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程頤提出的體用觀的命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體用一源顯微無間
- 提出者:程頤
北宋程頤提出的體用觀的命題。
北宋程頤提出的體用觀的命題。戰國時的荀子始以“體用”二字並舉:“萬物同宇而異體,無宜而有用為人,數也。”(《荀子·富國》)這裡的“體”指形體,“用”指功用,但未言及體與用的關係,把體與用相連,用為哲學範疇則始於玄學。魏...
"體用一源,顯微無間"程伊川的理一本思想研究 "體用一源,顯微無間"程伊川的理一本思想研究是一本2017年出版的圖書,由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
“體用一源,顯微無間”(《易傳序》)。體用是無先後的,“鹹恆,體用也。體用無先後”(《河南程氏遺書》卷十一)。二程雖強調“體”之真實無妄,但他們所謂的“實體”一般指觀念性的東西,如理、道、仁、忠等,所以他們的體用...
體用一源,顯微無間。”所謂體就是“微”,所謂用就是“顯”。而“微”就是理,“顯 ”就是象。他認為理乃是深微的基礎。“一源”即是“一本”。“體用一源”就是說體用是相互統一的,並非彼此分離的兩個根本。程頤又講:...
程頤受王弼、胡瑗、王安石以義理治《易》的影響,提出“體用一源,顯微無間”的理學命題,認為無形的理,寓於有形的象中,理與象即是理與事的體用關係。易象反映天地萬物之物象,易理別概括了天地之理。理不僅是天地萬物的根本,也是...
“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標貼出個心之體用來。程子因而就說個“體用一源,顯微無間”,包括這兩句。“有朋自遠方來”,與“天下歸仁”之旨同。“活潑潑地”只是活動,指鳶魚也。便見得理氣,說得面前活動,如顏子“...
從周敦頤的“無極而太極”,張載的“太虛即氣”,到程朱的“體用一源,顯微無間”,陸王的“宇宙是吾心”的心體物用論,都汲取了王弼玄學體用論的思想方法。【竹林時期】代表人物:嵇康 重要著作 :《聲無哀樂論》,《養生論》,...
然而書中雖多俗人俗事,讀來卻不覺其俗,反有超然出塵的雅韻,更為難得的是張岱散文的詩意並不僅僅浮於表面流於形式,而是有著豐厚的底蘊,甚至是他堅守人格的精神力量,可謂是“體用一源,顯微無間”。行文立意 《陶庵夢憶》的...
費是隱之流行處,隱是費之存主處,體用一源,顯微無間。如陰陽五行流行發生萬物,費也;而其所以化生之機,不可見者,隱也。矯輕警惰,只當於心志言動上用力。須是盡去舊習,從新做起。張子曰:“濯去舊見,以來新意。”余在...
體用一源,顯微無間,觀會通以行其典禮,則辭無所不備。……予所傳者辭也,由辭以得其意,則在乎人焉。」在程頤的體會下,象是明顯可見的,理是隱微難知的。懂得推辭考卦,就可了解易變的道理,進而掌握易象與易占。故程頤...
第六節 體用一源 顯微無間 第六章 蘇軾蘇轍“推闡理勢”的政治哲學 第一節 蘇軾蘇轍的人格 第二節 蜀學之駁雜與一以貫之 第三節 蜀學的思想邏輯 第四節 蜀學與儒道思想 第五節 蘇軾《東坡易傳》的政治哲學...
自形以下即謂之器矣,蓋其囿於陰陽,靜而無動,動而無靜,所象之物,成形而滯於形者矣。不分道器,則混精粗於一矣;不知上下,則歧有無而二之矣。故曰:“道亦器,器亦道,體用一原,顯微無間。”今分源體要終發明,...
不起不滅,心之體;方起方滅,心之用。體用一源,顯微無間,能操而長存者,動亦存,靜亦存,雖百起百滅,心固自若也。”又說道:“放而不知求者,靜亦亡,動亦亡,燕居獨處,似系馬而止也。事至物來,視而不見,聽而...
以佛氏的義學和禪學為助發,做到了會通儒佛,體用一原,顯微無間。“義理名相論”命題的提出與探究,既是馬一浮實現從分析名相到排遣名相的義理之學的結晶,也是要給來學指示一條達至最終派遣名相的觀念與途徑。泰和、宜山兩《會語》...
本章是本書的主幹部分,揭示了二程哲學思想中的同與異、合與分及其所達到的理論思維的腐度,具體概況為以下幾個方面:一,顯微無間,體用一源:二,百理俱備,元無少欠;三,天人一奉,仁包萬物;四,福善禍淫,自有相合: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