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雅可夫斯基像

亞歷山大·巴甫洛維奇·基巴爾尼柯夫(1912~? )是蘇聯著名的雕塑家,一生以肖像雕塑為主,為社會主義時期的許多傑出人物塑造過紀念碑。最早的代表作是1940年至1948年創作的《車爾尼雪夫斯基像》,因此而榮獲1949年史達林獎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雅可夫斯基像
  • 作者:基巴爾尼柯夫
  • 屬地:莫斯科特列恰柯夫美術館
  • 年代:作於1956年
人物介紹,經歷介紹,

人物介紹

【名稱】馬雅可夫斯基像
【類別】雕塑
【年代】作於1956年
【作者】基巴爾尼柯夫
【規格】像高62厘米,台座用富拉玄武岩製成,座高22厘米
【屬地】 莫斯科特列恰柯夫美術館

經歷介紹

肖像雕塑上,這位藝術家注重人物的心理刻畫,能抓取被塑者的精神氣質及其心靈的閃光,在蘇聯的雕塑界中有很高的評價。他的重要作品很多,如1943年的《拉斯柯娃像》、1949年的《拉吉舍夫胸像》、1950年的《史達林像》。基巴爾尼柯夫又因《史達林像》於1951年再次獲得史達林獎金。這一尊《馬雅可夫斯基像》作於1956年,是藝術家最成熟時期的作品之一。
基巴爾尼柯夫在塑造此像時,技術更老練,觀察更細緻,能以適當的手段取得內容和形式的一致。這尊雕像在構圖上尤其具有獨創性,它突出表現了馬雅可夫斯基的頭部和兩肩,讓肖像的臉部神情更集中:冷眉橫對的衝動是這尊雕像的主題內涵。這位革命詩人的氣質與性格非常鮮明,因而雕像也更富感染力。
馬雅可夫斯基是一位生長在1905年俄國革命與1917年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年代的青年詩人。他於1908年參加布爾什維克黨,從事秘密工作,曾三次被捕。十月革命期間,他懷著強烈的政治熱情投入革命工作:參"羅斯塔(俄羅斯通訊社)之窗"的宣傳,日以繼夜地寫諷刺詩,畫宣傳畫,布置街頭櫥窗,配合黨的中心工作,記錄革命時期的重大問題。但這位詩人早期有否定民族文化、被未來主義詩歌迷惑的傾向。所寫的《穿褲子的雲》等詩篇,有強烈的批判性,但也暴露出狂妄的虛無性。後來他從他加入的"拉普"(俄羅斯無產階級作家聯盟)的錯誤中汲取教訓,寫了一些激動人心的革命好詩,為蘇聯人民所傳誦。雕塑家在塑造這位革命詩人的形象時,注意到了上述特點,對於他的性格作了深刻的剖析。他扭轉頭來,面對敵人,似乎在怒目而視。
此雕像是青銅製品,像高62厘米(不連座),台座用富拉玄武岩製成,座高22厘米,1956年由蘇聯美術家聯盟轉贈莫斯科特列恰柯夫美術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