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高母村
- 外文名稱:Gaomu Village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河北省邯鄲市成安縣商城鎮
- 電話區號:0310
- 郵政區碼:056700
- 地理位置:河北省南部,太行山東麓
- 人口:2869人(2010年)
- 方言:邯鄲(沙東)話 成安(城西)話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機場:邯鄲馬頭飛機場
- 火車站:邯鄲火車站
- 車牌代碼:冀D
歷史沿革,建置沿革,村名來歷,經濟總覽,社會事業,主要榮譽,著名人物,資料輯錄,
歷史沿革
建置沿革
高母村西望太行山脈,地處漳河故道,建村較早,歷史悠久。
南北朝時期,北齊文宣帝高洋之母是一著名女將,死後曾葬於此,建村後為紀念她即以高母為名。
隋、唐屬磁州滏陽縣(今磁縣);宋代稱中高母,屬磁州滏陽縣二祖店(二祖寺地宮碑文記載)。
明代屬彰德府磁州東鄉,清代屬廣平府磁州東商城管統;民國時期,屬磁縣東區邊董約。
1945年,隸屬成磁縣第四區(駐商城)。新中國成立後,劃歸成安縣,隸屬商城鄉。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化,屬商城公社。1984年撤銷公社制,屬商城鎮至今。
村名來歷
經查,高洋之母為高歡之妻。高母是否一員女將,難以確定,但從《讀史方輿紀要》所載:“高歡自趙州入鄴(臨漳),一戰而霸業遂成”。“普泰二年,高歡起兵信都,進圍鄴,拔之”。《史記》《資治通鑑》等史書記載,高歡確在這裡打過很多仗,其妻隨之徵戰也有可能,故高母之來歷有一定道理。
經濟總覽
高母村於1975年至1981年將原村街道、住房重新規劃,逐步翻新,成為成安縣最早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改革開放以來,村中建有多家民營企業,規模最大的高環集團是成安縣乃至河北省的農業產業化企業。截止到2010年,高母村有20餘家企業,固定資產1000萬元,年產值1.4億元,公共積累4000萬元。
高母村被確立為全省農業技術高新園區,成為冀南大地農業“科技城”。高環食用油、高環千畝抗蟲棉、華鵬包裝製品蓋系列成為聞名省內外的三大農副名牌產品。
社會事業
高母村在文明村創建活動中,建成了一個五縱十三橫,占地五十萬平方米的農村都市新村。大街小巷環村路全都是柏油路面,實現了街道園林化。本村利用公共積累先後建起村“兩委”辦公樓、宣教文化大院、國小教學樓、敬老院、醫院、影劇院、幼稚園、澡堂,並廣泛開展“星級文明評比”活動,創建“百戶文明示範家庭”。
主要榮譽
1985-1986年高母村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文明村;
1988-1991年,高母村黨支部被評為河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
1991年、1994年,被河北省委、省政府授予“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單位”;
1993年,被評為邯鄲市十強村、文明村;
1995年,高母村黨支部被評為河北省紅旗黨支部等;
2000年,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為“先進基層黨組織”、“新世紀河北精神”和“國家公民基本道德”金匾;
著名人物
靳克堂(1931.02-1999.08),成安縣商城鎮高母村人。他195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8年任高母村黨支部書記。1965年,赴山西昔陽縣大寨村參觀學習。1966年冬天,靳克堂與黨支部一班人,研究制定改良土壤的方案,帶領民眾向茅草叢生的粘土地開戰。經過幾年奮戰,使千百年來高低不平、茅草叢生的粘土地變成了平坦肥沃的黃土地,糧棉產量增長四倍。時任國務院農業組組長王觀瀾以及南斯拉夫農業代表團都到該村進行觀摩調研。1975年-1981年,靳克堂與黨支部一班人共同研究,統一規劃,帶領廣大村民,把高母村規劃建設為12條寬敞筆直的大街和4條小街,並建設三批新民居,使高母村成為成安縣最早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靳克堂深知“無工不富,無農不穩”的道理。20世紀七十年代,在他的倡議下,高母村建起了鐵木加工廠,其後又創辦了冷拔廠、棉花加工廠、榨油廠、織布廠、紙箱廠、包裝製品廠、高環企業集團等18家企業,為高母村經濟騰飛立下了大功。1975年,由於靳克堂工作實績突出,升任縣委副書記。
1991年,靳克堂從縣人大副主任的崗位上退下來後,毅然挑起了高母村黨支部書記的重擔。1992年,他被邯鄲地委、軍分區評為民兵工作先進個人;1993年,他被推選為邯鄲市第十屆人大代表;1993-1994年,他被評為黨務工作先進工作者;1994年,他被邯鄲市委、市政府命名為發展鄉鎮企業突出貢獻者;1996年,他被評為邯鄲市優秀人民公僕。在靳克堂的領導下,高母村的經濟不斷發展壯大,人民生活日益富裕,提前跨入小康行列。掌握全村18家企業財政大權的靳克堂,清正廉潔,一塵不染。1998年,他被推選為河北省人大代表。
靳克堂領導的高母村也獲得諸項榮譽:1985-1986年高母村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文明村;1988-1991年,高母村黨支部被評為河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1993年,被評為邯鄲市十強村、文明村;1995年,高母村黨支部被評為河北省紅旗黨支部等。
1999年,靳克堂積勞成疾,病情嚴重,直至病重住院。但他仍然不忘村裡的工作,全心全意為村民謀利益,高母村黨員幹部民眾都稱讚靳克堂是焦裕祿式的好乾部。1999年8月7日,他因病醫治無效去世,享年68歲。’
資料輯錄
離休“縣官”當了村支書
李成書 郝秀明
曾任河北省成安縣委副書記、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的靳克堂,離休後回到家鄉成安縣高母村擔任了黨支部書記,帶領民眾奮戰4年,把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村莊建成產值超億元、人均純收入2100多元的省級“文明村”和“小康村”。
從小失去父母、靠鄉親們扶養成人的靳克堂,曾於1958年擔任村支部書記。昔日的高母村700口人,僅光棍漢就有200多,莊戶人窮得連個稱鹽打油的錢也沒有。靳克堂帶領鄉親們向千百年盤根錯節的“茅草崗”開戰,8個冬春動土200萬立方米,2500畝地翻了個底朝天。從此,高母村貧瘠的土地變成了肥沃的良田,糧食產量翻著跟頭往上長,不到5年時間就過“黃河”、跨“長江”。1975年成了全縣首富村。1976年,他任縣委副書記,後又任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當“縣官”15年,他仍然關心著村裡的變化和發展,經常回村與村幹部一起商談強村富民大計。
1991年,靳克堂年滿60歲離休,但他沒留在縣城享清閒,再次挑起了高母村支書的擔子。在市場經濟體制轉軌過程中,他帶領民眾一起轉換腦筋闖市場,開展第二次創業,以農副產品深加工為主,相繼建成了棉花加工廠、榨油廠、造紙廠、織布廠、紙箱廠等20多個集體和股份企業,使村辦企業形成一定規模,固定資產達1400萬元,年產值6800萬元。在農業上,大力發展高產田、高效田,推廣機械化、噴灌化。這個村培育種植的“冀棉19號”無毒棉新品種,畝產籽棉高達354公斤,創河北最高紀錄。成為省良種繁殖基地。他帶領村民奮力改變村容村貌,填平了村中央30多個大坑,拆除平整了全部舊庄基,統一規劃蓋起了480套高標準庭院式住房,使村里400多戶民眾每戶分得一套170平方米的新房。
摘自1996年1月16日《人民日報》第11版(黨的生活)專欄
高洋母親的紮營之所
———成安高母村和高母營村的來歷
在今成安縣西部,有兩個相隔不遠的村莊,一個叫高母村,一個叫高母營村。“高母”是什麼意思?“高母”乃北齊文宣帝高洋之母。據1984年版《成安縣地名志》載有兩種說法:一說其母死後曾葬於此;一說其母是位女將,曾設營駐紮於此。總之,起這兩個村名是為了紀念這位北齊皇帝的母親。
據史料載,高洋之父乃北魏和東魏時的權臣高歡。高歡,幼居塞北,年輕時素有壯志,曾先後投奔北魏農民起義軍杜洛周、葛榮,但是不得志。之後又投奔北魏大將軍爾朱榮,並逐漸得到賞識,從此擁有了自己的勢力。爾朱榮的侄子爾朱兆掌握了朝廷大權後,見高歡勢力大增,難以控制,便發兵討伐,要將其滅掉。高歡則針鋒相對,起兵反抗。
今高母村和高母營村一帶,正位於從廣阿南下攻鄴城的途經之處,因此傳說高歡大軍曾在此紮營,是完全有可能的。
高洋的生母婁氏,名昭君,乃高歡正妻。婁昭君出生於富貴之家,據《北史》載:“少明悟,強族多聘之,並不肯行。”及至見到高歡,竟一眼相中了這個十分寒酸的小軍吏,認定“此真吾夫也!”隨使婢女傳遞自己的心意,又數次資以私財,讓高歡到她家求婚,她的父母不得已只好允許。此後婁昭君傾產助夫,結交英豪。高歡密謀舉事時,她經常參與決策。查史料,雖未見婁昭君領過兵打過仗,但在高歡全軍南下攻取鄴城這樣一個大行動中,婁昭君也隨軍而行,為夫分憂。
《北史》中說:婁氏“高明嚴斷,雅尊儉約……性寬厚,不妒忌。”民間也流傳,婁氏愛惜百姓,嚴格約束軍隊,不需擾害村民。還傳說她在此紮營期間,曾為村中打井,解決吃水難題。高母營村南下幹部、原湖南省經委代主任陳尤然在所著《南下紀實》一書中說:“我們這個村所以叫作高母營,據傳已經有1500年的歷史了……便是高洋母親屯兵紮營之地。村西原有一開闊的空坪,稱作營盤(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司令部或指揮部),旁有一井,直徑一米,深有8米的湧泉,水質清澈甘甜。大旱之年,井水亦未見少減,全村千餘人口食用,汲取不竭。相傳,為高母率領的兵丁挖掘。”
再說高歡率軍攻鄴城,果然費了不少力氣。攻下城後,爾朱氏大軍又來反攻,經拚死決戰,方以少勝多,一舉大敗爾朱氏大軍20萬;隨後進軍洛陽,將朝廷大權執於掌中;以後,又以鄴城為都,建立了東魏。高歡的兒子高洋,奪帝位建立了北齊,婁昭君被尊為皇太后。
高洋在位初期尚能勵精圖治,但後來卻嗜酒殘暴,濫殺無辜。婁昭君憂心如焚,一再苦勸,盡力保護了一些人的性命。為此她曾以杖擊高洋,但高洋始終執迷不悟,終因酒色過度不能進食而亡。
由於婁昭君貴為皇帝之母,且有可貴的品德,為了紀念她,“高母”便成了其紮營之地村莊的名稱。
婁昭君於太寧二年(562年)故去。據《北史》載,婁昭君死後與高歡合葬於義平陵。義平陵位於“鄴西北漳水之西”,今磁縣縣城南3里處。可見,高母村和高母營村之名的來歷應以“紮營”一說為準。
(《邯鄲日報》2010年5月8日2版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