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用一源顯微無間

 北宋程頤提出的體用觀的命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體用一源顯微無間
  • 提出者程頤
戰國時的荀子始以“體用”二字並舉:“萬物同宇而異體,無宜而有用為人,數也。”(《荀子·富國》)這裡的“體”指形體,“用”指功用,但未言及體與用的關係,把體與用相連,用為哲學範疇則始於玄學。魏王弼提出以“無”為世界本體的觀點,“雖貴以無為用,不能舍無以為體也”(《老子注》)。唐崔憬在《周易探玄》中則以“形質”為體,以形質之“妙用”為用,“凡天地萬物,皆有形質,就形質之中,有體有用。體者,即形質也;用者,即形質上之妙用也”。體用範疇亦為佛學家所普遍使用。程頤從理學本體論觀點出發,第一次提出理學的體用觀。其《易傳序》說:“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體用一源,顯微無間。”(《河南程氏文集》卷八)這裡的“理”指宇宙變易的“所以然”之道或“性命之理”;“象”指用以表示“理”的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象。“理”是無形的,幽而不明,故稱“至微”;“象”是有形的,顯而易見,故稱“至著”。理比象更根本,理是體,象是用。象以理為本原,體與用皆源於本體之理,故稱“一源”。同時,理與象、體與用又彼此緊密結合,不可分離。理寓於象中,因象而顯,故可“因象以明理”、“假象以顯義”(《伊川易傳》卷一),即無形的理通過有形的象而顯現。“顯”和“微”是統一的,故稱“無間”。這是一種體用統一的辯證觀點。程頤“體用一源”的思想為宋明理學家和心學家所繼承和發揮。南宋朱熹說:“體用一源,顯微無間。蓋自理而言則即體而用在其中,所謂一源也。自象而言則即顯而微不能外,所謂無間也。”(《朱子文集·答汪尚書》)明王守仁也說:“即體而言用在體,即用而言體在用,是謂體用一源。”(《傳習錄》上)理學體用論就是以“體用一源”說為核心觀念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