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狀
自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江總書記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視察高坡,激發了苗鄉人民的幹勁,振奮了苗鄉人民的精神,堅定了苗鄉人民建設高坡的信心。十餘年來,高坡這片積綻著濃郁民族文化特色的土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發展逐漸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明顯加大,人民民眾生產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社會各項事業取得很大突破。至2004年底,全鄉國內生產總值完成7838萬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3783萬元,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1844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2210萬元;鄉財政總收入完成518.4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91.1萬元;農業生產總值378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88元;糧食總產量8819噸,人均占有糧食400公斤,已解決3800餘戶19820人的溫飽問題,占全鄉總人口的92.6%。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2年,高坡苗族鄉有文化站1個;公共圖書室19個,藏書4萬餘冊;村級廣播設備19套;6個村通有線電視;全鄉“戶戶通”廣播電視率達85%;文物保護單位6處。
教育事業
2012年,高坡苗族鄉境內有幼稚園1所,在園幼兒186人,專任教師6人;國小8所,在校生1856人,專任教師126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99.6%,小升初升學率100%;國中1所,在校生779人,專任教師43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9.5%。
醫療衛生
2012年,高坡苗族鄉擁有鄉衛生院1所;村衛生室18所;村級綜合樓18棟;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共有參合農民13716人,參合率為92.76%。
基礎建設
2011年底,爭取上級資金投入1000多萬元修建了11個村總計23公里通村道路的新建和改建,全鄉已達到村村通路,村村通串寨(戶)路,交通路網點得到進一步改善和提升;爭取區級小城鎮建設資金63萬元對集鎮硬化進行了徹底改造,解決了近二十年來集鎮道路泥濘髒亂的狀況;爭取區教育資金對高坡民族中學、中心完小、甲定國小進行了新建和改擴建,為高坡的教育事業跨上新台階提供了條件;爭取水利部門支持,投入300多萬元新建了4個村人畜飲水提灌站;投入40多萬元實施了4個村冬修水利設施;投入16萬元抗旱資金完善了4個村水利設施;對杉坪、擾繞、雲頂三個村進行了村寨環境整治;投入50萬元打造雲頂特色苗寨
民族文化
高坡苗族鄉民族風情濃厚,主要有高坡苗族“四月八”、苗族婚俗、射背牌、跳洞、鬥牛、洞葬、懸棺、吃新節等民族風俗。其中最為隆重的是苗族“四月八”,高坡苗族四月八由來已久,是傳統的民族節日。在2011年、2012年高坡鄉連續兩年成功舉辦花溪·高坡苗族“四月八”民族風情節,其規模之大、規格之高,是20年來所沒有過的。“四月八”活動的成功舉辦,凝聚了全鄉人民的力量,進一步增強了全鄉人民建設高坡信心;洞葬,據相關歷史考證,高坡鄉的苗族沿襲這種葬俗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現已經發現的洞葬遺址就有20餘處。這些“洞葬”中保存最好最具代表性的要數高坡鄉甲定村龍打岩洞葬;跳洞是苗族最喜愛的民族活動,苗族人能歌善舞,尤其喜歡蘆笙,在節日裡,男子吹蘆笙,女子歡快的跳舞;每年八月份的鬥牛節,男女老少歡聚鬥牛場,觀看鬥牛活動,其樂難以言傳;更值得一提的是高坡的苗寨背牌,苗族婦女喜披背牌,是她們獨特的服飾習慣。相傳,苗族前人在戰亂中,男人們四處去參加作戰,人馬分散很大,關鍵時刻,苗族統領者為了保護自己的“四方印章”,同時也是為了在戰亂平息後以及戰後遷徒間便於聯絡,所以把“四方印章”印在婦女們背上,請婦女們儘快離開戰亂,但是女人們始終不願離開,一氣之下,統領者採用無頭箭射開男女告別的悲壯方式。從此,披戴著印牌圖案的背牌,成為高坡苗族特殊的裝戴。後來,婦女們用由各色蠶絲花線根據“四方印章”的圖案在黑布上刺繡而成,這就是高坡苗族的服飾。
旅遊資源
高坡苗族鄉距花溪31公里,奇異的喀斯特溶岩地形及保存完好的古老民族風情,加之獨特的高山地貌和旖旎的自然風光,共同組成了高坡神奇的景觀。
高坡
為地壘式岩地隆起。四周峽谷深陷,中間隆起為山。上大山,入口處有“兩石對崎,其勢如門”,故稱石門。石門為苗族村寨,寨門敦實古樸,入門攀山,絕頂處面西,腳下萬丈深淵,可遠眺花溪、貴陽。絕壁巨石上,有雙鉤摩崖石刻“永鎮邊夷”4個大字,為明朝統治階級鎮壓苗族先民的歷史見證。
峽谷
從巔北入峽谷,岩石赤紅,稱“紅岩沖”峽谷。谷長10多公里,兩側懸崖峭壁,灌木叢生,石藤糾葛,猴兒嬉戲,數十飛瀑懸掛,流水潺潺。林中錦雞、相思鳥爭鳴,滿谷茶花、杜鵲、映山紅相映成趣。行“之”字路,登懸梯上谷南頂,有高山平地,依山為布依擾繞寨。好客的布依人迎候寨門,唱起迎賓歌,敬迎賓酒。布依族席上多禮俗:酒壺、匙筷、條凳,均以紅紙封貼,須唱啟封歌;席間又是贊客歌、古歌、酒歌、四季排歌,主唱客和,洋洋喜氣。紅米飯、糯米酒、酸菜豆湯、血豆腐,地道民菜,非常誘人。
寨北
寨北山色墨黛,山腹有溶洞,向外有地下古河道橫穿南北。河道正中,有一垂直形洞豎立向上,立洞中有石樑橫亘,形成“天橋”。過天橋,右上百十步,有一大廳,高近百米之大幔石幃倒懸緊貼洞壁,幃葉每幅厚達10多厘米,相間10多厘米,乳白晶瑩,以物輕擊,不同幃叶音階各異,整個洞廳回音不絕。廳內石筍林立,中有一巨株,數十米高,白皚皚一層層直往上疊。廳下有一“谷”,俯視谷中,有石如河馬、如神龜、如海豚,皆數萬年所滴岩漿之積成。多處地上石筍和洞頂下懸的石鐘乳或已接連一體,或距咫尺就要相接。有一處,已經相連成玉柱,不期地下移動,玉柱中折,成兩截錯位分離。回過天橋,北穿山外,紅岩峽谷即在腳底。谷深400餘米,高處俯瞰,全谷盡收眼底。滿谷濃蔭滴翠、雲霧繚繞,林中茅舍幾間,樵歌在谷中互答。循半山石徑1里許,山巔上有克螞塘寨。寨後有溶孔石林。其石空靈剔透、墨青若黛。有一巨石,如筆架狀,又似雞冠。其形上大分為兩岔,下小有如神龕之基座凸凹相吻。四周空懸,風吹動搖。青峰石林下有一窟,大股泉水汩汩而出,不出30米即跌落下岩。岩下空凹如檐,逢有山車水碾,幾十載碾米磨麵,造福民眾。水跌下岩形成瀑布,瀑布後便是水碾,咿呀有聲,極富情趣。
東線
東線,竹園避暑,高山鬥牛,草坡馳馬。高坡場四周溶孔、石林,有如玉柱、蘑菇、帝冠。園蘇寨旁奇石相依,四時翠柏與墨青石林相間,穿越形同迷宮,情趣橫生。竹園寨,遠視綠叢點點,近觀樓台飛檐,青瓦白牆綠樹。寨外300米,有虎場,為鬥牛之所,七月逢寅,山民牽來“角牛”,抵角相鬥,觀者成千上萬。過虎場,行3里到雲頂草場,廣袤緩丘,無邊無際際。草叢中,山雞振翅,狡兔尋窟。跨烈馬,搭弓箭,遊獵圍獰,其樂無窮。山頂有“天池”如鏡。池中鴨鵝成群,白鷺點點。苗寨竹園草舍,苗女舂碓、推磨、篩米、簸糠、績麻、織布、刺繡、縫紉,自種自製,自用自食。山巔雲霧繚繞,時卷時舒,縹緲如有仙人居住。夜晚,篝火熊熊,或烤一腿野兔、山雞,或歌一曲先民古調,赤足蹈木鼓舞,放量喝牛角酒,使人頓忘境外的塵囂。
西線
西線,游洞堡,觀瀑布,望懸棺,苗族迎送賓客旅遊線。含地下洞堡(水塘)、擺弓岩(水塘)、苗寨作客(松坪)、龍風洞(帔林)等景點。水塘大山位於高坡場南面,山大而腹空,溶洞頗多。山南面有出水洞,洞洞相連,洞中空曠,大廳緊連,遍地石筍石慢石鐘乳;人力所造有洞口石徑、石屋、石灶、石廄。洞深處有地下暗流汩汩而出,古代苗民住洞內,洞口石牆工整深厚,拱門築實,門牆上有巡視台、望孔、射擊眼,石門石柱石檻石樞,古樸粗獷,為數百年前先民御外敵所修的地下洞堡。逢外敵入侵,避入山洞以守為攻。下出水洞,臨擺弓岩,峽谷深陷,天開一線,自東向西有流水跌宕而下,形成36米、70米、86米共3級瀑布,奇險驚人。崖畔山茶爭艷,杜鵑叢叢,谷底卵石若洗。擺弓岩峭壁上,遙遙可見懸棺,高不可及。出谷入寨,進杉坪苗村。賓客來臨,族長率青年男女著民族盛裝迎候寨門。鐵炮、鞭炮、瑣吶、長號、銅鼓、長鼓,一齊鳴響,在一派熱烈的氣氛中喝下盛滿的牛角酒,賓主同樂,跳起歡快的蘆笙舞。擺長席,呈上民俗小吃,交杯對飲,雙杯對飲,勸酒聲、歌聲、嬉鬧聲,沸沸揚揚歡騰一個寨子。杉坪寨南去2公里,帔林村有“龍風洞”。山空似殼,洞在山中,地下暗流穿山過洞。溶洞分兩層,上層發育成熟,有打雞洞奇景。怪在下層,洞空無比,水流其間,時急時緩,急湍處如野馬脫韁,平緩處則風平浪靜。水有深淺,或沒膝而過,或深不可測。
南線
南線,古堡尋幽,洞葬藏秘,曲徑迴旋,古樹參天,林間漫步。回歸大自然旅遊線。含古堡(高寨)、洞葬(龍打岩)、林木(龍雲)。
高坡鄉南段,乃喀斯特峰林地帶。山間公路蜿蜒曲折,時左時右、忽東忽西,迂迴在大自然布列的迷宮之中。古屯堡,乃是先民禦敵之工事,築于山巔,保存完整。古堡選東西兩向建造山門,石拱門對開,兩門地勢險要,封住山頂獨路,萬夫莫開。東西地勢稍緩,因設二重門。堡內石徑、石屋、石桌、石凳、石床,一切自然天成。西巔極頂,坐西向東巨岩上生出一個“大王洞”,洞壁煙燻,斑斑人跡,為領頭寨王所居無疑。住石屋、吃烤雞、喝缸酒、鳴角號、搭弓箭、放土槍,古堡尋幽,情趣綿長。屯堡東去2里路,有溶洞乾燥空透,內中陳列棺木百十具,置於特製木架上,整齊有致,傳說已有600多年歷史,乃苗族死者安息之所,葬俗奇異。進龍打岩苗寨,可領略迎客酒、敬寨酒、情意酒、挽留酒,觀看洞葬司令歌舞表演,苗家人的善良好客,將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南去向前,穿林間山道,到龍雲村。古樹參天,峰叢林立,有珍貴的四輪香,稀有的金錢椰,獨特的甜樹,林竹蔥籠。苗寨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
暢遊苗鄉,民風淳樸,民俗保存完整:濃烈的迎送賓客儀式,歡快悲壯的跳場跳洞,輕歌曼舞的“四月八”,神秘莫測的地下洞堡,遠古的懸棺洞葬,密竹重圍的苗家山寨,獨樹一幟的苗族服飾,笙鼓喧鬧的七月鬥牛節,流動的鼓,多情的蘆笙,令人久久不忍離去。
地圖信息
地址:高坡苗族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