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峽平湖圖

高峽平湖圖

《高峽平湖圖》是施江城、張軍2009年創作的一幅國畫,現收藏於中國美術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峽平湖圖
  • 畫作類型:國畫
  • 規格:縱300厘米,橫650厘米
  • 創作時間:2009年
  • 作者:施江城、張軍
  • 現收藏地:中國美術館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主題,構圖,作品評價,重要展覽,

畫作內容

三峽水電站,即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又稱三峽工程。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也是中國有史以來建設最大型的工程項目。1994年三峽水電站正式動工興建,2003年開始蓄水發電,2009年全部完工。三峽水電站在工程規模、科學技術和綜合利用效益等許多方面都堪為世界級工程的前列。它不僅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重要的意義,也為世界水利水電技術和有關科技的發展作出貢獻。
高峽平湖圖

創作背景

施江城目睹了長江上建壩從鑽探到截流、從設計到完成的全過程,面對長江結束了億萬年來自然流淌歷史的巨大變化,施江城決定用畫作的形式來表現這個巨大工程。
兩位畫家為了更好完成此幅作品,他們還是十幾次重新追溯長江,走進三峽,身臨其境地觀察、體驗、領略三峽風情,領悟人文精神,了解三峽大壩建設工程的意義、工程進程、壩體結構及地理環境等各種細節。為了能在創作中有所突破,他們幾乎對新中國山水畫的演變歷程進行了一次演習和研究。對於前輩大師如傅抱石、李可染、錢松喦、陸儼少等的經典作品,他們都進行了反覆學習揣摩、比較參照。“寫生稿、小草圖畫了不下50幅。”
該畫由施江城和張軍於2009年合作完成。

藝術鑑賞

主題

三峽大壩是現代題材,山水畫是傳統繪畫形式,如何套用傳統語言來表現現代題材,如何將高峽、大壩、行雲、流水、樹木等諸多元素融合成一個有機整體,也是作者在創作時需要解決的問題。作品以開闊的構圖和壯闊景象,全景式反映了三峽大壩的雄偉景觀。畫家選取大江合攏截流這一歷史時刻作為表現主體,在作品左面描繪了三峽地貌的崇高險峻,右面表現了波濤在合龍後的奔騰不息,遠處描繪了層疊的山巒和漂浮在平湖上的船隻,近處刻畫了掩映在奇峰之中的松柏和建築,以斜向俯視的角度,將大壩推至中景,凸顯大壩造型的美感,使大壩、工地、江水、群山渾然一體,形成了一個統一的基調。畫面追求整體氣質,追求意境表達,以傳統山水畫的意象造型為主,用審美的眼光去塑造表現。作者精巧的構思與刻畫,既為觀眾描繪了獨特的地域特色,也表現了中華民族繼往開來、包容和諧的精神。

構圖

《高峽平湖圖》這幅作品結合西方的構圖樣式,採用近大遠小的透視關係,將傳統的皴擦點染和敷色方法融為一體,走出傳統隱逸和主觀趣味過於濃厚的文人山水的局限性,以歌頌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成就、構築和諧的人與自然關係為主旨。在技法上,他們兼收中國古代山水南北宗的優長,同時結合時代特徵,融入了自己的感受和創造,成功表現了“高峽出平湖”的遼闊境界和時代精神。與以往單獨刻畫長江時不同,兩位畫家很好地控制了各自以往對畫面的習慣性處理手法,讓各自的畫風實現了一種良性互動,真實再現了歷史在發生巨變時的原貌。

作品評價

《中國文化報》:《高峽平湖圖》這幅作品結合西方的構圖樣式,採用近大遠小的透視關係,將傳統的皴擦點染和敷色方法融為一體,走出傳統隱逸和主觀趣味過於濃厚的文人山水的局限性,以歌頌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成就、構築和諧的人與自然關係為主旨。在技法上,他們兼收中國古代山水南北宗的優長,同時結合時代特徵,融入了自己的感受和創造,成功表現了“高峽出平湖”的遼闊境界和時代精神。與以往單獨刻畫長江時不同,兩位畫家很好地控制了各自以往對畫面的習慣性處理手法,讓各自的畫風實現了一種良性互動,真實再現了歷史在發生巨變時的原貌。

重要展覽

2010年,《高峽平湖圖》在國家博物館大型展覽“復興之路”中展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