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戰爭

青藏戰爭

“九·一八”事變不久,日本帝國主義者即占領東北全境。正值國內局勢緊張之際,西藏地方親英勢力在英帝國主義者的策動下,乘機發動對青海西康地區的武裝進犯。進攻西康西部地區的藏軍,被西康省政府主席劉文輝的部隊所阻,雙方對峙於金沙江兩岸。於是藏軍又轉而向北面的青海玉樹地區推進。

基本介紹

戰爭背景,雙方兵力,西藏方面,青海方面,戰爭過程,戰爭結果,後記,總結,

戰爭背景

青藏兩地,在地理上毗連,地區交錯處並無嚴格界限,至清朝底定西藏,青、藏才比較明顯地以唐古拉山為分水嶺,大致仍沿傳統的自然界線。既然同在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大家庭內,本無所謂界地之爭。但發生於1932年與1933年之間的青藏戰爭,內幕是相當複雜的。自西姆拉會議之後,西藏問題始終未能得到解決。
1931年初,正當日本帝國主義圖謀侵占我國東北地區之際,英帝國主義也開始了策動西藏地方親英勢力再次挑起分裂祖國的事端。
馬家軍騎兵馬家軍騎兵
1931年8月,英帝國主義委派駐在哲孟雄的行政官噶乃木魏阿爾前來拉薩,策動藏軍向青海玉樹地區發動軍事進攻,想把內戰擴大到青海,以達到分裂中國的陰謀,葛乃木魏阿爾和藏方會談以後,藏方宣布委派歐細娃·圖丹貢丹前往玉樹方面主持軍政大計。

雙方兵力

西藏方面

西藏方面的藏軍屬於西藏地方親英勢力的地方武裝,士兵幾乎均為藏族,由於有英國的背後支持,藏軍吸收了一些英國軍官。在裝備方面,藏軍除日常裝備外,也裝備有大炮。

青海方面

青海方面的軍隊也屬於地方武裝,20世紀30年代青海的統治者是青海馬家軍,青馬以其士兵的剽悍奮勇而著稱,並且以騎兵見長。

戰爭過程

玉樹蘇爾莽地區有個格魯派黃教)的寺院名尕丹寺,經常駐有達賴喇嘛所派堪布一名,管理該寺宗教事務。這裡同時還有一個噶舉派白教)的寺院名德賽寺,兩寺在每年秋季,因搶收附近藏民的莊稼常引起糾紛,而尕丹寺系由西藏派的堪布管理,德賽寺則為青海派駐當地的軍隊所支持,因而青、藏雙方矛盾遂起。西藏當局在親英派唆使下,以尕丹寺事件為藉口,由駐在昌都的藏軍北路總管三王千布調集藏軍4000名,以克色米代本(團長)為前敵總指揮,用優勢兵力進攻玉樹蘇爾莽地區,拆毀大、小蘇爾莽間的橋樑,占領大、小蘇爾莽和昂欠,同時還由鄧柯派兵渡通天河,搶占了北岸的歇武和拉布寺,切斷西寧與玉樹結古鎮間的通路,企圖阻擊青海方面的援軍。 玉樹當時界於康藏之間,是西藏入青的門戶,歷來為馬家軍閥所重視。自馬麒占據青海以後,為了鞏固和擴展其統治勢力,玉樹一帶的防務一直操之馬家軍閥親族中。馬麟(馬麒胞弟)、馬鏞(馬麒之堂兄)、馬朴(族親)、馬步祥(馬麒之侄)、馬彪(馬麒之叔父)等人,先後任玉防司令等重要職務,掌管玉樹地區軍政大權。1930年12月間,青、藏邊界一度趨於緊張之際,青海省政府即呈準國民黨政府在玉樹設立青海南部邊區警備司令部,由馬步芳任司令。司令部轄兩個旅,以馬訓(馬麒之婿)為第一旅旅長,馬彪為第二旅旅長。當時還有這樣一個情況,蔣介石企圖通過派駐在隴南一帶的胡宗南部,逐步以軍事控制西北地區,胡曾派他的副師長彭進之於1932年1月間到青海,以共商西北大計為藉口,提出調配軍事上的部署等問題,進行試探,使馬步芳警惕到可能危及自己的割據地位,必須考慮對策應付。馬步芳明知國民黨中央軍不適宜在高原作戰,更以運輸不便,視為畏途,而馬步芳卻以藏軍犯青,玉樹結古被圍為詞,向國民黨中央告急。其用意在轉移蔣胡考慮問題的重點,實際達到阻止胡宗南部入青的目的。據當時任青海電訊社社長的陳秉淵回憶,馬步芳曾令該社發布訊息,將當時青藏之間的事態加以擴大,並發表了馬彪告急的藏兵犯境電文,使氣氛頓時緊張起來。
1931年12月間,三王千布率藏兵進駐青邊後,以保護尕丹寺為名發動進攻,檄令馬彪守軍退出大小蘇爾莽地區。當時玉樹附近青海守軍僅有400餘人,力量單薄,馬彪即派秘書王家楣和千百戶頭人,赴藏方洽談,會見了坎群達哇,表示蘇爾莽、尕丹寺問題待至明春再行討論解決,施以緩兵之計。
1932年1、2月間,藏方調集五六千人至玉樹邊境,先從斷絕交通,檢查行旅入手,繼又拆毀橋樑。那時青軍駐大蘇爾莽的為營長馬占海,兵力只有40餘騎;駐小蘇爾莽的為營附馬得彪,兵力也只有30餘騎。3月24日,藏軍以強烈之炮火向小蘇爾莽射擊,雙方相待8晝夜,互有傷亡。4月3日,藏軍又以一部分兵力進攻昂欠、拉秀等地,馬彪以無力兼顧,遂令各處防兵放棄防地,集合於結古,堅守待援。
以後,藏軍由蘇爾莽、昂爾等地逐漸逼近,並包圍結古。又以一部分兵力渡過通天河,進攻斜武、拉布等地,阻止青海援軍的南下,且將通天河渡船搶走,以斷絕玉樹與外界的聯繫,進而圍攻結古,勢甚危急。馬麟、馬步芳電請西安綏靖主任楊虎城拔髮快槍2000枝,子彈20萬發,臨時軍費銀幣40萬元,並請發無線電台5架,楊復電準予接濟。
宣慰使率騎兵一營赴玉,途中共行22日,抵玉樹,馬訓派人持馬麟、馬步芳的函件,往見坎群達哇,被拒絕。
深夜,藏兵千餘潛入禪古寺,坎群達哇由巴塘灘率隊為後援,以一部分兵力進攻結古正南,為馬彪馬訓所擊潰,獲藏方鋼槍90枝,輜重頗多,雙方死傷200餘人,這是第一次作戰的情況。
青藏兩軍戰於通天河,通天河關係到西寧玉樹之間交通,藏兵搶去船隻,以阻青軍歸路。馬訓到後,兵力稍充,馬彪於日夜率兵200人及當地藏民武裝200人,向藏方搶據船隻的通天河岸出發,拂曉與藏兵隔河激戰,因藏兵正睡未起,不及準備,遂向斜武、拉布一帶潰退,寺北之江口、日哇一帶的藏兵,亦向斜武結合,集結斜武寺之藏兵達千人以上,青軍分三路應敵,激戰8小時,藏兵始潰退。
馬步芳先後派團長喇平福、旅長馬祿,率所部由西寧出發,前赴喇平福到達玉樹後,馬訓令其防守陣地,乃率駐玉樹部隊及當地藏民武裝800人,向結古橋南進攻,藏兵亦向北衝鋒,雙方肉搏,青軍利用白刃戰,人持一刀,藏兵因身穿重裘足登皮靴,對白刃戰又素無訓練,遂退巴塘灘,而以騎兵加入前線,往來衝殺,相持6小時,藏兵不支,潰退拉秀寺。此役藏兵損失甚巨,青軍傷亡亦多,結古被藏兵包圍4個月,至此遂解圍。
青軍分三路由巴塘向小蘇爾莽前進,24日至距結古200餘里之照口縣、藍道,遇坎群達哇率藏兵2000餘人防禦青軍,青軍以大炮掩護,持手榴彈向藏兵衝鋒,藏兵於猛烈炮火之下,前仆後繼,青軍以白刃戰肉搏,藏兵不支,潰退當存寺,寺為藏兵夏宗達哇日率部約2000人據守陣地三道,炮火劇烈,青軍不能下,仰攻3小時,連破防線3道,喇平福由側面進攻,藏兵遂潰退至小蘇爾莽。
青軍以大炮向盤踞小蘇爾莽之藏兵轟擊,藏兵亦以野炮還擊,並投手榴彈衝鋒,青軍以迫擊炮迎戰,藏方夏宗達蘇率千餘人加入戰線,青軍在山下設伏,佯為退卻,藏兵直衝,被青軍包圍,擊斃2000餘人,青軍攻占小蘇爾莽。
青軍攻下小蘇爾莽後,藏兵向大蘇爾莽集合。青軍進入大蘇爾莽,喇平福率300餘人繞山截藏軍後路,藏軍坎群達哇、夏宗達蘇率數千人和援軍3000餘人,猛力反攻,在大炮掩護下企圖突破青軍陣線,因藏兵連敗,已無鬥志,向南潰退,青軍收復大蘇爾莽。青軍第二次援玉軍隊馬祿率騎兵一旅到結古,時川軍與藏軍在金沙江兩岸相持。因相約共攻昌都,遂向金沙江進發。
10月2日,青軍由蘇爾莽南進,經過加藏哈,直逼當頭寺,晨6時與藏兵接觸,藏兵約千餘人,憑險堅守,馬祿、馬彪馬訓率隊進攻,激戰甚烈,藏兵以另一部隊2000餘人迂迴而北,向加藏哈進攻,以大炮轟攻青軍陣地,形勢亦極緊張,青軍後防部隊聞訊來援,各持大刀與藏兵血肉相搏,於12時,藏兵全線潰退,向青科寺退卻。
青軍攻克青科寺,寺在金沙江西岸,與昌都東西相通,四面環山,隔河望鄧柯,藏兵侵入青康,其大本營雖在昌都,而青科寺亦為重要之據點,藏兵的防禦工事異常堅固,青軍與駐紮鄧柯之川軍商定會攻,相約於15日雙方夾擊,藏兵駐此者在5000人以上,設防線3道,青軍分左右兩翼,馬訓由正面進攻,取包圍之勢,川軍又以大炮隔江射擊,藏兵不支,向西潰退,青軍遂占領青科寺,與川軍相聯。
藏軍撤退到金沙江以西後,馬步芳曾電蔣介石劉文輝,提議青康兩軍乘勝夾攻,收復昌都,後蔣介石命令青康兩方面停止進攻,等候與達賴方面和平談判。當時達賴也看到藏軍接連潰敗,侵占的江東地方全部喪失,西藏內部也因連年戰爭,民窮財盡,人民的反戰情緒很高,乃向國民黨政府提議舉行和談。先是劉文輝與達賴雙方互派代表,在崗拖地方舉行談判,簽訂了崗拖停戰協定。

戰爭結果

8月,十三世達賴喇嘛致信馬馴謂:“青藏是一家,應立即停止軍事行動,和平相處”。10月初,青海軍攻入金沙江西岸,今四川省屬當頭寺、青科寺。與此同時,西康方面劉文輝部也配合青海軍的攻勢,向藏軍發動反攻,先後收復了甘孜、瞻化、德格等縣。西藏地方政府見戰事失利,遂以十三世達賴喇嘛名義急忙請求蔣介石傳令各方停戰議和。青海和西藏經過近半年的反覆磋商,於1933年4月10日方達成協定,簽訂了《青藏和約》。和約前言曰:“青藏本屬一家,和好久矣……以尕丹寺問題,雙方駐軍誤會,致引起糾紛,妄開戰端。嗣後雙方駐軍首領鑒於國難方殷,何遑自訌,乃各派全權代表,休戰議和,重修舊好,訂立和議約文,青藏雙方各執一紙,以資遵守,永昭來茲。從此青藏和睦如前,西陲國防鞏固,國家辜甚、邊民辜甚。”約內容共8務,要點是:尕旦寺堪布的權力照舊,以宗教為範圍,絲毫不準干涉政治;青藏雙方撤兵後,各守疆土,不得侵犯;雙方均不得收留袒護對方變歸潛逃者或罪犯;雙方對商人貿易均極力保護;雙方對宗教寺院一概極力保護;條約生效後,青方即完全歸還所俘藏軍官兵。
馬步芳馬步芳
1932年9月中旬,川軍代表江有聲、青海代表馬彪和西藏代表司空代本,在鄧柯召開會議,共同議定了川藏以金沙江為界,青軍仍回玉樹,各守邊界,互不侵犯。
青海和西藏方面和談,一直拖到1933年6月15日才簽訂了停戰協定。這個協定被稱為 “青藏和約”,代表青海在協定上籤字的是馬訓,代表西藏地方政府簽字的是旦公吉、昂旺老吉、索康汪金次旦。
協定共8條,其全文如下:
第一條:尕丹寺管理寺院之堪布,由該寺僧眾內自行推舉後,呈準達賴大佛加委。堪布權力照舊以宗教為範圍,毫不準干涉政治。
第二條:青科、當頭兩寺宗教權,準歸作巴照舊管轄,惟兩處雙方均不得駐紮軍隊,以免因接壤而引起糾紛。
第三條:和議條約成立後,藏方即先行撤兵;青方於藏方撤退14日起,即繼續撤兵。雙方除其原駐兵力外,其餘限1月內撤退。以後青藏兩方,各守疆土,不得侵犯。如藏方侵略青海境界,有藏方昌都、巴宿、類烏齊26族頭目人等擔保。青海軍隊侵略西藏境界,有玉樹25族頭目人等擔保。
第四條:藏方官兵如有變歸青方,或潛逃青方者,青方不得收留袒護;青方官兵如有意歸藏方者,藏方亦不得收留袒護。
第五條:雙方對於宗教寺院,一概極力保護。
第六條:青海如有壞人犯罪逃避藏方者,藏方無論軍官民眾,均不得袒護隱藏;藏方如有壞人犯罪逃避青方者,青方亦援例遵守。
第七條:青海對西藏商民,須極力保護;西藏對青海商民,亦須極力保護。
第八條:所有青方俘虜之藏方官兵,在條約成立簽字後,青方即完全交歸藏方。

後記

這次戰役在《國民黨政府行政院報告》中作了如下記述:
北路藏軍與青軍交鋒於青康邊境玉樹一帶,青軍指揮馬步芳,藏軍指揮為廈蘇代本;中路藏軍與川軍在甘瞻、德格一帶激戰,川方以旅長鄧蟠村為指揮,藏方以瓊讓代本為指揮;南路藏軍侵犯巴鹽一帶,藏軍代本四哇冷巴率之,康南民軍司令為格桑澤仁;三路戰事,雙方官兵總數在二萬以上,歷時五月,戰線延長南北數千里,死亡在四千以上。實際上青藏之間的軍事衝突持續將近一年,在交戰地區,除藏軍對民間有燒殺搶掠行為外,青海馬步芳軍隊也多所殺戮與劫掠,並對當地有關部落以“通藏”為名,罰以銀元和馬匹牛羊,使當地藏族人民遭到巨大痛苦和損失。
在這次戰役中,馬步芳是有企圖的。據當時在青海南部邊區警備司令部任秘書長的姚鈞在其《青藏戰役的內幕》一文中說,馬步芳的企圖是要和川軍聯絡一致,會攻昌都。昌都為西康財富之區,久為藏兵所占領,成為侵略青康之據點,其藏兵之軍械、輜重糧秣,俱儲備於此,三王千布昂住此地,以重兵堅守,與甘孜、瞻化相為犄角;後來藏兵開入青海,川軍乘其後防空虛,收復甘孜、瞻化,馬步芳以為乘此時機會攻昌都,可能獲大量軍械及金銀財物,且得川軍支持,他可在西北稱霸;其次是想在這次戰役中,向國民黨中央多領些槍枝彈藥等軍用物資和臨時軍費,以充實其軍事實力;三是借這次戰役在蔣介石前邀功,作為他日晉升的資本。
這次事件的結果,馬家軍閥的反動統治權力,由青海南部延伸到四川青科寺、石渠鄧柯德格一帶地區;同時也阻擋了胡宗南勢力的入青。既鞏固了已取得的統治地位,其統治勢力已有所擴展。而青南和康北地區的廣大牧民,在生產和生活上卻遭受了慘重的損失。

總結

青藏玉樹之爭是在英帝國主義策動下,中國邊疆省區之間的一次內戰,戰爭歷時年余,對青藏雙方人民的生產和生活造成很大損失。戰爭的結束使英帝國主義的陰謀破產,西藏親英勢力得到應有的打擊。青海軍在維護國家統一,穩定西部邊陲,保障西藏安定方面作出了貢獻,馬步芳作為青海最高軍事指揮官也聲譽鵲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