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鎮大橋

馬鎮大橋

馬鎮大橋位於霞客鎮馬鎮村街東梢,江陰與無錫惠山區的界河上,全長32.5米,高5.5米,橋頂寬3.1米,橋堍寬5.3米,橋北坡有23階石級,南坡19級石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鎮大橋
  • 所屬年代:明代至民國
文物歷史
界河河面開闊,水面有五、六十米寬。馬鎮大橋凌空跨河,使被界河隔斷的大路變通途。馬鎮自古以來就是江陰與鄰邑間的重要水陸通道。宋、元、明、清官府在馬鎮設郵鋪。清道光《江陰縣誌》記載:“馬鎮市傍橋瀕河,明時毀於倭,今西 橋及湖塘有小集二處。”馬鎮因驛站而興市,可惜遭倭寇燒毀搶掠,後來復建,規模亦不大。據道光《江陰縣誌》記載,馬鎮大橋為“景泰間(1450~1456年)徐泰建。”徐泰是明朝江陰解元。但在橋北驛站牆壁下坎有石碑一塊,上面記載著此橋建於明成化年間(1465~1487年),系冠帶義民徐景南(徐霞客第十世祖)和同室孔氏出資建造。馬鎮大橋建在淤質土的軟地基上,拱式石結構橋樑身重,對地基要求較高。估計是景泰年間所建造的橋因基礎發生沉降,橋基不固,到成化年間徐景南和同室孔氏出資重建。因橋上有陽刻楷書“重建馬鎮橋”作為重建的推證。馬鎮大橋於民國年間重修。1997年江陰市水利農機局對馬鎮大橋再次整修。馬鎮大橋兩側有石刻對聯。西聯為:“蟹爪浪洶銀,萬斛水流巡北渚;虹腰波映玉,一舉山勢接西膠。”東聯為:“砥柱鎖鯨波,百須綠將蘆盪遠;咽喉呼鴨浪,一泓碧傍竹村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