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鹿茸

馬鹿茸

馬鹿茸,又名 茸角、東馬茸、西馬茸,動物馬鹿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鹿科,主要棲息於高山森林草原。按茸形,馬鹿茸可分為可分為蓮花茸、三杈茸、四杈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鹿茸
  • 外文名:Hairy Antler
  • 別 名:茸角、東馬茸、西馬茸
  • 拉 丁 名:Cornu Cervi Pantotrichum
藥材名稱,原 動 物,動物形態,生境分布,采 制,來 源,性 狀,化學成份,性味歸經,功能主治,用法用量,藥理作用,配伍套用,附 注,

藥材名稱

中 文 名 鹿茸·馬鹿茸
馬鹿茸馬鹿茸

原 動 物

中 文 名馬鹿拉 丁 名Cervus elaphus Linnaeus
科 別鹿科

動物形態

馬鹿體形較大,體重200kg左右,體長超過2m,身高約1m。肩部與臀部高度相同。耳大,圓錐形。頸及四肢較長,尾短,蹄大。雌馬鹿無角,雄馬鹿有角。角卜較長,眉叉斜向前伸,與主幹兒成直角,稍向後傾斜,並略向內彎,第二叉起點緊靠眉叉。冬毛厚密,灰棕色,頸部與體背稍帶黃褐色,由額部沿背中線到體後有一黑色條紋,嘴、下頦深棕色,頰棕色,額棕色,耳黃褐色,耳內毛白色,臀部具有一黃褐色大斑。四肢外側棕色,內側較淡。夏毛較短,一般為赤褐色。

生境分布

棲息於高山森林草原,野生或飼養。藥材主產於新疆、吉林、黑龍江、內蒙古、青海、俄羅斯、德國、紐西蘭。

采 制

夏、秋幾季鋸取鹿茸,馬鹿長茸起、至53天之內采茸為最佳,經加工後,陰乾或烘乾,最好的加工工藝是凍乾。

來 源

本品為鹿科(Cervidae)動物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習稱“馬鹿茸”。

性 狀

梅花鹿茸粗大,分枝較多,側枝一個者習稱“單門”,兩個者習稱“蓮花”,三個者習稱“三岔”,四個者習稱“四岔”或更多。按產地分為“東馬鹿茸”和“西馬鹿茸”。東馬鹿茸“單門”,大挺長25~27cm,直徑約3cm;外皮灰黑色,茸毛灰褐色或灰黃色,鋸口面外皮較厚,灰黑色,中部密布細孔,質嫩。西馬鹿茸大挺多不圓,頂端圓扁不一,長30~100cm;表面有棱,多皺縮乾癟,分枝較長且彎曲,茸毛粗長,灰色或黑灰色。鋸口色較深,常見骨質。氣腥臭,味鹹。

化學成份

含酸性黏多糖、多胺、多種胺基酸等。

性味歸經

性溫,味甘、鹹

功能主治

壯腎陽,益精血,強筋骨,調沖任,托瘡毒。用於陽痿滑精,宮冷不孕,贏瘦,神疲,畏寒,眩暈,耳鳴耳聾,腰脊冷痛,筋骨痿軟,崩漏帶下,陰疽不斂。

用法用量

1~2克,研末沖服。

藥理作用

能使大鼠離體心臟的冠狀動脈流量增加,心收縮幅度加大、心率減慢,具有強心作用;可使急性失血性低血壓恢復加快。此外還有抗缺氧、增智、強壯、促進糖酵解、促進核酸和蛋白質合成等作用。

配伍套用

陽痿滑精,腰膝酸痛:單用,或配人參、熟地黃枸杞子等。
精衰血少,頭暈眼花單味浸酒飲。
崩漏不止:海螵蛸桑寄生龍骨、人參等。

附 注

馬鹿為二級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現已禁止非法捕獵與貿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