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性高血壓

海拔在3000m以上的地區,稱為高原地區,其特點為氣壓低,氧分壓也相應降低,易導致人體缺氧。人到達高原初期,機體對低氧產生急性應激反應,交感--腎上腺系統活動增強,血中可以促使血壓增高的生物活性物質兒茶酚胺類增多,心排血量增加,周圍小血管收縮,引起血壓升高,稱為高原性高血壓。

長期居住在高原地區的人血壓增高(特別是舒張壓增高多見),而又不存在其他致高血壓的情況,返回平原後不經降壓處理,血壓很快恢復正常時,稱為高原性高血壓。總發病率無確切統計數據,但遠高於居住在非高原地區的患病率。
高原性高血壓臨床上主要表現為一般心腦血管疾病的症狀和體徵,如心悸、氣短、心臟擴大、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等,同時伴有高壓升高,有時發生高血壓危象。其發病是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由於高原缺氧使動脈血氧含量下降,致小血管收縮、痙攣,外周循環阻力增高;缺氧致交感活性增高,心率加速,循環時間縮短;缺氧繼發紅細胞增多,致血容量及血液粘度增加;同時腎素分泌增加,腎上腺功能亢進等,這些改變均可使血壓升高,從而發生一系列臨床症狀和體徵。
對高原性高血壓的治療,除應按常規給予強心、利尿、擴血管藥物及控制感染外,還應作降壓治療。而對長期積極治療效果不明顯,或合併嚴重臟器損害者,及時轉送到非高原地區進行治療也是十分重要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