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跡山》是趙翼創作的一首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馬跡山
- 出處:甌北集卷四十四
- 作者:趙翼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體裁:詩
《馬跡山》是趙翼創作的一首詩。
馬跡山簡稱馬山,古稱夫椒山,是太湖裡的第二大島嶼,位於無錫的西南端,雄踞太湖的西北部,全島面積約34平方公里,原為太湖孤島,1970年經圍湖造田後現已成為半島,現在已久與大陸相連呈半島形狀,稱為馬山鎮。馬跡山西北狹窄,東...
馬跡山位於嵊泗海域中部馬跡山島的南岸。東北距縣域2.8海里,南距舟山島73海里,西北距上海南匯縣蘆潮港30.8海里。馬跡山島海岸線總長10998米(其中基岩10718米),可利用岸線2500米。前沿水深10-25米,25米等深線距岸200-300米左右。後緣陸域無平原,需開山填海築堤。港池水域寬闊,外航道水深大於25米。地理...
《馬跡山》是趙翼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百里夫椒路,清游又泛舠。波開五湖闊,天入九秋高。木落山餘骨,禾收地不毛。平生登覽興,臨老尚能豪。作者簡介 趙翼(1729—1814),清江蘇陽湖人,字耘松,一字雲崧,號甌北。乾隆二十六年進士,殿試第三,授編修,歷廣西鎮安知府,官至貴西道。曾佐兩廣總督...
馬山,又稱馬跡山,位於太湖西北部,原為太湖三大島之一,1970年圍湖造田後與陸地連線成為半島,現隸屬於無錫市濱湖區馬山鎮,距無錫市區18公里。馬山島為月弧形狀,面積為31.4平方公里。抗戰前夕,常住人口約4000人。以柴前村為界,全島分為東半山和西半山,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由於四面環水,馬山島和太湖...
人間福地馬跡山 人間福地馬跡山位於黃墟社區境內,有一座海拔僅僅138.3米、狀如臥龍的小山——馬跡山。
馬跡山港因位於馬跡山島而成其港名。馬跡山港距離縣城只有10多分鐘的車程。它距舟山本島73海里,據上海南匯的蘆潮港30.8海里,距離吳淞口也就59.2海里。本來馬跡山是一個懸水小島,距離泗礁本島一公里,後來由於建了這個港口,就在馬跡山和泗礁本島之間建了一座橋。寶鋼馬跡山港 於1998年10月開工興建,...
《題馬跡山》是五代十國時期詩人文鑒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作品原文 題馬跡山 瀛洲西望沃洲山,山在平湖縹緲間①。常說使君千里馬,至今龍跡尚堪攀②。作者簡介 文鑒,五代十國時南方詩僧。生卒年、俗姓籍貫及生平履歷均已失考,大約公元939年前後在世。有詩名,《全唐詩》存詩一首。作品注釋 ①瀛洲:傳說...
馬跡山組 馬跡山組是1970年江蘇重工業局區域地質測量隊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命名 江蘇重工業局區域地質測量隊,1970年命名。相當黃墟組上部,已停用。分布範圍 華東,江蘇省。
舟山海事局馬跡山船舶交管站VTS系統以一站一中心設定,中心設定在嵊泗島馬跡山港。馬跡山船舶交管站於2003年6月1日正式實施監控職能。系統概述 馬跡山船舶交管站VTS系統設備採用德國ATLAS9750系統,由雷達子系統、AIS信息子系統、船舶資料庫信息系統、終端顯示子系統、船岸通信子系統、水文氣象子系統、消防子系統和...
《馬山志》是江蘇文史編輯部編纂的地方志。內容簡介 一、自明嘉靖丁亥年(1527)錢西青首纂《馬跡山志》以後,至清順治十八年(1661)續修一次,康熙三十年(1691)續修一次,道光十年(1830)及光緒六年(1880)各續修一次。本志為第五次續修。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49年)後, “馬跡山”之名稱己為習慣稱謂...
馬山街道,隸屬於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地處濱湖區西部,東與蠡園街道相鄰,南西環太湖,北與胡埭鎮、常州市武進區雪堰鎮相鄰,街道辦事處距濱湖區人民政府17.5千米,行政區域總面積65平方千米,截至2011年末,馬山街道總人口為3.9萬人。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設馬跡山鄉,屬常州市武進縣;2009年3月,馬山鎮改設...
舟山港馬跡山港區寶鋼礦石碼頭二期工程水工Ⅰ標段 舟山港馬跡山港區寶鋼礦石碼頭二期工程水工Ⅰ標段是2010~2011年度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獲獎工程之一,該工程由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
《重到馬跡山》是趙翼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不到夫椒久,重來訪釣磯。雨餘山色嫩,草長岸痕肥。紫燕教雛舞,烏犍帶犢歸。近游舒野眺,殊勝掩荊扉。作者簡介 趙翼(1729—1814),清江蘇陽湖人,字耘松,一字雲崧,號甌北。乾隆二十六年進士,殿試第三,授編修,歷廣西鎮安知府,官至貴西道。曾佐兩廣...
泗礁山是嵊泗列島的主島,在定海城關東北約80公里處,與上海市南匯嘴相距54公里。古稱北界山、馬跡山、蘇竇山,別名泗洲山、獅山、梳頭山等。今稱為泗礁,乃得名於島北部海域的4塊大礁石。島域呈東西走向,面積21.35平方公里,形如一匹浮海昂首的駿馬。島上崗巒相連,但坡度平緩,最高點居島西南的插旗崗,...
.馬峙隸屬於普陀區沈家門街道。位於魯家峙西、小乾島東,北為沈家門港域。島呈不規則長方形,東南-西北走向,長900米,寬290米,陸域面積0.34平方公里。海岸線長4.92公里,最高點馬峙山海拔72.4米。此島山形似馬,故稱馬峙。古志也有稱為馬秦山或馬跡山,民國《定海縣誌》稱馬秦山"亦名馬嶼",後寫成馬峙,...
駐足龍頭,遠望太湖水中,二巨岩疊架作蛤蟆登山狀,面對馬跡山,背朝洞庭山,形態奇趣,栩栩如生,為龍頭渚一景。相傳,八仙過海途中,經過東海嶗山,遠看這座山連巒疊峰、白雲繚繞,近看滿山松柏鬱鬱蔥蔥、山花爛漫、清泉飛流、幽徑曲橋,好一處賞心悅目的勝地。於是,八仙決定在此休息幾天。當晚,邀請嶗山諸神...
白節山,位於浙江省嵊泗縣,舊傳該島盛產中藥材白朮,原名白朮山,後訛為今名,又作白跡山。位菜園鎮南12公里,馬跡山南5.5公里處,面積0.5平方公里,草木茂盛,最高海拔120.7米。島居海上交通要衝,百餘年前即建有燈塔。水文氣象 白節山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冬季盛行偏北至西北風,夏季盛行東南風,...
大浮楊梅,產於江蘇省無錫市郊大浮山、馬跡山,有近千年栽培史。簡介 江南是楊梅的發源地。大浮楊梅肉厚核小,酸甜可口,有烏梅、白荔枝、大葉細蒂等10多個品種。成果有止渴開胃、益氣生津等功效。無錫人還喜食“酒浸楊梅”,以楊梅浸酒,兌少量紅糖,可去濕、止瀉、消暑、禦寒。大浮楊梅蘇東坡曾評論:"閩廣...
祥符禪寺,位於江蘇無錫濱湖區馬山古竹路靈山景區內 。創建年代不詳,原始寺名無考。唐貞觀初,里人杭惲徙置津里(秦履諧音)。相傳秦始皇東遊會稽路過此山,故謂秦履。祥符禪寺山石上留其坐騎足跡,遂名馬跡山山際。祥符禪寺,舊傳唐僧玄奘自天竺(印度)歸來,遊歷東南。右將軍杭惲陪同他至馬跡山,所見恍若西天靈...
夫椒,山名。在今浙江紹興市北。一說即今江蘇無錫市西南太湖中馬跡山。夫椒,山名。《左傳》哀公元年(前494):“吳王夫差敗越於夫椒。”杜註:“夫椒,昊郡吳縣西南太湖中椒山。"《水經·沔水注》以為即太湖中苞(包)山。當今洞庭西山。歷來諸家多無異議。唯《史記·吳太伯世家》索隱謂夫椒與椒山不得為一,...
夫椒地望無錫市境說者,為數及少,然明、清以來地方志有的以今馬跡山為古夫椒山,蓋源於宋樂史《太平寰宇記》卷九十一蘇州吳江條下所云:“今太湖中別有夫椒山,”並將夫椒山地望列在常州武進縣境,又稱吳王夫差敗越於此。北宋武進縣即今常州市所在地,地處蘇州市西北。馬跡山在今太湖北部,本在湖中,現屬...
泗礁景區包括泗礁本島、大小黃龍島、馬跡山及其他附近諸島。白節山、半邊山兩島為景區之“飛”。本景區以連綿亘長的金沙為特色。僅泗礁就有大小優質沙灘14處之多,其中最著名的為基湖沙灘和南長塗沙灘。這兩大沙灘,南北相背,倚山傍林,灘形優美,沙質細淨,坦蕩平緩,風和浪靜,為國內少有的大型海浴、...
我沒有到過寶界山,但曾經在萬峰山讀書,飽覽過湖邊各個山的美景。雖然方向形勢不同,但沒有一個不是憑藉太湖才成為勝景的。常常在夕陽西下、殘霞片片的時候,從長興縣的馬跡山上幾乎可以望見那座寶界山。過去王維閒居的輞川別墅,將其入詩入畫都非常美妙,至今可以讓人想像出那個地方。仲山先生的住所,比起...
杭岱宗 杭岱宗,[清]字魯瞻,號書岩,又號馬跡山人,江蘇常州人,清代畫家。淹貫能詩文,又善摹繪山水,有太湖總勝圖,馬跡全圖,有二十三灣圖,一灣一幅,纖悉靡遺。《毗陵畫徽錄》、《太湖備考》
泗礁風景區為位於浙江省舟山市嵊泗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景區範圍主要包括泗礁山本島、大小黃龍島和馬跡山及其附近諸島。白節山、半邊山兩島為泗礁景區之“飛地”。泗礁景區以本島泗礁島為主,連綿亘長的碧海金沙見優,僅泗礁本島就擁有大小優質沙灘14處,其中是為著名的為基湖沙灘和南長塗沙灘,分別長達...
唐時人。《神異典》卷二四一引《鎮江府志》:字道真,貞觀初居京口(今江蘇鎮江)之仁靜觀,修正乙法。郡守薦於朝,太宗與語悅之,賜號法師。無何,歸京口。卒,葬馬跡山。逾數月,有人遇之。及啟其棺,中有一白鶴飛人云間。唐時人。《神異典》卷二四一引《鎮江府志》:字道真,貞觀初居京口(今江蘇鎮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