢查154
(六) 企業派駐合作辦學機構負責人必定要參加與可選擇參加的會議155
(七) 校企合作中各專業的無界化合作156
(八) 畢業生的質量跟蹤157
十八、 校企合作的互動159
(一) 校企合作辦學的互動159
(二) 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159
(三) 合作雙方的決策161
(四) 維繫校企聯繫的形式161
(五) 校企合作的穩定性162
(六) 校企合作中尋求更高的動力支持162
(七) 編寫《校企合作企業介紹彙編》163
十九、 校企合作中要解決的其他問題165
(一) 計畫外企業活動的安排165
(二) 關於合作期間檔案的處理165
(三) 證書(企業證書)的考取166
(四) 雙方的名稱、照片、標誌使用166
(五) 校企合作中的廉政建設167
(六) 校企合作中矛盾的產生與衝突的解決169
(七) 多家相同類型企業爭相與學校合作的對策175
(八) 基礎課教師在校企合作中的任務175
二十、 校企合作的績效評價177
(一) 績效評價177
(二) 對企業的評價178
(三) 對校企合作整體情況的評價178
(四) 校企合作成果展示184
(七) 企業派出長駐學校的聯絡員50
(八) 對企業方人員進駐學校的要求51
八、 校企合作中的財務與資產管理53
(一) 校政企合作辦學中要求政府與企業投入的理由53
(二) 爭取政府與企業投入的校企深度合作辦學項目的準備檔案54
(三) 產權歸屬問題55
(四) 課酬與交通補貼、誤餐補貼的發放56
(五) 獎學金、獎教金與專項獎金57
(六) 校企合作辦學教學過程中發生的費用58
(七) 企業為學校投入的資金使用58
(八) 校企合作辦學中的財務管理59
(九) 校企合作辦學中的資產管理59
(十) 合作雙方的設備問題60
(十一) 股權問題61
九、 校企合作辦學的學生管理62
(一) 學生權益保障62
(二) 校企合作過程中學生心理的調節63
(三) 頂崗實習中的師生黨團活動的規範64
(四) 校企合作中的學生思想政治工作64
(五) 招生形式65
(六) 就業途徑65
(七) 班主任在學生頂崗實習中的工作66
十、 校企合作的程式68
(一) 學校說服企業與之合作的方式68
(二) 合作的程式71
(三) 合作時間73
(四) 終止(中止)合作與撤出機制73
(五) 校企合作績效評價不好企業的退出73
十一、 校企合作的內容74
(一) 校企合作的主要內容74
(二) 校企合作進行教育研究76
(三) 合作開發課程76
(四) 合作編寫教材78
(五) 合作製作教具、仿真設備79
(六) 校企合辦企業報刊雜誌80
(七) 校企合作共建企業網站81
(八) 校企合作共建文化傳承與傳播基地82
(九) 校企合作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83
(十) 校企合作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84
(十一) 校企合作舉辦技能大賽85
十二、 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具體要求86
(一) 企業人才培養標準與學校人才培養標準的協調86
(二) 將生產任務轉化為教學任務的規範87
(三) 合作辦學專業的時間介入89
(四) 學校教學計畫與企業生產的銜接問題89
(五) 入學教育90
(六) 教學過程90
(七) 實習動員91
(八) 專業與企業合作的要求92
(九) 學生在企業實習的擴展學習93
十三、 校企合作的模式、形式與層次98
(一) 校企合作辦學的模式98
(二) 合作的深度99
(三) 校企合作的形式99
(四) 廠中校模式100
(五) 校中廠模式101
(六) 校企合作聯盟102
(七) 國際化的校企合作104
(八) 校企合作辦學的教學模式106
(九) 訂單班108
(十) 合作辦學涉及的跨系設定專業108
(十一) 校外實習基地109
(十二) 校企合作雙方掛牌選擇110
(十三) 校企合作辦學的層次111
(十四) 校企合作聯合培養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112
十四、 校企合作開展科研與社會服務113
(一) 科研113
(二) 技術服務114
(三) 孵化創業114
(四) 新技術傳播115
(五) 企業員工培訓與考證服務115
(六) 為企業員工尤其是農民工進行培訓的內容116
(七) 學校進駐企業或高新產業園區117
(八) 校企合作共建新企業118
(九) 為企業升級轉型服務的具體操作118
(十) 教師在技術服務中的作用119
(十一) 服務平台的建立120
(十二) 智慧財產權121
(十三) 合作申報專利121
(十四) 學校為企業開展“診斷”與“體檢”服務122
(十五) 向企業展示學校的資源124
十五、 校企合作中的學生素質培養126
(一) 校企合作中學生隱性能力與素質的培養126
(二) 校企合作中將工業文化融入職業教育126
(三) 提高學生適應企業所需的素質而採取的措施130
(四) 企業環境轉化為學校的企業仿真的軟環境134
(五) 大學生課餘與假期社會實踐137
十六、 校企合作中的師資培養138
(一) 校企合作辦學的企業兼職教師138
(二) 企業兼職教師的資格與培訓138
(三) 校企合作過程中教師到企業鍛鍊的安排139
(四) 促進教師積極參與校企合作的措施139
(五) 學校教師在企業的培訓要點140
(六) 企業兼職教師的培訓要點143
(七) 校企合作中的師資培訓形式147
(八) 兼職教師的考核147
(九) 優秀企業兼職教師標準148
(十) 校企合作共建名師、名專家工作室149
(十一) 校企合作專家的培養150
十七、 校企合作的運行與管理151
(一) 學生在企業學習與實習的教學質量的保障151
(二) 企業在學校內的生產151
(三) 頂崗實習的管理152
(四) 校企合作中的場地管理153
(五) 校企合作項目的檢查154
(六) 企業派駐合作辦學機構負責人必定要參加與可選擇參加的會議155
(七) 校企合作中各專業的無界化合作156
(八) 畢業生的質量跟蹤157
十八、 校企合作的互動159
(一) 校企合作辦學的互動159
(二) 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159
(三) 合作雙方的決策161
(四) 維繫校企聯繫的形式161
(五) 校企合作的穩定性162
(六) 校企合作中尋求更高的動力支持162
(七) 編寫《校企合作企業介紹彙編》163
十九、 校企合作中要解決的其他問題165
(一) 計畫外企業活動的安排165
(二) 關於合作期間檔案的處理165
(三) 證書(企業證書)的考取166
(四) 雙方的名稱、照片、標誌使用166
(五) 校企合作中的廉政建設167
(六) 校企合作中矛盾的產生與衝突的解決169
(七) 多家相同類型企業爭相與學校合作的對策175
(八) 基礎課教師在校企合作中的任務175
二十、 校企合作的績效評價177
(一) 績效評價177
(二) 對企業的評價178
(三) 對校企合作整體情況的評價178
(四) 校企合作成果展示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