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馬訓往事,馬訓班,馬訓班簡介,馬訓班入學嚴格,
馬訓往事
來自: 良友大漠(景仰良友 · 傳播良友)
作者/李堅 來源/新民晚報
阿姆斯特丹遇“中國少女”
旅美藝術家蔡國強有一天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街頭,十分偶然地遇到一位“中國少女”。先是遠遠地看到,然後,越看越真切,那是掛在櫥窗里的一幅油畫。誰的作品?認出簽名後,蔡國強眼睛一亮:馬克西莫夫,一個熟悉而又遙遠的名字!1955年到1957年間,他在中央美術學院主持過一個油畫訓練班,為新中國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油畫家。
北京城樓打動了老馬的心
1955年2月29日,42歲的馬克西莫夫攜夫人來到了古老的北京。巍然高聳的城樓打動了藝術家之心,中國情結從此伴隨了他的一生。馬氏後來畫的許多以老北京為題材的速寫、水彩畫與油畫足以證明,北京給他的感覺多么強烈。
馬老師是根據兩國政府協定,被指派前來幫助中國完善美術教學和創作的,他的具體身份是中央美術學院油畫訓練班的指導教師以及中央美術學院顧問。
康斯但丁·麥法琪葉維奇·馬克西莫夫1913年出生於伊凡諾夫州沙特羅夫村,他是俄羅斯聯邦人民藝術家,兩度獲得史達林文藝獎金,其作品《拖拉機手》曾獲全蘇美展獎。少年時期他就愛擺弄畫筆。1924年1月列寧逝世之際,他受村民委託,照著一張小照片放大繪製了一幅列寧肖像,這被馬克西莫夫視為他藝術生涯的起點。1935年,馬克西莫夫進入莫斯科美術學院學習,畢業後執教於莫斯科蘇里科夫美術學院油畫系。20世紀40年代中晚期,馬克西莫夫開始以肖像畫創作活躍在前蘇聯畫壇。
馬訓班
馬訓班簡介
1955年2月29日,蘇聯蘇里柯夫美術學院教授康斯坦丁·麥法琪葉維奇·馬克西莫夫(K.M.Maksimov,1913—1993)作為蘇聯政府委派到中國進行繪畫教學的第一位專家來到北京,馬克西莫夫在中國的重要影響是他在中央美術學院舉辦的“油畫進修班”。參加這個進修班的學員有來自不同藝術學院的侯一民、靳尚誼、詹建俊(1931— )、尚滬生(1930— )、張文新(1928— )、任夢璋(1934— )、王流秋、俞雲階、秦征、王德威、高虹、何孔德、陸國英(1925— )、諶北新(1932— )、魏傳義(1928— )、武德祖(1923—1991)、汪誠儀(1930— )、袁浩(1930— )、王恤珠(1930— )、於長拱(1930— ),進修班班長是馮法祀。這些學員在之前已經接受過高等美術院校的專業訓練,但是,他們對油畫的了解微乎其微。所以,在無法接觸西方油畫的條件下,蘇聯油畫家親臨教授讓他們激動不已。“作為馬克西莫夫教授的學生,我們大家都懷著一種共同的情感——從內心深處充滿著幸運和感激,並唯恐不能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而感到內心不安。”[xxxii] 第一年度,馬克西莫夫指導了油畫訓練班的基本練習,從1956年開始,他將教學的重點放在了畢業創作,教學程式大致為從石膏到人體、由素描到油畫、由室內作業到外光訓練、由構圖草稿到完成創作。在教學過程中,馬克西莫夫甚至以蘇聯油畫教學體系為基礎,去協助中央美術學院的“正規化”教學,參與制定油畫系教學大綱,這為蘇聯體系在中國的影響提供了系統而長期的基礎。
與大多數蘇聯畫家一樣,馬克西莫夫在所有的講話和座談會上談到藝術問題時總會論及與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有關聯的思想傾向性問題,但是,作為油畫訓練班的老師,他通過講授和示範,讓中國學員對油畫技法——儘管是單一的一種技法——有了充分的理解和認識。在繪畫的基本方法上,他號召畫家應該觀察生活,他提到了讓人敏感的“也就是法文所講的‘外光’”。可是,在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思想的背景下,外光本身的重要性被轉移到了反映在陽光下勞動的農民、架橋築路的工人和在戶外作戰的士兵身上,也就是說,畫家要表現的是外光下有思想的人,而不是承擔外光作為沒有生命的物體本身,外光必須服務於文學故事。馬克西莫夫經常帶著極大的興趣給中國畫家講解色彩的規律和效果。
1957年,“油畫進修班”結束了,馬克西莫夫給中國畫家留下了契斯恰科夫油畫教學體系的一個總結文獻——儘管他的素描與契氏的方法在技術處理趣味存在差異,以及於5月19日開始並於6月9日結束的“蘇聯油畫家康·麥·馬克西莫夫教授習作展覽”。他在《美術》1957年1號上發表的《油畫和油畫教學》為大多數學習油畫的中國年輕人反覆閱讀。學生汪誠一的《信》、侯一民的《青年地下工作者》、還有詹建俊的《起家》成為馬克西莫夫稱道的作品。需要注意的是,儘管馬克西莫夫為這些中國學生提供的方法非常傳統,不同,他仍然提示他們要學習西方藝術家,多少年後(2002年),當時的學員諶北新說:“如果那時候完全學他(馬克西莫夫——引者),那我們的藝術生命在他離開中國之後就會死掉的。他總是要求我們向各位在站在前面的大師學習,這些大師是值得終生學習的。他按照學生的擅長來介紹大師。比如介紹給我的就是莫萊、西斯萊、科羅文、科羅等大師。”這時正是“批判西方資產階級藝術的時候,他就給我們介紹夏加爾、莫萊、西斯萊等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