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症實驗診斷

骨質疏鬆症實驗診斷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以骨密度降低和骨組織微結構破壞為特徵,導致骨質脆性增加和易於骨折的代謝性疾病,達到診斷骨質疏鬆的低骨量標準,但沒有臨床症狀或骨折發生,稱為骨質疏鬆。測定血、尿的無機鹽及某些生化指標有助於判斷骨代謝狀態及骨代謝更換率的快慢,對骨質疏鬆症的鑑別診斷有重要意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骨質疏鬆症實驗診斷
  • 檢查內容:骨形成指標、骨吸收指標等
檢查內容,

檢查內容

1.骨形成指標
(1)骨性鹼性磷酸酶:鹼性磷酸酶(ALP)是一種含鋅的糖蛋白,廣泛存在於人體各器官組織中。人體各組織ALP同工酶可分為三大類,即胎盤ALP、腸ALP和肝/骨/腎ALP同工酶。血清骨性鹼性磷酸酶(B-ALP)在反映成骨細胞活性和骨形成上則有較高特異性,並優於骨鈣素。成骨細胞中ALP活性高,當成骨細胞活躍時,可見血清中ALP活性增高,故ALP活性傳統地被用作骨更新的指標。原發性骨質疏鬆症中骨鹼性磷酸酶水平一般在正常範圍,骨折後數月鹼性磷酸酶活性水平常有增高。
(2)骨鈣素(OC):是骨骼中含量最高的非膠原蛋白,占骨組織中非膠原蛋白的15%~20%,占總蛋白的1%。由成骨細胞分泌,受1,25(OH)2D3調節。通過骨鈣素的測定可了解成骨細胞的動態,是骨更新的敏感指標。骨鈣素是成骨細胞合成並分泌的,比較穩定,不受骨吸收因素的影響,正常值為4.8~10.2ug/L。血清骨鈣素上升可見於骨代謝更換率上升的疾病,如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畸形性骨炎;輕度升高可見於老年性骨質疏鬆症;骨鈣素明顯升高可見於絕經後骨質疏鬆。
(3)血清Ⅰ型前膠原羧基端前肽(PICP):是成骨細胞合成膠原時的中間產物,也是反映成骨細胞活動狀態的敏感指標。PICP升高可見於畸形性骨炎、骨腫瘤、兒童發育期、妊娠後期,老年性骨質疏鬆症PICP變化不明顯。
2.骨吸收指標
(1)尿羥脯氨酸(HOP):是體內膠原代謝的終產物之一。既能反映骨吸收,又可反映骨更新的指標,受飲食影響較大,收集24小時尿之前,應進素食2~3天。HOP顯著升高可見於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畸形性骨炎及骨轉移癌等。HOP顯著降低可見於甲狀腺功能減退、侏儒症。絕經後骨質疏鬆症HOP升高,老年性骨質疏鬆症HOP變化不顯著。
(2)尿羥賴氨酸糖苷:是反映骨吸收的指標,比尿羥脯氨酸更靈敏。老年性骨質疏鬆症可能升高。
(3)血漿抗酒石酸鹽酸性磷酸酶(TRAP):主要由破骨細胞釋放,是反映破骨細胞活性和骨吸收狀態的敏感指標。TRAP增高可見於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慢性腎功能不全、絕經後骨質疏鬆症、畸形性骨炎等。老年性骨質疏鬆症TRAP增高不明顯。血漿TRAP降低見於骨吸收降低的疾病,如甲狀旁腺功能降低。
(4)尿中膠原吡啶交聯或Ⅰ型膠原交聯N末端肽:是反映骨吸收和骨轉移的指標,較HOP更為特異和靈敏,方法簡便、快速。老年性骨質疏鬆症增高不顯著,絕經後骨質疏鬆症可顯著升高。
3.血尿骨礦成分的檢測
(1)血清總鈣:正常值2.1~2.75mmol/L。老年性骨質疏鬆症血鈣一般在正常範圍。
(2)血清鎂:鎂是體內重要無機鹽,人體50%的鎂存在於骨組織,低鎂可影響維生素D活性。腸道對鎂的吸收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絕經後及老年性骨質疏鬆症血清鎂均下降。
(3)血清無機磷:絕經後婦女骨質疏鬆症血磷上升,可能與雌激素下降、生長激素上升有關。老年性骨質疏鬆症血磷一般正常。
(4)尿鈣、磷、鎂的測定:尿鈣、磷、鎂的測定是研究骨代謝的重要參數,通常測定包括24小時尿鈣、磷、鎂,空腹24小時尿鈣、磷、鎂及每克肌酐排出的尿鈣、磷比值。老年性骨質疏鬆症尿鈣、磷在正常範圍,尿鎂略低於正常範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