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敘

馬金敘(1848~1912),安徽蒙城人。字麗生。淮軍將領,原隸銘軍,從劉銘傳鎮壓捻軍,積功至總兵。晚清名臣。

光緒二十年(1894年),中日戰爭中,為四川提督宋慶先鋒,統領毅軍4營,扼守安東(今丹東)縣境虎耳山。十月下旬,日本侵略軍第一軍渡過鴨綠江,進犯九連城、安東。馬金敘率親兵1000餘人堅守山後要隘。25日,日軍來犯,鏖戰多時,他負傷20餘處,所部傷亡過半,終因無援而退。此後,相繼在析木城、海城、摩天嶺等地抗擊日本侵略軍。

光緒二十六年,馬金敘與4個兒子率部抗擊八國聯軍,俘敵數名。後保光緒帝慈禧太后西逃。次年,失寵,謫任江蘇淮陰、福建、漳州、河南懷慶鎮總兵。後任湖北、甘肅、直隸提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金敘
  • 別名:字麗生
  • 出生日期:1848
  • 逝世日期:1912
  • 朝代:晚清
人物生平,相關事件,相關記載,

人物生平

馬金敘,世代務農,蒙城縣移村鄉馬圩村人。少年習武,刀馬嫻熟,譽為“神童”。其父馬希曾為捻軍將領,被抄家後,馬金敘16歲投劉銘傳部鎮壓捻軍,由棚目累遷總兵。
民國元年(1912年),任袁世凱總統府高等軍事顧問。同年,病故於北京孔廟,歸葬雙澗區馬窪村東。

相關事件

1894年甲午戰事起,10月,以總兵任毅軍分統,隨四川提督宋慶駐守九連城安東縣防守鴨綠江一線。10月下旬,日軍第一軍麇集朝鮮義州,準備渡江來犯。24日晨,宋慶攜馬金敘、聶士成、宋得勝等查看鴨綠江防線陣地,認為“虎耳山界於江河之間,勢極崇隆,實占形勝。昨派各軍憑 河為守,固可迎頭痛擊,惟慮敵兵撲渡,一面別渡搶山占我形勢,……若先據此山,憑高臨下,便可奪賊氣而利守御”。因此,宋慶傳集諸將,“謂能 此險要者受上賞”。馬金敘自告奮勇,願選壯士5、600人登山為壘防守。遂率隊前往。宋慶又令聶士成率精銳駐紮山邊為助,派宋得勝為游兵策應。10月25日晨,日軍分三路進犯虎山,以第三師團本隊越江向虎山陣地發動正面進攻。馬金敘督率部下奮勇力戰。戰鬥開始前,“諭其部下曰:今日之戰,關係甚大,虎山存亡,悉賴爾等,須戮力同心,以禦敵人。士卒皆大呼,願效死,保守此山”。在日軍進攻面前,馬金敘率部力戰,“快炮放至一百八十餘擊”。隊勇傷亡過半。移時,日軍右路搶占了虎山東南高地,從側後向馬金敘發動攻擊。金敘軍腹背受敵,形勢危急。宋慶急調馬玉昆、宋得勝率毅軍2000人渡 河來援。日軍見狀,急派左路隊繞至虎山西側,截擊出援的清軍。雙方鏖戰,十分激烈,“炮彈轟馳,聲震數十里”。馬金敘、聶士成與來援的馬玉昆、宋得勝率部奮勇作戰。在日軍左、右、中三路炮火夾攻下,“傷亡鱗疊,猶相持不少後”。不久,日軍左路隊迂迴至虎山西側,勢將截斷援軍後路,馬玉昆、宋得勝被迫撤退。於是,日軍左、右、中三路從虎山東、西兩側及正面向馬金敘部包圍。馬金敘部雖已孤立無援,仍繼續“頑強抵抗,毫無退卻之色”。日軍先後向虎山陣地發起四次衝鋒,馬金敘督隊奮力還擊。在戰鬥中受傷20餘處,“其弟督隊陣亡”。在馬金敘、聶士成的抗擊下,日軍“死傷多人”。“時銘軍在九連城,不但作壁上觀,且發炮誤傷我軍甚眾,遂不能支”。但馬金敘督戰益力,誓與虎山共存亡,部下勸曰:“公雖勇敢,其於寡不敵眾何!與其同歸於盡,不如留此身以圖恢復,且援兵不至,非公之罪也”。遂率殘部數百渡 河西走。清軍鴨綠江防線被攻破,虎山之戰是甲午戰爭中的一次激烈戰役,“日人教科書中猶言及之”。 馬金敘虎山抗敵失敗後,由大東溝至孤山,再退至柚岩,此後,從聶士成扼守摩天嶺,屢與日軍作戰,均以勇敢著稱。

相關記載

《中國名人志 第十二卷》/清朝-附傳 馬金敘
編纂單位:
中國名人志編纂委員會
編纂人員:
澹泊
出版單位:
ISBN
7-80166-145-1
出版時間:
2001年12月
分類:
地情概況->地方名人
頁數:
1
條目類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