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經歷
高帆1938年先後入
陝北公學、
延安抗大學習。1942年加入
中國共產黨。曾任八路軍一二九師政治部宣傳幹事、晉冀魯豫軍區政治部宣傳科科長、
華北軍區華北畫報社副主任。參加了
上黨、
定陶、
臨汾、
晉中等戰役。1946年立大功一次。建國後,歷任
西南軍區《西南畫報》主編,解放軍畫報社副總編輯、總編輯、社長,《
中國攝影》主編,另文聯第四屆委員,
中國攝影家協會第一、二屆常務理事和第三、四屆副主席。作品有《攻擊北流寺日軍》、《開赴前線》、《進軍西南》、《毛主席西苑檢閱》、《藏族民兵》、《美麗的集郵冊》等。主編大型彩色畫冊《中華騰飛》。《美麗的集郵冊》被編入
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四年級 上冊)。
一腔熱血赴延安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在中華民族存亡關頭,正在學校學習的高帆,和許多愛國青年一起,投入抗日救亡宣傳的洪流。1938年秋,年僅16歲的高帆,懷著拯救祖國、拯救民族的滿腔熱情,毅然告別家鄉,告別親人,跨過
錢塘江,越過層層封鎖線,闖過道道盤查關,奔赴
陝北延安解放區,投身到
中國革命事業之中。
高帆在途經
武漢八路軍辦事處時,曾得到一本《西行漫記》。此書1937-1938年在
倫敦和
紐約出版時稱《紅星閃耀
中國》,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對中國共產黨、
中國工農紅軍和
革命根據地的情況,向世界作了真實的報導,擴大了中國革命在全國和全世界的影響。高帆從中了解了
中國的紅都——
延安,了解了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的救星。在書中,高帆特別珍愛
斯諾拍攝的《毛澤東在保全》的照片,人物的著裝、神態、姿勢、光線都很好,因而高帆一直把它珍藏在自己身邊。從此,高帆與攝影結下了不解之緣。
高帆到達
延安解放區後,先後在
陝北大學、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938年底,高帆奔赴
華北抗日前線,被分配到太行山區由
劉伯承、
鄧小平領導的129師當宣傳幹事,隨部隊活躍在平漢鐵路線上。他以
畫筆和刻刀為宣傳工具,先後在師先遣支隊政治部、師政治部宣傳部從事《戰場畫報》編輯、美術、攝影工作。在戰爭紛飛的年代,他長期
深入敵後,轉戰太行山區,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獻給打敗
日本帝國主義、消滅
國民黨反動派、建立新
中國的偉大事業。
出色的戰地記者
“戰爭是革命軍人生命價值的最高體現,記錄戰爭是
戰地記者生命價值的最高體現。”這是高帆經常自勉的兩句話。
在
槍林彈雨的戰場上,戰友們為了新
中國浴血奮戰、勇往直前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高帆,他希望自己也能拿起武器,投身到抗日戰爭的滾滾洪流之中去。
1939年,部隊從
日本侵略者手中繳獲了一台照相機。部隊根據高帆在蠶桑學校學過一些攝影知識的特長,將這一特殊的武器交給他使用。從那時起,高帆以照相為武器,開始走上了一條戰地
攝影記者之路。
1939年冬天,八路軍總部組織
華北地區各部隊發起了“
百團大戰”,進行反掃蕩反蠶食的鬥爭。高帆身背相機,和廣大軍民一起,對敵展開了較大規模的
破襲戰,拍攝了大量照片。
1941年起,高帆運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了《到敵人後方去的黎城縣大隊整裝出發》《拆炮樓》《涉過河,向敵據點奔襲》等珍貴照片,極大地鼓舞了太行軍民的抗戰熱情。
在戰鬥環境中進行攝影報導,既艱苦,又危險。但高帆作為一個有膽有識的戰地
攝影記者,出於對
正義戰爭的深刻理解,更是深受戰士們無私無畏,大智大勇氣概的感染和激勵,他始終把自己作為戰鬥集體的一員,出沒在硝煙瀰漫的火線現場,用手中的相機記錄戰士們英勇殺敵的動人場面。
在戰地拍攝中,高帆力求做到“近些,再近些”,使拍攝的畫面能夠真實地再現戰場的場景。經過他的艱苦努力,真實地記錄了《八路軍在反“掃蕩”中》《武工隊奔赴敵占區》《破壞敵人封鎖線》等一系列的戰鬥畫面,為
中國的戰爭史和攝影史留下了那段珍貴的
歷史檔案。
晉冀魯豫根據地建立以後,戰爭緊張殘酷,敵人封鎖嚴密,地上有敵人,天上也有敵人,生活條件十分艱苦。為此,在長達3年時間裡,部隊開展了
大生產運動。部隊一面戰鬥,一面生產,做到手不離槍,也不離鋤。在此期間,高帆拍下了《開展大生產運動》《自己動手挖窯洞》等作品,反映了晉察魯冀豫軍民親密團結和戰勝敵人的生動畫面。
1943年,高帆參與了編輯出版《戰場畫報》。初期的畫報是單張石印,不能照相製版,只能刊登木刻和線條簡單的美術作品。
1944年6月,部隊領導決定出攝影畫報。129師政治部副主任
黃鎮指派高帆前往
晉察冀畫報社請教並協助製版。高帆經化裝後,腰裡別了兩顆手榴彈,帶著
劉伯承、
鄧小平的信件和一疊照片,在武工隊員的護送下,越過重重封鎖線,從晉
冀魯豫前往
晉察冀軍區。在“掃蕩”與“反掃蕩”、“蠶食”與“反蠶食”、“封鎖”與反“封鎖”的對敵鬥爭中,高帆歷盡艱辛,在晉察冀軍區把照片製成銅版,帶回攝影製版材料,往返40天,圓滿地完成了劉、鄧首長交給的任務。從此開始,《戰場畫報》以嶄新的面貌出現,開始發表攝影作品,成為鼓舞人民、打擊敵人的有力武器。
太行山
那一段艱苦卓絕的戰鬥生活,使高帆在革命戰爭中經受了考驗,得到了成長。他忘不了太行山的
一山一石;忘不了太行山區的父老鄉親;更忘不了革命
熔爐的鍛鍊和戰爭烈火的考驗。
1945年,
中國人民經過8年的浴血奮戰,終於迎來了抗日戰爭的勝利。作為
戰地記者的高帆,在戰爭中洗禮,在血與火的戰鬥中成長,他通過相機的鏡頭,凝聚了戰鬥的瞬間,書寫了對民族、對人民的忠誠。
抗日戰爭勝利後,高帆再次到
晉察冀畫報考察學習,在他帶領晉察冀畫報支援的攝影人員和器材,返回冀魯豫首府
邯鄲後,將《戰場畫報》改名為《人民畫報》,高帆首任畫報負責人。
在抗日戰爭和
解放戰爭中,高帆先後參加了反掃蕩戰鬥、
百團大戰、平漢路破襲戰、
北流寺戰鬥、
上黨、隴海、
定陶戰役、
晉中戰役、
平津戰役、進軍大西南等許多重要戰役和戰鬥的現場攝影報導。這一時期,他深入戰鬥第一線,依靠智勇雙全,拍攝了《轉入外線作戰》和《北流寺戰鬥》等作品,把激烈的戰鬥場面拍攝下來。
從太行走來的高帆經歷戰爭,記錄戰爭,
他的一生閃爍著一個軍事攝影工作者的光輝足跡。
先驅
高帆的一生,是與
中國革命戰爭和中國軍事攝影事業緊密聯繫的,他的足跡閃爍著一個軍事
攝影記者的光輝。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高帆任
西南軍區《西南畫報》社主編。1949年,高帆作為攝影界代表,參加中華全國文藝工作者代表大會。1950年,在
北京召開全軍英模大會,並舉辦大型軍隊戰績展。朱德總司令看了展覽上的照片,提議軍隊該有自己的畫報。在他的倡導下,各大軍區派出宣傳幹事,開始畫報的籌建工作。1951年2月,時任
西南軍區《西南畫報》社主編的高帆調入
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部,正式參加《
解放軍畫報》的創建工作,並擔任領導職務。
1956年7月,高帆作為
中國攝影學會籌委會成員之一,全身心地做好學會的籌備工作,確保學會的如期建立。是年12月,在
中國攝影學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高帆被選為常務理事。同時,他作為發起人之一,提出要辦一個刊物,定名為《
中國攝影》,最後經中國攝影學會常務理事會討論通過,由高帆同志擔任《中國攝影》主編。接著,他就直接參與《
中國攝影》的籌備工作。經過積極的努力,《
中國攝影》於1957年第一季度出版了創刊號。在此期間,他一再強調:“繁榮攝影創作、提高攝影水平這項任務已經列入
中國攝影學會的章程上了,為了不使它成為一紙空文,這就需要我們做很多工作,出版刊物這項工作就是其中之一。”自《
中國攝影》創刊起,至1966年6月停刊止,高帆一直擔任《中國攝影》主編。
《
中國攝影》一經創刊,就受到各方面的歡迎,成為全國攝影家發表作品、交流心得體會的園地,起到了組織、團結、引導攝影隊伍的積極作用,推動了新
中國攝影事業的發展。同時,也是一個重要的理論陣地,陸續發表了許多重要的理論文章。
在第二、第三次
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代表大會上,高帆均被選為常務理事。
特別是撥亂反正之後,高帆又積極參與恢復
中國攝影學會(更名為
中國攝影家協會)的籌備工作。
1979年10月,
中國攝影學會恢復工作,更名為中國攝影家協會。在第
四次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代表大會上,高帆當選為副主席。雖然高帆在
中國攝影家協會擔任的是社會職務,但他出於對攝影事業的責任感,一向認真負責,對中國攝影家協會各方面的工作,都積極參與研究,在掌握中央文藝政策、提高業務水平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1987年12月,高帆雖已離休,但他仍是一如既往地關心和支持
中國的攝影事業。1991年,在
中國攝影家協會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上,高帆當選為主席。2001年12月,德高望重的高帆又被推選為
中國攝影家協會名譽主席。事實表明,在
中國攝影事業的發展歷程中,高帆付出了無限的智慧和大量的心血。
高帆的攝影實踐始終與畫報工作結伴而行,自在太行129師《戰場畫報》工作始,先後任
華北軍區《華北畫報》副主編,《西南畫報》主編,總政治部《
解放軍畫報》副總編輯、總編輯、社長,其中擔任社長長達30餘年。長期的畫報工作實踐和攝影實踐,高帆成為具有較高藝術造詣的軍旅攝影家和攝影
評論家,並且是我國一位資深的畫報工作專家。
風節
高帆一生光明磊落,在攝影事業的道路上勤勤懇懇,扎紮實實,為我國的攝影和畫報事業奮鬥到生命的
最後一刻。
2004年6月,一套8本《天下之脊》畫冊正在緊張地編輯之中。這是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在紀念
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之際推出的一部重頭之作,全面反映了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的光輝歷史。作為曾經的戰鬥員和畫冊主編,高帆硬撐著在病床上完成了對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部分內容的審定,他還親自設計選定了畫冊封面。高帆為這部具有史料和文獻意義的畫冊傾注了大量心血,但就在畫冊進入印刷廠、即將面世之際,高帆卻不幸離去,留下幾多遺憾。
2004年6月25日,高帆走了。
6月29日上午,在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一個小告別室里,鮮艷的黨旗覆蓋著高帆的遺體,一束聖潔的百合花放在他的胸前,莊嚴的軍帽擱在身旁。簡簡單單的幾個花圈、幾束鮮花圍繞著他,一如高帆簡樸作風。
正在外地出差的
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
邵華向高帆的家屬發唁電錶示慰問。中國攝影家協會分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
於健,分黨組副書記、秘書長
李前光,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
顧立群等趕到醫院,參加這位為中國革命攝影事業的成長發展立下汗馬功勞的老前輩、老主席的遺體告別式。
高帆的夫人、著名女攝影家牛畏予攜子女向同在攝影戰線並肩奮鬥數十年的親人和戰友道別,泣不成聲。與高帆相處多年的戰友和
中國攝影家協會等單位負責人列隊向前,默默地向著昔日的師長和老領導鞠躬,向中國攝影家協會名譽主席、老一輩攝影家高帆作最後的告別。
參與《天下之脊》畫冊編輯工作的老攝影家、老戰士們默然肅立。其中一位女編輯面對高帆深情地說:“我們的畫冊馬上要面世了,定於8月1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隆重的首發儀式,但你卻早走一步,看不到這一幕。”為此,有人特意將寫有“天下之脊”四字的標牌放在高帆的遺體上,永遠伴隨著這位為
中國攝影界和解放軍文藝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老攝影家、老戰士長眠。
“一切從簡,回家鄉,在
錢塘江潮水漲起的時候,讓它帶我一起走!”這是高帆在彌留之際對自己歸宿的最後安排。
為了尊重高帆的遺願,他的夫人牛畏予和3個子女謝絕了
中國攝影家協會、中國文聯為他舉行追悼會,在遺體火化後的第二天便匆匆趕回了
蕭山。
2004年7月1日中午,
錢塘江潮逐漸上漲,江水嗚咽東流,一如前來悼念的人們對高帆的評價:坦坦蕩蕩,
高潔一生。
當第一把骨灰撒入江內,牛畏予女士悲傷難抑、喃喃自語:“你回家了,回家了……”
“他總是那樣:低調,不張揚,不喜歡麻煩別人……”這是子女心中的高帆。
“他的作品對我影響至深,其藝術造詣無法言喻。”一位攝影愛好者回憶。
骨灰伴隨著鮮花和人們的哀思融入江水,一代攝影名家魂歸家鄉,與故土山水永遠相伴……
高帆雖然離我們而去了,但他的名字將永遠留在如
錢塘江潮頭奔涌的
中國攝影藝術里,留在中國軍事攝影的史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