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菟絲子害

馬鈴薯菟絲子害

馬鈴薯菟絲子害,菟絲子種子成熟後落入土壤中,或混雜在寄主種子間及隨有機肥越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鈴薯菟絲子害
  • 拼音:malingshutusizihai
  • 學名:Cuscuta chinensis Lam
  • 別稱:禪真、豆寄生、豆閻王、黃絲、黃絲藤、金絲藤等。
〔寄主作物〕馬鈴薯、番茄、茄子、辣椒、大蔥、大豆等多種作物。〔病害診斷〕在田間零催乃挨榜星或成窩發生。菟絲子以藤莖纏繞植株莖部,迴旋纏繞,在與馬鈴薯植株接觸部位長出吸根伸入莖或葉柄組織內,吸取植株的水分和養分,致使受害株生長衰弱。植株矮小,莖彎細,葉片小而發黃,結薯少而小。嚴重的植株莖葉纏滿菟絲子,整株朽住不長,直至死亡。致病菟絲子為中國菟絲子。菟絲子莖纖細,黃色,無葉綠素,其莖與寄主莖接觸後相接觸處長出吸器,附著在寄主表面遙鍵奔吸收營養和水分。花小,白色,花柱兩條,頭狀,萼片具脊,脊縱行,萼片現出稜角,萼片背面具縱脊,雄蕊與花冠裂開互生,果實為蒴果,成熟後被花冠全部包住,破裂時呈周裂,種子圓形。
〔發病規律〕菟絲子種子成熟後落入土壤中,或混雜在寄主種子間及隨有機肥越冬。翌年春條件適宜,在土壤中越冬的菟絲子種子發芽,長了一根6~10厘米長的芽(幼莖)立在田間,其頂端不停地轉圈或晃搖,一旦碰到可以寄生的植物時即纏繞其上。在菟絲子莖與被纏繞寄主植物莖相接觸處長出吸根,牢牢地楔到寄主植物內部建立起寄生關係後,菟絲子和它地下的部分立即脫離,開始寄生生活。菟絲子的吸根是由維管束鞘突出而形成的,伸入到寄主組織內部分化成導管和篩管,分別與寄主植物的導管和篩管相連通,由此源源不斷地從寄主體內大量吸取它生長發育所需的水分和養分。菟絲子在田間纏繞一株又一株寄主植物,不斷向四周蔓延。菟絲子在整個生長期間,一直開著花,花雖小數量極多,結出大量種子。種子成熟後,大部分落到土裡,種子外殼堅硬,抗逆性強,種子在土壤中可存活5~10年。地勢低洼、潮濕、植株驗尋淚匙鬱閉,菟絲子為害嚴重。
〔防治措施〕(1)精選種子,防止菟絲子種子混入而帶入田間。(2)菟絲子發生地塊,收穫後立即進行深度為20厘米以上的深翻,把菟絲子種子翻到土壤深層使其不能發芽出土。(3)混有菟絲子種子的糞肥,必須經過充分發酵處理,使菟絲子種子失去發芽力或漚爛。(4)地膜覆蓋栽培,可明顯減少發病。(5)中耕、鋤草應掌握在菟絲子發芽,尚未纏繞時笑棗進行,將其及時鋤滅。(6)初見零星菟絲子纏繞時,要搶在開花結種子之前,徹底摘除菟絲子藤蔓,帶出田外燒毀或深埋。摘除時切記不可卵留下斷頭。(7)藥劑防治,最有效的藥店諒探劑是噴布魯保1號菌劑,使用濃度要求每毫駝埋店升水中含活孢子數不少於3000萬個,每667平方米2~2.5升。於雨後或傍晚及陰天噴施。若噴施前用棍子挑斷菟絲子莖造成傷口汗騙婆,防治效果更加明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