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禾

高禾

高禾,又名高(泰)和、高逾城和,白族先民,是當時大理國相國高祥之弟,為大理國重臣。抗元將領,1244年蒙古軍入侵大理國,高禾率部抵抗。在麗江九和與蒙古軍隊激戰,不幸陣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禾
  • 別名:高逾城和、高泰和
  • 國籍:大理國
  • 民族:白族
  • 出生地:大理
人物生平,高禾塔,

人物生平

1244年,窩闊台繼承蒙古汗位,命征蜀蒙古軍抽調精兵,攻取大理。據說當時調集的軍隊達20萬之眾。大理國王段祥興在今麗江九禾一帶,與蒙古軍展開激戰。蒙古軍無功而返.。迎戰蒙古軍隊的大理國高禾將軍。這場戰爭的戰況,沒有資料記載,不過有兩件事情可以說明此次戰事的激烈與重要:其一是戰役結束後,大理國派專使段連柘赴南宋通報戰況,南宋朝廷派使團專程來大理,到九禾弔唁陣亡將士;其二是大理國在九禾建佛塔,為戰死沙場的將士超度。九禾塔現雖然已毀,但當年建塔用的磚,卻仍有保留,磚上模印有“追為高逾城和及殉國……”等文字,說明此塔是專門為“九禾之戰”的陣亡將士修築的“超生塔”高禾塔。
史書對於高禾以及那場慘烈的戰爭的記載極為簡略。從零星而單薄的史料里,我們可以知道,高禾又名高太禾,亦寫作高泰禾,大理國國相高祥(又名高太祥、高泰祥)之弟,當時的大理國主為段祥興(一說段興智)。《南詔野史》(胡蔚增訂本)上卷載:“理宗甲辰淳佑四年(公元1244年),蒙古兵出靈關,伐大理,祥興遣將高禾迎戰,禾敗死亡。……宋遣使弔祭。”這場蒙古攻伐大理國的戰爭,大理國方高禾等三千(一說九千)將士陣亡,蒙古方亦傷亡慘重,研究者把這場戰爭稱之為“九河之戰”。
九年後,南宋寶佑元年(公元1253年)秋,蒙古憲宗帝蒙哥命其弟忽必烈率十萬大軍,重征大理國。忽必列率軍到達金沙江西岸,命令將士殺死牛羊,塞其**,“令革囊以濟”,用做渡江之用,順利渡過金沙江,史稱“元跨革囊”。隨後,蒙兵跨過九河南下,在短短几個月內一舉消滅了大理國

高禾塔

建於這兩次戰爭之間,是大理國主為紀念高禾等戰亡將士而建。2007年7月,內蒙古文史館館員、作家樂拓先生赴高禾塔遺址調查時提出了新的觀點:塔應是大理國與蒙古雙方共同建造,“九河之戰”蒙兵遠征大理國,只是試探性的,主帥忽必烈並未親征,其部下受挫後隨即退兵,蒙方為行緩兵之計,主動與大理國講和,雙方協定為陣亡將士共同收屍火葬,進行超度,並建塔以志。
高禾
700多年前的風雲變幻,仍有諸多謎團尚未解開,各家所說亦有所出入。不過,田間地頭時而被挖掘出的殘磚,以及民間的各種傳說告訴我們,那是一段真實的存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