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古代,此處有一高丘,名高陽丘。《
太平寰宇記》載:“應 、南頓人,兄弟俱有名,自比
高陽氏才子,故號高陽丘也。”後在丘上建寺,名高丘寺。後,清同治元年修寨,名高丘寺寨,簡稱今名。
概況
高寺鎮位於項城市中部,東鄰官會鎮、新橋鎮、西鄰范集鄉,南鄰秣陵鎮,北鄰丁集鎮、永豐鄉。面積64.7平方千米,人口6.6萬人。轄橋北頭、張廟、吳莊、高寺、席營、袁樓、油坊、程莊、團店、張營、張老家、新莊、高閆、袁莊、瓦房、曹坡、黃冢、孫堂、白衣閣、樊莊、張小集、蔣莊、張鳳莊、陳樓、樓堤、袁閣26個行政村,106個自然村。鎮政府駐高寺。
[代碼]411681104:~200橋北頭村 ~201張廟村 ~202吳莊村 ~203高寺村 ~204席營村 ~205袁樓村 ~206油坊村 ~207程莊村 ~208團店村 ~209張營村 ~210張老家村 ~211新莊村 ~212高閆村 ~213袁莊村 ~214瓦房村 ~215曹坡村 ~216黃冢村 ~217孫堂村 ~218白衣閣村 ~219樊莊村 ~220張小集村 ~221蔣莊村 ~222張鳳莊村 ~223陳樓村 ~224樓堤村 ~225袁閣村
沿革
古代,此處有一高丘,名高陽丘。後在丘上建寺,名高丘寺。清同治元年修寨,名高丘寺寨,簡稱今名。1965年由新橋、老城、丁集三個公社劃出部分大隊成立高寺公社,1983年改為高寺鄉。1997年,面積67平方千米,人口7.2萬,轄曹坡、張小集、新村、高閻、大程莊、白衣閣、前張營、瓦房莊、後孫堂、袁樓、張廟、油坊莊、後吳莊、席營、張老家、高寺、張鳳莊、陳樓、婁堤店、袁閣、蔣莊、樊莊、黃冢、袁莊、橋北頭、團店26個行政村。2001年撤鄉設鎮。
地理環境
高寺鎮位於市境中部,東鄰
官會鎮、
新橋鎮、西鄰
范集鄉,南鄰
老城鄉,北鄰
丁集鎮、
永豐鄉。面積64.7平方公里,耕地59610畝,轄26個行政村,106個自然,人口6.6萬。鎮政府駐地高寺。
行政區劃
高寺鎮總面積約64.7平方公里,轄橋北頭、張廟、吳莊、高寺、席營、袁樓、油坊、程莊、團店、張營、張老家、新莊、高閆、袁莊、河灣、瓦房、曹坡、黃冢、孫堂、白衣閣、樊莊、張小集、蔣莊、張鳳莊、陳樓、樓堤、袁閣等26個行政村、106個自然村。
經濟
鄉鎮企業
迅猛發展。該鎮培育了天源酒廠、竹器皮具廠、玉米油精煉廠、天馬油漆廠四大近農龍頭企業和白吉饃、製鞋、果坯、沙發、麵粉、粉條等六大加工群體。2004年上半年引進、改擴建項目25個,總投資1.978億元,到位資金5034萬元。其中,浙江省桐鄉市王建林投資1.5億元的
河南姿雅紡織有限公司占地面積127畝,一期工程投資3000萬元,生產規模達兩萬錠,可解決2000人就業問題,年可創利稅7000萬元。
農業結構也得到了進一步最佳化,形成了一個精品(黃金西瓜)、兩大特色(小雜果和中藥材)。該鎮在兩河灘地栽植以桃王九九為主的小雜果已達70萬株,實現了戶均50棵雜果樹的奮鬥目標,盛果期每株收益100元,可創產值7000萬元,人均能增收1000多元,形成了“楊柳絲絲綠,桃開小洞天”的美景。
社會
“生態人文建城鎮、建設項城後花園”。
高寺鎮鎮充分發揮汾、
泉河貫穿高寺東西這一優勢,依河建城、沿河開發、跨河發展。全力打造“兩個適宜”,即最適宜投資創業、最適宜生活居住。建成了濱河公園,形成了“一街一樹,一路一花”的秀美景觀,使高寺小城鎮一改千人一面的模樣,形成了與眾不同的風格,形成了高寺特色、高寺風格、高寺氣派。
旅遊
內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高陽丘寺、古龍山文化遺址等八景。
新農村發展在袁莊行政村,這裡碧綠的麥田、寬闊平坦的馬路、新安裝的太陽能路燈,處處呈現出和諧幸福的大好景象。當得知這些基礎設施建設都是民眾自發建設時,
黃真偉大加讚賞並給予充分肯定。他說,一個村只有村容乾淨整潔,村民精神面貌才會好。袁莊村的經驗就是幹了民眾想幹的事,乾出了民眾受益的事。該村變化的背後,既有黨的好政策支持,也有村兩委齊心協力的功勞,更離不開村民的積極參與。袁莊村的模式是可學習、可移植、可借鑑的,要進一步提質、擴面、連片,發揮示範帶動效應,將袁莊村的經驗和作法讓其他鎮村學習借鑑,以點帶面,帶動農村各項工作發展。他強調,一個村想要發展,必須要抓好班子建設,“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選好配好兩委班子是帶領民眾致富發展的戰鬥堡壘的關鍵環節,是根本和基礎;思路決定出路,村幹部只有立足本村實際,勤于思考,勇於創新,才能緊跟時代步伐,走符合本村的科學發展之路;要想謀求更好、更大、更快的發展,就必須舉品牌,打亮點、出特色,切實發揮示範引領帶動作用,樹立更高的標桿,重點做好村莊規劃整治、農業綜合開發、發展特種養殖等工作,通過土地流轉,大力發展生態農業、觀光
農業,打造成高寺鎮生態旅遊亮點;同時要通過勞務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形式,把廣大村民民眾組織起來,讓他們參與到村級經濟的發展中,實現增收致富,全力推動更好更快地發展,讓“亮點”更靚、村莊更新、百姓更富,使之成為全市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