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榆區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

政 府 工 作 報 告

——2015年1月13日在贛榆區第十六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區長唐光普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區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二一四年工作回顧,二一五年工作安排,

二一四年工作回顧

2014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巨觀經濟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全區上下緊緊圍繞“深入推進沿海開發,建成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會”總體目標,大力弘揚實幹作風,高舉“三面大旗”,推進“三大改革”,狠抓“三重”工作,較好地完成了區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年度目標任務。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20億元,增長12.5%;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251.2億元,增長23.7%;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0.2億元,增長15%,稅收占比達84.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90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60元,分別增長10.4%和12.5%。十件民生實事基本完成。順利完成撤縣設區區劃調整,全面融入大市區發展格局。躍居“全國百強縣”第91位、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百強縣第84位。
一、圍繞提質擴量,經濟發展穩中有進
工業經濟平穩增長。預計完成工業投入220億元,增長21.8%。實現規模工業產值1302億元,增長20%;規模工業應稅銷售收入436億元,增長14.1%;規模工業增加值248億元,增長15.2%;工業入庫稅收12億元,增長7.9%。新海石化、鑌鑫鋼鐵分別實現產值240億元、208億元,位列全國民營企業500強第198位、第223位,在全市排名第1位、第2位。大力培育新增長點,西德電梯二期、天富食品等16個過億元重大項目竣工投產。產值過億元企業達21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淨增33家、總量達412家。石化、鋼鐵、生物科技、新能源四大主導產業實現產值893億元,占全區68.7%。四大園區實現規模工業產值868億元、工業入庫稅收7.7億元,分別占全區66.7%和62.3%。加快推進園區標準化,建設特色園區,和安中小企業園建成30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開展“千企技改、百企翻番”活動,實施技改項目80個、產學研項目36個,完成規模以上技改投資113億元,占全區工業投資51.4%。贛榆常大技術轉移中心建成,新海石化、興安機械被認定為省級企業研究生工作站。引進高層次人才210名。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6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1家,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26家。新增省級“兩化融合”試點企業3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富安紫菜機械獲省專利實施計畫項目資金支持。開發省級高新技術產品40個,申請發明專利220件,授權18件。
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42億元,糧食總產量57萬噸,水產品總量47.2萬噸。水科院東海所贛榆基地加快建設,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穩步推進。創成國家級出口泥鰍質量安全示範區。贛榆現代農業產業園、青口藍灣漁業園新增工廠化養殖共19萬平方米。特色水果產業園研發中心投用,獲評省出口水果示範區。宋莊都市休閒觀光農業園新增苗木、光伏大棚1600畝。高效農業規模擴張。流轉土地5.6萬畝,新增高效設施農業3.1萬畝、高效漁業3萬畝。落實部省級稻麥高效增產萬畝示範片13個。基礎配套不斷加強。投資5.1億元,完成病險水閘除險加固、灌區改造等農田水利項目10個。小塔山水庫通過國家級水管單位驗收。發放各類農(漁)業補貼4.6億元。實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15個。農業機械化率達80%。改造糧食危倉老庫14個。“三農”物聯網體系不斷完善。新增農業龍頭企業27家、農民合作社150家、家庭農場57個、科技小農場12個。新增“三品一標”認證59個。農產品出口額1.1億美元。雅仕公司成為南京青奧會唯一果蔬供應商,沃田公司進入上市程式。
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柘汪臨港物流中心被列入省“50個重點物流中心”,一期工程200畝輔建區、100畝貨櫃場站投用,物流堆場出租709畝。奧邦億豐北區、贛榆老街等一批重點服務業項目投用。新城市場、金融大廈基本建成,和安湖大酒店投入運營。塔山仿古一條街、農貿市場物流中心、湖鮮一條街建成營業。電子商務集聚發展,11家電商入駐藍灣科技大廈掛牌辦公。海州灣海洋樂園對外開放。成功舉辦秦山島海釣大賽。夾谷山景區創建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影視基地具備影視拍攝及參觀旅遊雙重功能。預計實現服務業增加值14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9.7億元。新增省著名商標6件、名牌產品2個,富娃商標成為贛榆首箇中國馳名商標。
二、強化港口牽引,沿海開發不斷深入
“十百千”目標如期實現。贛榆港年度投資35億元,累計完成100億元,10萬噸級航道基本完工,形成配套堆場2平方公里。防波堤二期拋填完成2公里。液體化工碼頭車船直取工程完工,配套罐區主體基本完成。第三、第四輪口岸臨時開放獲批,正式開放申報進入國家審批層面。新增3台門機,3個通用散貨泊位常態化運營。貨櫃直航幹線開通,實現貨櫃3萬標箱、吞吐量1000萬噸。
重大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全年投入超22億元。海濱大道8.1公里新建段實現貫通,韓口河大橋、木套河大橋主體完工。G15柘汪互通建成通車。連鹽鐵路贛榆段率先啟動,橋樑、路基加快建設,安置小區部分入住。青口河河濱大道基本建成。東溫莊水庫基本完成土石方挖運,主體工程完工。220千伏柘汪變、110千伏城西變投用,全區變電總容量達214萬千伏安。
招商引資難中求進。創新專業招商“2+1”模式,實行“周會商、月過堂”制度,提高招商成效。推進“百日招商會戰”,主攻“臨港對台沿三角”,強推崑山、寧波等駐點招商。成功舉辦江蘇贛榆(上海)產業推介會、2014江蘇沿海開發·贛榆金秋經貿洽談會。重點對接中國華電、青島三力本諾、日照廣大等央企國企和大型民企,總投資16.8億元的山東玉皇化工、總投資20億元的天津華今塑膠編織等重大項目順利簽約。完成內聯到位資金138.2億元,註冊外資實際到賬1.4億美元。
三、聚焦生態宜居,城鄉統籌成效明顯
完成城建投入105億元,實施城建項目140個,城市化率達48.7%,綠化率達41.6%。
濱海開發全面推進。高水平編制東部濱海地區發展規劃,“一島一城一海灣”加快建設。秦山島開發完成規劃設計,爭取國家補助資金1.1億元,完成碼頭航道清淤2萬方,鋪設環島路480米,整治山體2200平方米,綠化植被4.5萬株。琴島天籟投入2.5億元,完成心海南北水閘、陸域回填360萬方、環島路和西區“四橫一縱”道路路基建設。灣區開發完成青口河到木套河沿線土地調查梳理。編制完成海頭中心區詳細規劃。完成小口片區拆遷。海頭中心漁港建設工程基本完工。
城市功能日趨完善。實施海城路北延等5條道路建設工程,修復九龍街等破損路面2.1萬平方米,配建管網15公里。投入3000萬元,新建塔山至新城供水管道21公里,加壓站投用,完成城西水廠一體化設備安裝和城南水廠清水池工程,有效解決城區供水不足難題。新城醫院建成,和安大廈投用。贛榆至連雲區公交專線開通運營。推進城市環境綜合整治“9541”工程,完成谷沙、東沙片區等舊城改造60萬平方米,改造提升老舊小區4個、單體樓9處、城區背街小巷32條、低洼易淹易澇片區3處。實施16條道路亮燈工程。新增和改造青口河、沙汪河、黃海大道等景觀綠化50萬平方米。成立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黃海路、金海社區分別創成省城市管理示範路、示範社區。全面保潔主次幹道和背街小巷,主次幹道機械化清掃率達75%。拆除戶外廣告1530塊。規範主次幹道洗車點,新增機動車泊位410個、非機動車停車場所3處。實行節假日公交進校園,學校周邊交通更加有序。改建公廁12座。糞便無害化處理廠、建築垃圾棄置場投用,建成環衛工人休息點6處。
全區簽約5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55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30個;5000萬元以上在建工業項目55個,計畫總投資133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26個,5億元以上項目9個。全年竣工億元以上工業項目21個。創新資源加快集聚。全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39.6%,新增三部委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7家,國家火炬計畫高新技術企業1 家;實施國家級各類科技計畫項目13項;新增省級企業重點研發機構2家、企業院士工作站1家、研究生工作站6家。建成泰州賽寶工業技術研究院、姜堰科創中心、智谷軟體園等國家和省級科技創新創業載體,區生產力促進中心獲批國家級示範中心。成功舉辦“百名專家姜堰科技行”活動。組織各類產學研活動28場次,實施高質量產學研合作項目68項,共建產學研聯合體16家。全區申請專利4545件、授權1525件,建成省級智慧財產權戰略實施示範區。組織企業參與制訂國家、行業標準9個,1個國家級、3個省級標準化試點單位通過考核驗收。全年新獲批國家馳名商標3件、省著名商標3件、省名牌產品4個。新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33名、創新創業團隊2個。省科技鎮長團發揮積極作用。園區效應逐步顯現。“一區兩園”完成工業開票銷售279億元,增長16.5%,占全區總量的61%,拉動全區工業開票增長7個百分點。開發區在建億元以上項目16個,與崑山高新區共建的“崑山高新區姜堰工業園”正式獲批。科技園區創成泰州特色園區,在建5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8個,實施3000萬元以上重大工業技改項目4個,新建10萬m2揚帆中小企業創業園。裝備園區開工在建5000萬元以上新辦項目3個,油氣裝備產業被列入省特色產業集群,獲評省級油氣裝備出口產業基地。“一區兩園”實際到賬外資1.26億美元,占全區總量的84%。

二一五年工作安排

2015年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2%;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290億元;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0%、11%。
圍繞上述目標,我們將深入推進六個方面工作。
一、融入“一帶一路”戰略,完善港口功能,提升重大基礎設施支撐力
主動參與全市“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創新港口管理體制機制,加強政策對接爭取,增創全區開發開放新優勢。
加快建設中國沿海主要港口重要港區。形成雙堤環抱體系。完成防波堤二期A段50%工程量和C段4000米南防波堤建設,形成占用自然岸線10公里、碼頭岸線19.8公里、圍合面積30平方公里、可建設56個2-15萬噸級泊位的雙堤環抱式作業區。構建完備運營體系。加快液體化工泊位車船直取、27萬立方米配套罐區投用,1號液體化工泊位投入運營。推進2個通用泊位、2個液體化工泊位和2個木材泊位建設前期工作,開工建設4號泊位及2個華電泊位。加大鐵礦石、煤炭等貨種的組攬力度,全年完成吞吐量1500萬噸。加快生態港區建設。充分考慮港區運行過程中資源消耗對環境的影響,做到污染防治、綠化美化與港區主體工程同步推進。規範貨場堆存方式,完善噴灑、防塵等環保、安全設施。加快口岸開放申報,力爭正式開放報國務院審批。
加快推進重大設施配套建設。海濱大道建成通車,貫通連線“港產城”主動脈。青口河河濱大道完成綠色慢行系統建設。連鹽鐵路完成路基、橋樑主體工程,港區支線鐵路同步推進。青連鐵路全面開工建設。G204至贛榆火車站與S242連線線道路建成通車。實施S242贛馬鎮區段工程。東溫莊水庫蓄水並實現供水。啟動20萬噸/日水廠一期工程。完成贛馬、塔山、青口等8個鎮區域供水工程。完成800千伏錫泰特高壓直流線路、110千伏新河至東沙線路工程。
二、立足產業強區導向,加快轉型升級,增強區域經濟核心競爭力
強推招商引資。按照“招商引資突破年”定位,堅持“調度定期、區域定點、產業定向”原則,加快重點項目“三落”。堅持“周會商、月過堂”,提高重大項目會辦成效。成立5個招商小組,重點鎖定長三角、珠三角、福建等地區,深入推進崑山、中山、泉州等地駐點招商。深化“一鎮一業一結對”,四大園區主攻機械製造、電子商務、海洋工程裝備、五金加工產業招商,全年各舉辦2場大規模專項產業推介會。舉辦2015江蘇沿海開發·贛榆經貿洽談會。加快推進華電“五位一體”、山東玉皇化工、日照廣大化工、天津華今塑膠編織等重大項目落地、落成。新引進10億元以上項目9個、5億元以上項目12個、億元以上項目70個。註冊外資實際到賬1.4億美元。規範外派勞務市場。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做好外經外貿工作。最佳化出口產品結構,實現自營出口4.2億美元。
強化創新驅動。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推動博萊頓、東材絕緣材料、泰卓新材料等5家企業建設省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申報省級以上科技計畫項目30個,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1.5%。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培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0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全區比重達22.5%。引進高層次人才200名,實施產學研項目40個,引進轉化科技成果30個。切實加強智慧財產權工作,申請發明專利230件,授權20件。深化科技金融合作,申報“蘇科貸”項目6個,切實解決中小科技企業融資難問題。爭創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區。
做強工業經濟。實現工業投入240億元、規模工業產值1430億元、工業入庫稅收13億元,淨增規模工業企業26家。壯大臨港產業。加快鑌鑫鋼鐵4號雙高線、青島三力本諾等項目建設,促進投產達效;新海石化實現100萬噸原料油車船直取,鴻展新能源啟動30萬噸燃料乙醇設備安裝。提升傳統產業。加快東霞製衣、海德益食品等企業改造升級,鼓勵富娃等企業加強品牌建設。新增省級名牌2個、著名商標6件。助推新興產業。充分發揮技改專項資金作用,加快西德電梯、貝茲樂科技、歐野建材等成長型、科技型中小企業增資提效。二龍山光伏發電提質增量,神舟新能源300兆瓦組件生產線自動化技改項目投產。做優園區經濟。柘汪臨港產業區申報省級贛榆港經濟開發區,海州灣生物科技園加快向都市型產業轉型,海洋經濟開發區爭創省級高新技術園區,經濟開發區建設複合型工貿園區,四大園區工業產值增長12%。深入開展“企業服務年”活動,加強土地、資金、用電等要素保障。促進健博粉體材料、善俊清潔能源等企業儘快恢復生產,盤活嘉寶制管等存量資產,助推企業挖潛增效。
三、加速濱海開發,突出發展主框架,打造黃海之濱宜居城市
完成城建投資62億元,實施城建項目110個,城市化率達50%以上。
加快重點工程建設,彰顯濱海特色。完成秦山島山體整治、植被恢復,推進配套設施建設,實現全天候登島旅遊目標。投入1.5億元,完成琴島天籟陸域土方回填,加快環島路和西區“四橫一縱”道路建設。推進海濱大道綠化、路燈、標識標牌一體化建設,全面展現10公里“碧海金沙”風貌。依託韓口港,整合觀海亭、小沙東海戰紀念塔、燈塔、韓口漁村等資源,加快建設集聚“漁村、漁港、海灘、海鮮”特色的“榆人碼頭”主題公園。完成舊城改造27.6萬平方米,重點推進谷沙、東沙片區13萬平方米安置小區建設。規劃新城醫院北側1平方公里城市綜合體,打造集購物、休閒、娛樂為一體的城市新商圈。
完善基礎配套建設,提升城市品質。繼續實施城市環境綜合整治“931”工程,全面完成三年規劃目標任務。完成G228片區和丁莊、大梁莊城中村整治。城區新建紅旗路等4條道路,改造西關路北段等2條道路,整治小街巷35條。改善提升3個老舊小區和10處單體樓,改造東關社區長580米黑臭明溝等3處低洼易淹易澇片區,配套水電氣管網10公里。新城醫院、金融大廈、新城市場全面投用。推進原贛榆賓館等片區開發,竣工高層建築50幢,新開工30幢,房地產開工面積50萬平方米。改造G25贛榆南出入口,扮靚青口河風光帶,建設廊道相連的城市綠脈。啟用贛榆客運總站。完善出行信息服務系統,實行交通“一卡通”。加快推進市區間公交一體化建設,方便市民出行。
加強贛榆老街、時代廣場等商業街管理,建設特色商業街。規範管理華中路等5條主次幹道店招店牌,清理違規戶外廣告。新建停車泊位200個。健全城區環衛保潔體系。加大投入,擴大城區機械化保潔面積,機械化清掃率達80%以上。探索建立老舊小區、單體樓環境衛生保潔機制。完善和運行數位化城管。強化禁違拆違,開展無違建社區創建。
增強示範引領,建設美麗鎮村。提升鎮村規劃建設水平,成片實施土地整治和開發,重點打造一批環境優美鎮、康居示範鎮(村)。建成農民居住小區5.4萬平方米、省三星級康居鄉村3個。完成38公里縣道大中修,提檔升級農村公路100公里,改造危橋15座。開通宋莊、塔山“鎮村公交”。實施154個村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全區711個規劃布點村整治全面完成。突出鎮區和國省幹道、“一路兩帶雙環多節點”沿線村莊,擴大城鄉生活垃圾一體化處理覆蓋面,無害化處理率達65%以上。
四、注重民生幸福,實施十項民生工程,增進廣大人民民眾福祉
堅持民生導向,大力推進民生幸福,落實十項民生工程,全面提高人民民眾的滿意度。
發展社會事業惠民。健全終身教育體系,促進各類教育協調發展。有序推進省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改革發展示範區、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實驗區創建。推進新建規模住宅小區幼稚園配套建設,建成投用公辦幼稚園15所,投入1000萬元改善公辦幼稚園辦園條件。實施校安工程6萬平方米。啟用海洋經濟開發區國小,開工建設青年路國小、經濟開發區國小。推進九年一貫制試點工作。贛榆中專校創成省高水平現代化職業學校。推進現代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完善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擴大基本藥物制度實施範圍。完成區人民醫院、塔山衛生院搬遷。村醫簽約服務試點實現鎮級全覆蓋。“一站式”免費婚檢率達80%以上。發放居民健康卡20萬張。規範社會撫養費徵收,創建省“十二五”人口協調發展先進區,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2‰以內。提升食品藥品監管服務能力,全力保障人民民眾飲食用藥安全。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文物保護。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爭創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組織開展民眾喜聞樂見的系列文化活動,加快推進“書香贛榆”、“全民閱讀”、“智慧贛榆”建設。實現農村廣電寬頻和互動電視覆蓋無盲區。加快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逐步推進體育場館免費開放。
加強社會保障利民。積極推進創業帶動就業,全年新增城鎮就業1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0.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保持城鎮零就業家庭和農村零轉移家庭動態為零。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續建經濟適用房476套,新增廉(公)租房310套,確保城市住房困難家庭實現“應保盡保”。落實最低生活保障,嚴格執行城鄉低保、尊老金、社會救助等政策,確保資金按時發放。加快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區社會福利中心投入運營,新建、改建農村五保供養服務中心4所,提檔升級居家養老服務中心30家。鼓勵和扶持社會力量投資建設護理型養老機構。殘疾兒童免費搶救性康復訓練實現全覆蓋,完成2000戶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免費為280名貧困精神殘疾人提供二代藥品。推進塔山泵站工程,年內解決農村21.3萬人飲用水安全問題。完成扶貧開發工作任務,確保剩餘3.3萬農村低收入人口人均年純收入達到4000元、28個經濟薄弱村實現新“八有”。發放扶貧小額貸款1.2億元。
強化社會治理安民。繼續開展“六五”普法,深入推進法治贛榆建設。加大信訪問題排查和社會矛盾化解力度,堅持領導接訪和包案制度,進一步發揮12345便民服務熱線、“網路連心橋”、區長信箱等平台作用,著力解決民眾公共民生訴求。加大技防投入,實施治安監控“村村通”工程,完善G204、S242、海濱大道等道路安全監控設施。加強消防安全。強化校園及周邊環境綜合治理,打造平安校園。健全安全生產責任體系,落實“一崗雙責”,深化海洋漁業、化工企業、道路交通等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加強應急管理工作。定期組織隱患排查,及時整改消除,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
五、強化環境保護,創成國家級生態區,加快生態文明建設進程
編制實施《贛榆區生態文明建設規劃》,設立生態文明建設專項基金。創建3個國家級生態鎮,創成國家級生態區。
深入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強推節能減排,單位GDP能耗完成目標任務。組織兆昱新材料等7家企業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完善園區供熱管網,加快集中供熱。推進特徵有機污染物監控及河道生態治理設施建設。完成生態紅線區、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工業園區鍋爐治理。淘汰城區52台燃煤小鍋爐。建立秸稈綜禁常態管理機制,確保“零火點”。整治建築工地,規範渣土運輸,控制城市揚塵。加強熱電、鋼鐵、石化、水泥等行業監測監管,確保廢氣達標排放。全年空氣品質優良率達70%。
深入推進水環境治理。完成沙汪河以北片區污水管網建設和力潔污水處理廠2萬噸/日擴建主體工程,建成區污水處理率達86%。完成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鋪設配套管網122.6公里。強化飲用水源保護,建設塔山水庫省界河道斷面飲用水源自動監測站,實時掌握水質動態。實施生態紅線區域內截污、治污工程,依法治理塔山水庫飲用水源範圍內224家養殖場。實施通榆運河贛榆段清水保障行動,開展沿岸村莊污水集中整治。對13條入海河流繼續實行“河長制”管理,實施“清水廊道”工程,疏濬縣鄉河道51條,整治村莊河塘242處。
深入推進生態修復和治理。實施《贛榆區生態紅線區域保護規劃》,不斷強化生態紅線區域管控和保護水平。嚴厲打擊偷采濫挖行為。建設綠色通道20公里、沿海防護林1.2萬畝。完成植被恢復2000畝、綠化造林3萬畝,其中成片造林1.5萬畝,林木覆蓋率達32.8%。創建村莊綠化示範村15個。強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鼓勵生態養殖,完成養殖場沼氣治理項目29個、農村戶用沼氣500戶。改廁1.1萬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