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醫藥院校教材:中醫診斷學

高等醫藥院校教材:中醫診斷學

本書包括緒論、四診、八綱、辯證、診斷與病案五個部分。緒論回顧了中醫診斷學的發展簡史;四診論述瞭望、聞、問、切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診查方法;八綱和辯證運用不同的辯證方法,從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加深對中醫診斷學的臨床思維與解讀;診斷與病案闡述了四診與辯證德運用,病案的特點、要求、格式等內容。

基本介紹

  • 書名:高等醫藥院校教材:中醫診斷學
  • 類型:醫學
  • 出版日期:2013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作者:鄧鐵濤
  • 出版社: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 頁數:220頁
  • 開本:1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中醫診斷學(供中醫藥類中西醫結合等專業用修訂版高等醫藥院校教材)》編著者鄧鐵濤。
《中醫診斷學》包括緒論、四診、八綱、辨證、診斷與病案5個部分。
第一部分緒論,回顧了中醫診斷學的發展簡史,指出了中醫診斷學的範圍與原則、主要內容及學習的要求與方法。第二部分論述瞭望、聞、問、切四診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診查方法。第三部分與第四部分以八綱和辨證為依託,運用不同的辨證方法,從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加深對中醫診斷學的臨床思維與解讀。第五部分是診斷與病案,闡述了四診與辨證的運用,病案的特點、要求、格式等內容。該書附篇為症狀鑑別診斷及原文選錄。書末附有部分舌診彩色圖譜,學習者可以加深感性認識與創新思維。

圖書目錄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中醫診斷學發展簡史
第二節中醫診斷學的範圍與原則
一審察內外
二、辨證求因
三、四診合參
第三節中醫診斷學的主要內容
第四節中醫診斷學學習的要求和
方法
第二章四診
第一節望診
一、望神
(一)神的概念
(二)得神、失神與假神
(三)神氣不足與神誌異常
二、望面色
(一)面部色診原理及其臨床意義
(二)面部與臟腑相關部位
(三)望色十法
(四)常色與病色
(五)色、脈、症合參
三、望形態
(一)望形體
(二)望姿態
四、望頭頸五官九竅
(一)望頭面頸項與頭髮
(二)望目
(三)望耳
(四)望鼻
(五)望口唇
(六)望齒、齦
(七)望咽喉
(八)望下竅
五、望皮膚
(一)色澤
(二)潤枯
(三)腫脹
(四)痘瘡
(五)斑疹
(六)白痦與水皰
(七)癰、疽、疔、癤
六、望絡脈
(一)望小兒食指絡脈
(二)望魚際絡脈
(三)望指甲形色
七、望排泄物與分泌物
(一)痰、涎、涕、唾
(二)嘔吐物
八、望舌
(一)舌診的臨床意義
(二)舌與臟腑的關係及舌診原理
(三)舌診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四)舌診的內容和正常舌象
(五)舌質和舌苔的綜合診察
第二節聞診
一、聽聲音
(一)正常的聲音
(二)病變的聲音
二、嗅氣味
(一)病體的氣味
(二)病室的氣味
第三節問診
一、問一般情況
二、問主訴
三、問生活史、家族病史和既往病史
四、問起病
五、問現在症狀
(一)問寒熱
(二)問汗
(三)問頭身
(四)問胸脅脘腹
(五)問耳目
(六)問飲食與口味
(七)問睡眠
(八)問二便
(九)問婦女
(十)問小兒
第四節切診
一、脈診
(一)脈象形成的原理和脈診的臨床意義
(二)脈診的部位
(三)脈診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四)平脈
(五)病脈
(六)診婦人脈
(七)診小兒脈
(八)相兼脈與主病
(九)脈症順逆與從舍
二、按診
(一)按診的方法和意義
(二)按診的內容
第三章八綱
第一節表里
一、表證
二、里證
三、表證和里證的鑑別要點
四、表證和里證的關係
(一)表里同病
(二)表里出入
第二節寒熱
一、寒證
二、熱證
三、寒證和熱證的鑑別要點
四、寒證和熱證的關係
(一)寒熱錯雜
(二)寒熱轉化
(三)寒熱真假
五、寒證、熱證與表里的關係
(一)表寒證
(二)表熱證
(三)里寒證
(四)里熱證
第三節虛實
一、虛證
二、實證
三、虛證和實證的鑑別要點
四、虛實的錯雜、轉化和真假
(一)虛實錯雜
(二)虛實轉化
(三)虛實真假
五、虛實和表里寒熱的關係
(一)表虛證
(二)表實證
(三)里虛證
(四)里實證
(五)虛寒證
(六)虛熱證
(七)實寒證
(八)實熱證
第四節陰陽
一、陰證和陽證
(一)陰證
(二)陽證
(三)陰證和陽證的鑑別要點
二、陰虛證與陽虛證
(一)陰虛證
(二)陽虛證
三、亡陰證和亡陽證
(一)亡陰證
(二)亡陽證
第四章辨證
第一節病因辨證
一、六淫、疫癘辨證
(一)風淫證候
(二)寒淫證候
(三)暑淫證候
(四)濕淫證候
(五)燥淫證候
(六)火淫證候
(七)疫癘證候
二、七情證候
三、飲食勞傷
(一)飲食所傷
(二)勞逸所傷
(三)房室所傷
四、外傷
(一)金刃所傷
(二)蟲獸所傷
(三)跌仆所傷
第二節氣血津液辨證
一、氣病辨證
(一)氣虛證
(二)氣陷證
(三)氣滯證
(四)氣逆證
二、血病辨證
(一)血虛證
(二)血瘀證
(三)血熱證
(四)血寒證
三、氣血同病辨證
(一)氣滯血瘀證
(二)氣虛血瘀證
(三)氣血兩虛證
(四)氣不攝血證
(五)氣隨血脫證
四、津液辨證
(一)津液不足證
(二)水液停聚
第三節臟腑辨證
一、心與小腸病辨證
(一)心氣虛證、心陽虛證與
心陽暴脫證
(二)心血虛證與心陰虛證
(三)心火亢盛證
(四)心脈痹阻證
(五)痰迷心竅證
(六)痰火擾心證
(七)小腸實熱證
二、肺與大腸病辨證
(一)肺氣虛證
(二)肺陰虛證
(三)肺陽虛證
(四)風寒束肺證
(五)寒邪客肺證
(六)痰濕阻肺證
(七)風熱犯肺證
(八)熱邪壅肺證
(九)燥邪犯肺證
(十)大腸濕熱證
(十一)大腸液虧證
(十二)腸虛滑瀉證
三、脾與胃病辨證
(一)脾氣虛證
(二)脾陽虛證
(三)脾虛下陷證
(四)脾不統血證
(五)脾陰虛證
(六)寒濕困脾證
(七)濕熱蘊脾證
(八)胃陰虛證
(九)食滯胃脘證
(十)胃寒證
(十一)胃熱證
四、肝與膽病辨證
(一)肝氣鬱結證
(二)肝火上炎證
(三)肝血虛證
(四)肝陰虛證
(五)肝陽虛證
(六)肝陽上亢證
(七)肝風內動證
(八)寒滯肝脈證
(九)肝膽濕熱證
(十)膽郁痰擾證
五、腎與膀胱病辨證
(一)腎陽虛證
(二)腎陰虛證
(三)腎精不足證
(四)腎氣不固證
(五)腎不納氣證
(六)膀胱濕熱證
六、臟腑兼證
(一)心腎不交證
(二)心脾兩虛證
(三)心肝血虛證
(四)心腎陽虛證
(五)心肺氣虛證
(六)脾肺氣虛證
(七)脾腎陽虛證
(八)肺腎陰虛證
(九)肝腎陰噓證
(十)肝脾不調證
(十一)肝胃不和證
(十二)肝火犯肺證
第四節經絡辨證
一、十二經脈病證
(一)手太陰肺經病證
(二)手陽明大腸經病證
(三)足陽明胃經病證
(四)足太陰脾經病證
(五)手少陰心經病證
(六)手太陽小腸經病證
(七)足太陽膀胱經病證
(八)足少陰腎經病證
(九)手厥陰心包絡經病證
(十)手少陽三焦經病證
(十一)足少陽膽經病證
(十二)足厥陰肝經病證
二、奇經八脈病證
(一)督脈病證
(二)任脈病證
(三)沖脈病證
(四)帶脈病證
(五)陽維、陰維病證
(六)陽蹁、陰踴癍證
第五節六經辨證
一、六經辨證的概念
(一)太陽病證
(二)陽明病證
(三)少陽病證
(四)太陰病證
(五)少陰病證
(六)厥陰病證
二、六經病的合病、並病、傳經
與直中
(一)合病
(二)並病
(三)傳經
(四)直中
第六節衛氣營血辨證
一、衛氣營血辨證的概念
(一)衛分證候
(二)氣分證候
(三)營分證候
(四)血分證候
二、衛氣營血的傳變規律
第七節三焦辨證
一、三焦辨證的概念
(一)上焦病證
(二)中焦病證
……
第五章診斷與病案
第六章附篇
中醫診斷學實驗課程
附1常見證候國家診斷標準
附2常見舌象彩色圖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