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上玉皇胎息經

高上玉皇胎息經

《高上玉皇胎息經》是道教關於修煉的經文。該經文最早由葛洪《抱朴子·遐覽》提及,被收錄於《道藏》之中,是道教“胎息派”注重煉神者的經典經書。經中敘述了神氣相互依賴作用的統一關係。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高上玉皇胎息經
  • 創作年代:東晉時期之前
  • 作品出處:《道藏》
  • 文學體裁:道教經書
  • 作者佚名
基本信息,原文,釋經文,作品賞析,

基本信息

古老的道教典籍,方士的醫書
高上玉皇胎息經,雲石居士註解。
高上者,上極無上也,言至高無上之意。玉皇,即玉皇大天尊也,玉皇統御諸天,為眾生,仙佛,萬靈之真宰。此點明此經為玉皇大天尊所言。玉皇全稱為“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玉帝”此號又為天尊有之十號之一,一切天尊皆十號具足:無上道元始、太極、高皇、光明、玉帝、正法王、大慈父、仙真師、天尊。故,經題言玉皇者,皆指天尊祖師心印也。
胎息者,指元神與真息也。非如丹經所畫之胎兒元神,此皆為譬喻,非胎息真意。何以丹經皆以嬰兒圖形以象元神,蓋元神方出,並不圓滿,陰漬尚未退盡,故以嬰兒狀之,待得圓滿,圖像便變為成人了。又因大定之狀似處胎,故以胎神名之。今筆者在此撥亂反正,特點明胎息真義。欲明胎息真義則必談此經。此經總不過百餘字,然其文約,其義微,其旨深,不可不察也。
經者,徑也,路也,乃明道之途,道無經不明也。
道藏》里所收的《高上玉皇胎息經》,作者及成書年代已無考,但在葛洪《抱朴子·遐覽》中即有著錄,可見其成書當早於東晉時期。

原文

玉皇天尊曰:
(此點明本經為玉皇大天尊親口宣說)。
胎從伏氣中結,氣從有胎中息。氣入身來謂之生,神去離形謂之死。知神氣,可以長生。故守虛無,以養神氣。神行即氣行,神住即氣住。若欲長生,神氣相注。心不動念,無來無去,不出不入,自然常在。勤而行之,是真道路。

釋經文

胎從伏氣中結
胎者,神也,此專指元神,非言識神。蓋此經專言鍊氣化神階段事,不經煉精(元精,非指男女後天精液,經血)成功,入於煉神,難知此也。氣言後天呼吸之氣也。伏氣指斷絕呼吸之氣於踵也。唯後天氣,起于海,伏於踵。故,氣不煉則不絕,體不純陽,則真定不得。大定不得,元神不出也。故言“胎從伏氣中結”,即,陽神必在後天氣斷絕後方可真凝。至於如何煉斷後天之氣,如何成就純陽之體,此前階煉精化氣及七日過關服食階段事,此不多論。
氣從有胎中息
下句“氣從有胎中息”,指元神顯現,則後天氣斷,元神不凝則後天氣必未斷。故,此兩句點明元神與後天氣之關係也,後天呼吸氣不斷,神不出;神不出,則後天氣未斷。故而,那些後天呼吸尚存之人言已出陽神了,可以休矣。此皆後天識神作用罷了。
氣入身來謂之生
前兩句之“氣”字皆言後天呼吸之氣。此句之“氣”指先天真一之氣。故,經不得師傳則不明,因經以字錄,字同義不同之事,比比皆是,無有實證,難解經義也。先天真一之氣,常鎮身中,則不死,故言生。生者,生生不已也。人生之後,此先天氣時有發動,然皆順欲而散,不得凝而圓滿。故人生老病死,無有已時。先天氣存則命存,先天氣散則命亡。故言“氣入身來謂之生”。何以令氣(先天真一之氣)入身中呢?一靜字而已矣。紫陽翁言“道自虛無生一氣”也。
神去離形謂之死
前節言“氣入身來謂之生”,此節言“神去離形謂之死”,欲解此句,必先明神氣之關係也。蓋常人之神,皆識神(陰神)用事,不得先天真一之氣點化,陽神(元神)不出,則人之精力隨識神用心外物而漸漸消散,散盡則死,死則魂飛魄散,故言“神去離形謂之死”也。故而,欲識神滅,元神出,轉識成智,必得先天真一之氣來點化,亦即丹經所謂“取坎填離”也。坎中一陽,乃太陽真氣,此乃“點石成金”之金丹也。然此太陽真氣,不煉則不全,不全則不足以點化識神而圓滿陽神。故必有“煉精化氣”一著功夫,先天未損者,可省去此一節功夫。然方今之世,能全真入道者,少之又少,此節功夫更不可少。故此句亦可解為“氣(先天氣)去離形謂之死”。
知神氣,可以長生。
此節言,元神元氣乃修行之本,修行不明神氣,即不明性命。不能和合元神元氣,則不可得長生之效。
固守虛無,以養神氣。
神虛炁方凝,心虛心自平和,非如此,先天真一之炁不可久住。然欲要神虛,必先凝神,以神日日隨外緣而散蕩故。蓋吾人平日運心動念,應理萬事,神昏氣濁,不凝神不足以斷絕外緣,不凝神不足以調藥開關。故神凝則神不馳於外物,而外物反為我所伏,自然清靜自然,天地皆歸。谷空方可容炁,所謂道自虛無生一炁也。故神氣合自虛極靜篤始。
此乃本經最要之訣。蓋虛無者,即是致虛守靜,更立玄牝之法。虛者虛其心,無者無其身,虛其心則神自清,無其身則氣自靜,能清能靜,神氣自養矣。然此非一賦可幾者,必朝斯夕斯,動靜一如,方能有成。故曰固守,言不可須臾相離,一刻怠忽也。
老子曰:“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素問·上古天真論》日:“恬憺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神行即氣行,神住即氣住。
此節點明神炁關係也,神者,意也,性也。然性有本性,有氣質之性。常人總一氣質之性用事,妄想分別追逐外緣,先天之炁亦隨之而化為後天運作之氣而流失於外,如是則障礙本性,元神不得清矣。故欲炁住,復現圓滿法相,必要神住,使氣質之性消弭而本性湛然清虛,則先天之炁自然發生且堅固永鎮。如是則未漏之體自然得生聖胎,而已漏之人可進入六侯煉丹矣。
此言神之與氣,是一非二。無氣則神無依,無神則氣無主。神既為主,故神動即有氣動,神不動,則氣亦不動,如影之隨形。經雖明言神氣並舉,陰陽兩列,然修道之功,惟在陰陽合一,而固守虛無,即是致虛極,守靜篤,又為合一之手段也。
若欲長生,神氣相注。
注者,合也。修長生者,以及修金丹者,比要神氣相抱,凝神入氣,方達妙境。丹法總一凝神入氣爾,別無他訣。煉精化氣有煉精化氣之凝神入氣穴,鍊氣化神有鍊氣化神之神氣相抱,煉神還虛有煉神還虛之大定真空,夫神氣不離,仙道得矣。
神氣合一而定,即是此節之旨。蓋神行氣行,氣行精敗,形因之衰矣。惟神凝氣定,形隨以泰,自然長生。 張三豐《道言淺說》曰:“大凡打坐,須將神抱住氣,意系住息,在丹田中,宛轉悠揚,聚而不散,則內臟之氣與外來之氣,交結于丹田。日充月盛,達乎四肢,流乎百脈,撞開夾脊雙關而上游於泥九,旋復降下繹宮而下丹田,神氣相守,息息相依,河車之路通矣。功夫到此,築基之效,已得一半矣”。
心不動念,無來無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
此節點明神氣想抱,鍊氣化神之火候也。練氣化神乃用大周天,大周天者無間周天也,以其無斷續處,渾然一圓。至此則神氣來去俱泯,出入不惹,無內無外,混穆一真,自然常清靜矣。護持不退,陽神自現,然無得煉精化氣之果,只出陰神爾。
心不動念,無來無去,即是心定神凝之功。豈特無來無去,直須絕對待,離二邊, 空三際,如如長住,住無所住方是。心不動則氣不動,故繼之以不出不入,自然常住,是氣無出入,息滅盡定,心氣不二矣。
勤而行之,是真道路。
能知此守而不失,方得修真之真徑,飛升之梯櫈。
胎息經》自始至終不離神、氣二字,有神有氣則相守,忘神志氣則入虛,功夫由淺入深,而效驗則步步不同。學者如能恪守勿失,勤而行之,則柔氣功之道盡在是矣。

作品賞析

胎者胎其神,息者息其氣。胎字是指神之泰定,不動不搖,不憂不懼,不思不想,如嬰孩之處母腹。息字是指粗氣絕滅,外氣不行,氣既不行,自然百脈衝和,一片光明。氣猶水也,神猶月也,月動由於水漾,神搖由於氣牽。水澄則月明,氣定則神慧,神氣相抱,達於大定,而內丹自成,故曰“胎息”。
胎從伏氣中結,氣從有胎中息。舉凡生物,莫不有氣,而命即寓於氣之中,凡生物之所以有知覺、運動者,莫非氣之運用也。無氣則不能動,自成死物矣。凡蠢蠢者莫不含靈,靈者神也,而性即藏於神之內,無神以主,則有如木石,非死而何?故知人身之所以生者,氣與神也。惟是此氣與神,稟之於天,而又受天之陶鑄,《黃帝陰符經》所謂天地萬物之盜,及古哲雲,天與之,天復取之,失其氣,氣盡而死也,皆指此。 知神氣可以長生,固守虛無,以養神氣。
胎息經》是我國古代氣功文獻中的精品。胎息二字,胎是聖胎,乃真神所結:息是真息;乃內外呼吸氣停(真息無息)所成。只此二字,已明明指出神之與氣,互相對待,互為其根。神屬陰,喻之為汞;氣屬陽,喻之為鉛,此是本身之陰陽。神是性。氣是命,性不離命,命不離性,二者是二是一,即是性命雙修。故虛靖真君日:“神是性兮氣是命”。曹文逸仙姑曰:“我為諸公說端的,命蒂從來是真息”。
經首二句,“胎從伏氣中結,氣從有胎中息”。話是兩句,事只一端。前句言神(胎即是神之喻),後句言氣。而神氣合修之主旨,專在“伏氣“二字,乃是修習之手段。氣如何伏?又專在“凝神”。故虛靖真君說:“神不外馳氣自定”。並且經中言神氣之重要, 有“氣入身來為之生。神去離形為之死”句;言神氣之互根,有“神行則氣行,神住則氣住”句;言修習之方法,有“固守虛無,以養神氣”和“若欲長生,神氣相注”句。虛是虛其身,無是無其氣;曰養則不是勉強造作,而是自然而然,兩者相注如水乳交融。反反覆覆,都只是神氣二字,真可謂“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也。
總上可知:“胎”是比喻心神能安住不動,也就是出生定力。道家謂之為內丹或陰丹,須已擺脫了身外的呼吸和身內臟器功能,即一切氣化之氣的干擾方能形成。到了那個境界,是為“伏氣”。就是自然地不覺有內外呼吸之痕跡,而唯一神獨耀,故曰“胎從伏氣中結”。在此聖胎凝結之同時,內外氣息亦自歸於寂滅,故曰“氣從有胎中息”。古仙曰:“脈住氣停胎始結”,陳泥丸祖師曰:“我昔功夫行一年;六脈已息氣歸根,有一嬰兒在下田,與我形貌亦如然。”皆可為證。
還有必須知道的,玉蟾仙翁曰:“昔日遇師真口決,只是凝神入氣穴”。氣穴,一般都指為臍下之下丹田。實際上所謂氣穴,我得真師指授,乃是在靜定之中,真神與真氣相依相抱而合一;換句話說,即是以氣為穴而神凝之,所謂“神入氣中, 如在深穴之內”者是也。善乎閔一得真人之言曰:“圓虛圓寂,圓清圓和,何內何外?何有何無?生生化化。一付如如,還返妙用,如斯如斯,成身內身,是名真吾”。此種高級層次功夫的行持,是不拘行住坐臥,只要能祛除一切雜念妄想,不思過去未來,惟用現前一念,將全身放鬆,與整個宇宙太空法界融為一體,則氣自養。如是薰習既久。自見“靈光獨耀,迥脫根塵”矣。
總之,《胎息經》之所指示者,乃是直接從神氣人手,一而不是在後天幻軀上去糾纏。這符合於老子“外其身而身修,忘其形而形存”之旨,亦符合於《譚子化書》“忘形以養氣”之訣,故在古代氣功中,乃是比較高級的層次,除了真正人元丹法乃依同類陰陽而修外,此則是本身陰陽亦通虛空陰陽之唯一可靠而無偏倚之大道,至簡至易,至聖至神者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