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格聲調

體格聲調是中國古代美學用語。為對詩歌藝術特性的基本概括。體格指詩歌的意境、風格和藝術特徵,聲調指詩歌的音律節奏。南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辨》;“詩之法有五:日體制,日格力.日氣象,口興趣,日音節。”其中已含有這一思想.明李夢陽將體格聲調作為其復古詩論的中心,提出:“高古者格,宛亮者調,沉著雄麗,清峻閒雅者才之類也,而發於辭”《駁何氏論文書》)。強調從篇章的結構、修辭、音調等方面刻意摹擬古人。

明胡應麟在《詩藪》中對體格聲調作了進一步闡發,他所論的“體”,指“三,四、五言,六、七、雜言,樂府、歌行,近體、絕句”,即詩歌的不同體制;所論的格,指“高卑、遠近、濃淡、淺深、巨細、精粗、巧拙、強弱”,即詩歌在不同時代所具有的獨特氣象;所論的調,指“飄逸、渾雄、沈深、博大、綺麗、幽閒、新奇、猥瑣”,即詩歌各種類型的風格。認為體格聲調包含“章法、句法、字法、才情、格律、音響、節奏”(《詩藪·外編》一)等方面,其重點在於音律,強調“律詩全在音節,格調風神盡具音節中”(詩藪-內編》卷五)。為調和格調與神韻,又提出“興象風神”,把格調比作水和鏡,把神韻比作水中月和鏡中花,“必水澄鏡朗,然後花月宛然”(同上).胡應麟論體格聲調,較李夢陽等人切實具體,具有較大的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