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雙禮

馮雙禮,大明慶陽郡王,陝西綏德人。明末農民起義軍張獻忠部將,為大西五軍都督之一。張獻忠死後,隨孫可望等聯明抗清。永曆十一年(1657),與白文選馬維興脫離孫部,歸附李定國。清兵入滇,晉王李定國西撤,馮雙禮入蜀,被部將狄三品挾持降清。

基本介紹

  • 本名:馮雙禮
  • 所處時代:明末清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陝西綏德
  • 出生時間:不詳
  • 去世時間:不詳
  • 主要成就:抗清
  • 爵位:興安侯→興國公→慶陽王
早年經歷,聯明抗清,可望內訌,窮途末路,

早年經歷

馮雙禮與白文選一起參加張獻忠的農民起義,最早是張獻忠大西國五軍都督之一(五軍都督王尚禮、白文選、馮雙禮、馬元利、張化龍),馮雙禮為定北將軍艾能奇部將。

聯明抗清

張獻忠死後,隨孫可望進入雲南,聯明抗清之後負責收編貴州的明朝官軍以及恢復貴州各地的生產。
1651年(永曆五年)四月,孫可望派馮雙禮等率領馬兵一萬餘名、步兵數萬、戰象十餘只,大舉由黔入湘:一路由銅仁、麻陽,一路由平溪、便水,一路由大小梭羅,合攻沅州(今湖南芷江)。清沅州守軍三營合計只有三千士卒,退入城中,被“圍如鐵桶”。四月十五日,馮雙禮命令明軍奮勇攻城,當天就占領了沅州,活捉清將鄭一統、知州柴宮桂。馮雙禮等攻克沅州後,移兵上攻辰州(府治在沅陵),因清朝辰常總兵徐勇防守甚嚴,未能得手。清廷委任的掛剿撫湖南將軍印續順公沈永忠領兵二萬,竭力支撐,雙方在一段時間裡呈膠持狀態。到1652年(永曆六年)四月,李定國率部由貴州進入湖南,會合馮雙禮部於五月中旬進攻靖州。清續順公沈永忠派總兵張國柱領兵八千名往援,在靖州陷入明軍重圍。經過短暫的交戰,清軍大敗,損失官兵五千一百六十三名(其中滿洲兵一百零三名)、戰馬八百零九匹,幾乎全軍覆沒,張國柱率殘部於二十二日“踉蹌奔回”明軍趁勝攻克靖州、武岡州。在這之後不久受封興國侯。同馬進忠白文選等人參與周家鋪之戰。劉文秀東攻湖廣,馮雙禮也隨軍,只是這次戰役沒有戰果。

可望內訌

孫可望進攻昆明前封馮雙禮為興安王,命其留守貴州,等孫可望敗回貴陽,命留守大將馮雙禮帶兵把守威清要路,並同他約定如果劉文秀追兵到來即連放三聲號炮報信。馮雙禮已經知道孫可望兵敗如山倒,出師時貔貅十萬,返回貴陽只剩隨從十五六騎,因此他決定改弦易轍,不僅不幫助孫可望穩定貴州局勢,反而在劉文秀追兵尚未到達之時就下令連放三炮。可望聽見號炮,以為追兵已到,連忙帶著妻兒和隨從出城東奔投降清朝。因為反正有功勞由興國侯受封慶陽王。

窮途末路

在貴州迎戰清軍大多不利,幾次反攻也不能奏效,因此李定國下令明軍全部撤回雲南,接著又火燒北盤江上的鐵鎖橋,留馮雙禮斷後,清軍砍木編成竹筏渡江擊敗馮雙禮,貴州徹底陷落。馮雙禮退回昆明再入四川建昌地區,本意是避開清軍主力,轉入敵後,會同夔東十三家的軍隊另創局面。由於勢力孤單,夔東十三家反攻重慶之戰又失敗,導致各地明軍軍心不穩,部將狄三品叛變,挾持馮雙禮投降清朝。下面是吳三桂給清廷的奏疏以及回覆:
順治十六年四月二十七日“平西大將軍平西王吳三桂奏報:大兵克滇之後,偽慶陽王馮雙禮同偽德安侯狄三品等遁走四川建昌衛。臣再三招徠,雙禮執迷不從。狄三品等用計執之以獻,並繳偽慶陽王金印一顆、大將軍金印一顆、金冊一副、敕一張。雙禮或俘解來京,或軍前正法,伏候聖裁。
得旨:覽王奏,計擒偽王馮雙禮,具見王籌畫周詳,指授得宜,預伐狡謀,克奏膚功,朕心嘉悅。狄三品等遵諭效力,擒逆來獻,誠悃可嘉,並敖一鳳俱著從優議敘具奏。馮雙禮附逆梗化,大軍所至,不即投誠,竄跡入蜀,本當正法,但今既就擒,殺之無益,姑免死,昭朕好生之心,著押解來京安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