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小說《
盜官記》作者
馬識途的父親。在四川
劉湘時代,曾出任過三任縣長,兩任在洪雅縣,一任在大邑縣。馬玉之深感匪禍害民,曾出奇招制匪,一舉剿滅洪雅縣最大的土匪幫,深得民眾敬重。1937年,他調往
大邑縣赴任萬人送行。
生平
馬玉之,1885年(清朝光緒十一年)生,家境困難,少年時代和同族馬德尊(同盟會員)經常接觸,思想受到啟發。1923年,和馬德尊共同掩護四川革命軍第一軍軍長
熊克武避過四川軍閥
楊森追捕,並資助熊去廣州參加孫中山革命軍。
1928年,馬玉之任忠縣團練局長。時因匪患猖獗,川軍第四旅旅長許堯卿奉調至忠縣剿匪,馬與之配合,出謀劃策,剿平匪亂,深得許讚賞。
其時,川、滇、黔三省軍閥為擴充勢力,在四川境內互爭地盤,混戰不休,散兵游勇和地方流氓地痞相聚為匪,四處搶劫,占山為王。一些地方勢力應時崛起,洪雅境內,匪風熾烈,民諺有云:“花溪一桶唐,柳江曾何楊,高廟一樹李,要吃不敢嘗。走過沙壩子(今高廟三星村),儘是棒客(土匪)王。”山區多股土匪,以李漢山為強,嘯聚人槍數百,打家劫舍,甚至到鄰縣峨眉、峨邊等地行劫,為害很大。為平息匪患,經川康綏靖公署參謀長許堯卿推薦,調當時任省政府參議(簡任一級)的馬玉之到洪雅任縣長(薦任一級)剿匪。
1934年11月,馬玉之到洪雅,沿途見因匪患、天災而逃荒的饑民甚眾,他決定先以剿匪安民為主,著手整肅吏治,健全鄉鎮保甲,建立健全兩個警察中隊,添購槍彈,加強訓練,派人深入了解匪情。他制訂了剿匪方案及戰鬥策略,根據股匪聚結深山岩洞,易守難攻的地形,採取各個擊破,引蛇出洞戰術。決定首先剿滅李漢山股匪,他率領警察常備中隊,會同駐軍,親臨戰地指揮。經過激烈戰鬥,將匪首李漢山捕獲,押回縣城後槍斃在南門外下柴市上。
剿滅李漢山股匪後,對其餘股匪,馬玉之認為:僅憑武力進剿,耗費大,犧牲也大,對其餘股匪應採取分別對待。在進行全面了解後,對匪首中能招安的給以招撫歸順;罪行昭著的頑固慣匪,則堅決剿滅。經多方研究後,確定對楊萬林股匪進行招安,從各方面給以宣導,請楊雨樓(楊氏家族人,川東道尹)給其寫信;找沈善誠(哥老會首領)上山誘勸,曉以利害,並允諾公平解決他和花溪唐姓的冤仇,終於使楊萬林歸順招安。還加以利用,任用他為縣警察常備隊第三隊長,以匪治匪。經分散瓦解,洪雅多年的匪患得以平息。
1936年11月,省主席劉湘指名調馬玉之到其家鄉大邑縣剿匪,任為縣長,令其率領一個保全營前去。當時,大邑土匪橫行,他到任後,先摸清了當地匪徒特點:匪棚無固定地,白天是農民百姓,晚上便定點集中行劫,天亮各自回家,形跡莫測。馬玉之採取擒賊先擒王的策略,先剿滅操縱8個匪棚的最大匪首劉元奇,設計捕捉了他及其下屬的5個頭目,進行槍決,梟首示眾三日,余匪驚散。匪患平定後,繼又進行禁菸和收繳民槍等工作。
在馬玉之離任洪雅之後,洪雅匪患又復猖狂,李嘉猷繼李漢山之後聚匪山區,更為兇狠,人槍百餘,綁票搶劫,血債累累。1938年3月,馬玉之奉省府令,再任洪雅縣長,到任後即對軍、政進行整頓,深入了解匪情,展開對李嘉猷股匪進剿,他率領軍警,設伏圍襲,將匪首李嘉猷捕獲,抬回縣城後,使用多年不用的大劈斬刑,以震懾眾匪。在縣門外豬市壩行刑時,找相館攝下李匪被五花大綁背插“處斬”長標的照片和被斬後身首異處的兩張照片,並將此兩張照片放大裝框掛在縣衙大門示眾。此後,縣內社會秩序又復安定。
馬玉之在兩任洪雅縣長期間,除竭力剿匪為民除害,安定社會之外,還為縣內建設做了許多工作。洪雅自古交通閉塞,物資和土特產品只靠青衣江船筏和人力背負運輸,制約經濟的發展。他於1935年調集縣內民工,以人力背挑土石,拉大石滾碾壓,修成一條寬4至5米,從洪雅城至丹稜通達眉山的簡易公路(即洪丹公路),全長30公里,通行架車和黃包車,在縣內物資運進輸出,運量和時速上,比原人力運輸提高了一至三倍。竣工後在縣府門前的廣場中央建立起一座總高7米、四方柱形的紀念石碑,上刻序文和“民國二十四年洪丹公路完工紀念,知縣馬玉之刻石留念”等字。後因街道擴修遷置於東城門外。
1935年秋天,馬玉之實行了精簡行政建制機構,將縣內20多年來的9個團區裁併為3個縣屬區,原團區下轄的里、團、支、甲4級行政建制改為聯保、保、甲3級建制。共裁減團總6名,教育委員4人,里董7人,團正36名,共53人。既減少了行政經費開支,又利於行政治安、財稅等工作集中管理。又實施了逐級按月呈報人口增減,遷出遷入的《戶口異動表》制度。
馬玉之很重視振興教育,年輕時曾在忠縣家鄉楊家寺創辦了忠縣東區國中學校。1938年任洪雅縣長時,他改各團區籌集辦學經費為縣上統一收支,使教育經費免遭挪用、侵吞,保證教師按時領到薪資,又撥款培修了一些校舍並添制教具。他力排眾議,不懼有的紳士聯名向省、專署控告,對縣內教育體系進行改革,裁併農村7所區辦國小為3所。他二任洪雅縣長時,在縣女小開辦“幼稚園”,聘任名師執教。當時同鄉羅廣文任樂山嘉峨師管區司令,其妻葉堯華系川大教育系畢業,便聘請為縣女小校長(羅廣斌此時隨嫂轉到洪中校初十班讀書),又聘請有教學經驗的高夢琴作女小教導主任,聘名師伍鈞石任洪中教師,以提高教學質量。
這年初夏,馬玉之又著手整修縣內水利,他同水利工程人員,步行數十華里,沿青衣江、花溪河查看水源情況後,按工程師意見,從花溪河中游築堤引水,徵調民工5491人開始動工,修建大渠,當時名大關埝(後名花溪渠),計畫灌溉止戈、將軍、三寶等鄉農田。7月,主持成立了大關埝水利協會工程處,管理修建。馬玉之於1939年6月離任,他為至今仍發揮重大作用的洪雅最大水利工程花溪渠奠定了基礎。
馬玉之在任洪雅縣長期間,值抗日戰爭爆發前後,他支持抗日救亡活動,曾在縣府大堂宴請應徵兵員80人及其家屬,鼓勵他們奮勇殺敵,為家鄉爭光。他還先後在縣西門外住處及成都的住家裡掩護過一些被國民黨追捕的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馬玉之1950年7月逝世,享年6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