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豎子摘蒼耳

《驅豎子摘蒼耳》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此詩寫作者叫童僕摘卷耳草的事。全詩分三段。開頭八句為第一段,敘述摘蒼耳的緣故;中間八句為第二段,敘摘蒼耳及食蒼耳之法;最後八句為第三段,由自身說到人民和整個社會,是作詩的本旨。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驅豎子摘蒼耳
  • 創作年代盛唐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 作者:杜甫
  • 創作地點:夔州(今重慶市奉節縣)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創作背景,點評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驅豎子摘蒼耳
江上秋已分,林中瘴猶劇⑵。
畦丁告勞苦,無以供日夕⑶。
蓬莠猶不焦,野蔬暗泉石⑷。
卷耳況療風,童兒且時摘⑸。
侵星驅之去⑹,爛熳任遠適⑺。
放筐亭午際⑻,洗剝相蒙冪⑼。
登床半生熟⑽,下筋還小益⑾。
加點瓜薤間,依稀橘奴跡⑿。
亂世誅求急,黎民糠籺窄⒀。
飽食復何心?荒哉膏粱客⒁!
富豪廚肉臭,戰地骸骨白⒂。
寄語惡少年,黃金且休擲⒃!

作品注釋

⑴豎子,此指童僕。蒼耳,即卷耳,形似鼠耳,叢生如盤。
⑵秋已分,即已秋分。瘴猶劇,瘴熱還很厲害,是說天旱。
⑶畦丁,園丁。杜甫這時請了幾個僱工。因秋旱,早晚食物缺乏,所以說無以供日夕。
⑷這兩句是說野生的東西不因旱而焦枯,還是長得很繁盛。
⑸不但可供食,而且可治風疾(杜甫有此病),所以說“況”。且時摘,且及時往摘。
⑹侵星,星還未落時。
⑺爛熳,是無所拘束。任遠適,任憑到遠處去摘。
⑻放筐,指歸來說。亭午,正午。
⑼洗其土,剝其毛。冪,音覓。浦起龍注,“相蒙冪,乃信手堆放之謂,不必以冪字作覆食巾實用。”
⑽凡放置器物之架,古人多日床,如筆床、墨床、琴床、笛床之類。登床,猶登俎,放在食盤裡拿上飯桌。半生熟是半生半熟,取其脆。
⑾筋,即筷子。以蒼耳供食,原出不得已,所以只說是“還小益”。
⑿加點,是說攙用一點蒼耳在瓜茬裡面。古人多用橘調和食味。杜預《七規》:“庶羞既異,五味代臻,揉以丹橘,雜以芳鱗。”又種橘可以發財,故李衡有“千頭木奴”的話。庾信詩:“甘橘萬頭奴。”這裡只是用它的字面。依稀,猶仿佛。把蒼耳比橘奴,也是一種幽默的說法。
⒀誅求,是殘酷的剝削。籺,音核,是一種粗屑。窄,不夠,是說連糠籺也吃下上。
⒁這是痛罵一班官僚地主的話。荒,荒唐、荒謬。哉,感嘆詞。
⒂這兩句和“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用意和造句都差不多,但各有其特定的時代內涵,此詩作於安史之亂的寸年以後,人民多死於戰爭,故特提到“戰地”。
⒃末二句是教訓。惡少年也就是膏粱子弟。黃金且休擲,不要揮金如土。擲,拋擲。亦可解作賭錢。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杜甫晚年,大約是唐代宗大曆二年(公元七六七年)在夔州(治今重慶市奉節縣)所作。蒼耳,又名卷耳、地葵、進賢菜,屬菊科植物,生於荒地及路旁,比處可見。唐朝人多摘新鮮蒼耳,用作蔬食。蒼耳子可做豬的精飼料。

點評鑑賞

這首詩是詩寫作者叫童僕摘卷耳草的事。對於這樣一件小事,杜甫也會想到廣大的人民身上去,足見他那種“窮年憂黎元”的精神。
後村詩話》:
《摘蒼耳》篇……公雖羈旅奔竄,一飲啄間,不忍自求溫飽,侵星驅出摘采者,不知是畦丁或蒼頭,詩但云“童兒”,往往是宗文兄弟爾。
杜臆》:
說到“黎民糠籺”,知公寄意更遠,雖食卷耳,甘之如飴矣。……“加點瓜薤間,依稀橘奴跡”,蓋古人用橘以調和。
讀杜心解》:
此詩前都從歲旱畦荒發意。只中八句,詳制食之法。然曰“小益”,曰“依稀”,亦不得已而供之耳,非真美蒼耳之功也。故後段推開寄慨。其曰:“亂世”、“骸骨”、從歲旱推出一層。其曰:“誅求”、“糠籺”,從畦荒推出一層。
杜詩鏡銓》:
邵云:亦是髯蘇、山谷濫觴。寫頑童如畫,亦見難摘(“侵星”二句下)。又開出大議論(“亂世”四句下)。
張云:峽中諸五言詩蕭瑟暗淡,兼往往有人道語,大抵子美所至之地,精神意思能與其山川元氣冥合,所以造極淵微,諸詩乃適與夔、巫蕭森之境相副耳。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杜甫像杜甫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