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孟顓

馮孟顓

馮孟顓(1886年-1962年),名貞群,字孟顓,一字曼孺,號伏跗居士、成化子、妙有子,晚年自署孤獨老人。原籍浙江慈谿,從先祖遷居寧波市區水鳧橋畔。

基本介紹

  • 本名:馮孟顓
  • 別稱:名貞群,字孟顓,一字曼孺,號伏跗居士、成化子、妙有子,晚年自署孤獨老人
  • 出生時間:1886
  • 去世時間:1962
  • 主要作品:《鄞范氏天一閣書目內編》
  • 主要成就:利用當時軍閥混戰,廢科學、興學校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人物故居,地理位置,建築格局,

人物簡介

馮孟顓(1886年-1962年),名貞群,字孟顓,一字曼孺,號伏跗居士、成化子、妙有子,晚年自署孤獨老人。原籍浙江慈谿,從先祖遷居寧波市區水鳧橋畔。17歲時,中光緒壬寅科,補寧波府學生員。1932年任鄞縣文獻委員會委員長,從事表彰先賢、保護文物等工作。先生自幼好學,矢志攻讀,後繼承其父“求恆齋”遺書2000冊,乃“屏棄嗜欲,節衣縮食,搜訪古籍”,利用當時軍閥混戰,廢科學、興學校,社會風尚以為古籍已瀕臨無用之際,精心蒐集明清以來寧波諸家私人世故書樓輾轉流散之籍,“羅列室中,手披目覽,脫誤蟲傷,即為修補”。經60年積累,先後整理古籍近11萬卷,碑刻533種,編纂《鄞范氏天一閣書目內編》等,重修黃梨洲先生講學處白雲莊,參與編輯《四明叢書》。

人物生平

伏跗室伏跗室
1947年任《鄞縣通志》編纂,修輯《文獻志》人物、藝文兩編。解放後為浙江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寧波人民代表會議特邀代表、市政協委員、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委員,積極參加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在先生的藏書中以善本居多,比較珍貴的有宋刻本《名臣碑傳琬琰之集》、元刻本《春秋屬辭》、《樂府詩集》、明刻本《劉隨州詩集》等。尤為罕見的是名人手稿,如全謝山眉批的《結綺亭集》、姚梅伯的《姚復莊詩文稿》抄本,史榮的《李長吉詩注》稿本以及張麟淑手稿《李、杜、韓、白四家七古》等。
馮孟顓手跡馮孟顓手跡
《鄞范氏天一閣書目內編》,馮貞群病故。彌留之際,囑其家屬將伏跗室藏書財產全部無償捐獻給國家。總計藏書3367種,3734部,31045冊,109746卷,其中善本426種。另有碑貼533種。當時寧波市人民委員會為表彰馮孟顓愛護歷史文物、保護地方文獻之功績,特發給其家屬獎金和獎狀,並在其故居專設“陳列室”與伏跗室一起,定期對外開放。爾後,馮氏家屬繼續發揚愛護祖國優秀文化遺產,保護地方文獻之精神,將全部獎金轉贈與伏跗室作為保護古籍費用。文化大革命期間關閉。1986年11月,市政府決定把伏跗室從天一閣劃出,設立伏跗室文物保管所,2005年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此藏書樓現由天一閣博物館全面負責管理日常工作。

人物故居

地理位置

馮孟顓故居位於寧波古城的西北角側,海曙區孝聞街91號。故居前臨孝聞街,北界永壽街,該地原東、西、北河道縱橫,現雖不見水面,但仍保留著一片明清時期的官宅民居,高牆深巷,系寧波城區內為數不多的歷史文化保護區之一。故居坐西朝東,東隔孝聞街有“萬氏別第”,系明都督萬邦孚後人的居宅;北隔永壽街由東至西有明府第、林宅、元戎第等等官第。故居原系清晚期一縣官的住宅,由前後兩幢三合院組成的傳統木結構建築,著名的畫家、篆刻家趙叔儒曾居此宅。後馮家購得宅第的前幢三合院作為居家,馮孟顓先生又將正屋樓上闢為藏書樓,廂房內設書房,顏曰“伏跗室”,為族叔馮君木先生所命名。“伏跗”之名源於《文選》中王延壽的《魯靈先殿賦》“狡兔跗於柎側”,意為“伏處鄉里不求顯,而致力於學”。2005年2月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格局

現伏跗室由大門、正屋及南北廂房、偏屋等組成。因地形關係,南北兩屋角不在一條直線上,南側角往西縮。四周有青磚斗牆護圍,大門朝東,設在中軸線上,為牌樓式,上為泥鰍脊,中有素麵字牌,上下出有條磚線腳,兩旁有垂花柱,略有磚雕等裝飾,雙扇木門,較為樸實。進門為一小空間,正對著為二門,南側設有門房,通過二門才進入宅院內,這種格局在寧波其他民居中並不多見。正屋為五間兩弄樓房,小青瓦重檐硬山式,有前廊,樓上為藏書之處。現樓下明次間闢為陳列室。明間檐下懸“馮孟顓先生紀念室”匾,廊柱掛白底黑字楹聯,上聯“有滿屋藏書古為今用”,下聯“是當代宿學人以文傳”,系沙孟海先生手筆。明間檐柱懸板對,上聯“集鄉邦遺著充棟汗馬真事業”,下聯“承庠序餘風傳知解惑古先生”,落款“後學鄭玉浦撰書”。明間按寧波傳統的客堂形式布置,中間掛馮孟顓先生像,左右對聯“鄴架十萬卷搜羅備古今,學海千仞深坐擁勝百城”,系余湘先生文,沈元魁先生書。堂內置擱幾大座等。南北次間陳列馮氏生平介紹及藏書等。南
馮孟顓
北廂房與正屋相連,北廂房為面寬三間的樓房,樓下北邊為書房,南廂房為兩開間,其中西間為閱覽室。中間天井青石板鋪地,與眾不同之處,在天井的北側、北廂房的書房前,芭蕉叢中,桔樹之下有一水泥磚結構的防空洞,此洞系抗日戰爭期間,馮孟顓抱與藏書共存亡的決心,不避居他鄉,為防日寇空襲,特在自己住宅的天井裡挖了一個防空洞,也有“伏跗”之意。正屋和北廂房的北側有一通道和一排雜屋,正屋的後面有小天井和廊屋,並有高大的風火牆與後幢建築分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