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杜橋鄉

馬杜橋鄉

馬杜橋鄉位於祁東縣西北部,東與衡陽縣搭界,西南與白地市鎮毗鄰,北與邵陽接壤,總面積63.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142畝,山林面積8萬餘畝,占全鄉總面積2/3強。距祁東縣城39公里,楓荷公路縱貫全境,是祁東通往邵東的咽喉,轄20個行政村,159個村民小組,人口1.27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馬杜橋鄉
  • 外文名稱:Madhu Qiao xiang
  • 別名:馬杜橋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湖南省衡陽市祁東縣
  • 電話區號:0734
  • 郵政區碼:421623
  • 地理位置:祁東邊緣
  • 面積:63.5平方公里
  • 人口:1.27萬
  • 方言:衡陽祁東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南嶽衡山
  • 機場:衡陽南嶽機場
  • 火車站:衡陽站,祁東站
  • 車牌代碼:湘D
簡介,交通資源,經濟發展,教育,沿革,經濟概況,自然景觀,相關詞條,

簡介

馬杜橋鄉位於祁東縣西北部,地形複雜,山多田少,七星嶺、荷葉坳橫亘鄉境南北,楓荷公路縱貫全境,公路兩邊是本鄉糧食主要產區,小壠兩邊山沖錯雜,梯田層展,層巒迭嶂,茫無邊際,發展糧食生產,調整產業結構是保證優質、高產、高效的主要途徑。林業比重大,是該鄉支柱產業,依託林業政策,積極退耕還林,加強生態公益林建設,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是保持生態平衡,拓寬百姓致富的一條捷徑。撤區並鄉十年來,鄉黨委政府領導全鄉人民,求實創新,開拓進取,各項事業逢勃發展。2004年糧食總產量超過12000噸,國民生產總值超過3600萬元,人平純收入由1995年的600元上升至2004年的1590元。退耕還林6600畝,封山育林12000畝,建設國家級公益林23oo畝,並建立了一支高素質的呼之即來,來之能戰的森林防火隊伍。
馬杜橋鄉牧羊馬杜橋鄉牧羊

交通資源

馬杜橋鄉交通便利,資源豐富,楓荷公路貫穿南北,是邵陽、婁底、漣源通往湘南、廣西的主要幹線,以楓荷公路為樞紐,1996年實現了村村通公路,形成了幹線、村級公路、機耕道一體化的交通網路,為山區經濟發展創造了便利條件。境內鐵礦儲量較大,鐵礦主要集中在廟沖、西沖、高峰一帶,現探明其儲量超過9000萬噸,估計可開採100年以上。2004年,順達礦業有限公司正式落戶該鄉高峰村,高峰鐵礦的開採啟動了該鄉礦產事業的發展。福建三安集團已落戶該鄉,西沖鐵粉廠開採正在洽談之中。
馬杜橋鄉生豬飼養馬杜橋鄉生豬飼養

經濟發展

該鄉大力發展黃花種植,產量逐年上升。馬杜橋氣候特別,藥材種植得天獨厚。油茶、紅茹是本鄉特色農業產品,現擁有優質油茶林3000畝;紅茹種植廣泛,“豫茹868”遍及全鄉,茹粉收入占全鄉農業收入的60%,茹粉加工業歷史悠久,享有盛名。位於高峰境內“三陽山”的高峰茶場始辦於80年代初,現已初具規模,擁有茶園面積2200畝,固定資產1500萬元,年產值200萬元以上,生產的雲霧茶清涼爽口,延年益壽,享譽全國,並遠銷東南亞國際市場。茶園地勢高,無污染,是典型的綠色保健食品。1991年在杭州國際文化節名茶評獎會上被評為“中國文化名茶”,並選載入《中國名茶譜》一書,1995年又獲湖南省科技進步獎,1996年國家農業部授予重大科技進步三等獎,2001年“高峰有機雲霧茶"通過歐盟有機茶食品認證,並頒發了證書,1999年茶場負責人肖新平被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授予“名優茶開發主要完成人獎”,2002年初,高峰茶場被中國茶業進出口總公司列入有機茶生產基地。原任湖南省省長周柏華1997年曾親自為其題名“湖南衡陽高峰茶場”,足見其名遠揚。

教育

2004年全鄉擁有國中一所,中心國小一所,三所聯校,三所村小,中小學生1600餘人,中國小教師96人,具有中級職稱的32人。2003年順利通過了國家教委兩基驗收。自1995年至2004年十年來教育質量不斷提高,為社會輸送了各類人才890餘人,其中光明彭渤、橋頭劉小鳳、白源李庚良榮獲了博士學位。彭渤曾講學于波蘭、丹麥,劉小鳳現留學於英國。1996年至2004年集資用於改善辦學條件的資金達1000萬元,中學、中心國小建成了綜合實驗室,中學、中心國小、八一國小、老屋、潛龍、西沖等學校已更新換代,面貌一新。

沿革

建國初屬祁陽縣第八區,1958成立馬社橋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鄉。相傳馬姓和杜姓合建的一座橋稱為馬杜橋,地名因此而得名。馬杜橋鄉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建的廣播電視塔高聳入雲,有線電視走進千家萬戶,程控電話已在全鄉基本拉通,辦學條件不斷改善。該鄉1998年、1999年連續兩年在全縣雙文明目標管理考核中榮獲邊遠山區第一名;林業生產連續三年居全縣之首;財政工作形勢喜人,1999年、2000年分別奪得全縣第一、第二名;.並保持了鄉財政連續16年無赤字的良好勢頭。
馬杜橋鄉茶林馬杜橋鄉茶林

經濟概況

馬杜橋鄉生豬飼養
糧食總種植面積68100畝,推廣套用優良品種超過19350畝,糧食總產量33179噸,經濟作物面積25219畝。“退耕還林”面積3000多畝,其中新增600畝,為祁東縣建立了一個退耕還林示範基地;建立了以存高為中心的瓜果基地,開發優質瓜果1000畝;在樓塘建立了1000畝的速生桉樹基地;在大聯建立了1000畝水稻育種基地;在大洲建立了300畝的優質油茶基地;開發了群新村鳳凰山園藝場、張家沖、九嶺水庫漁業養殖,培育了一大批養殖大戶,馬杜橋鄉共出欄生豬61057頭,漁水養殖產值突破220萬元。馬杜橋鄉共投入900多萬元,對80%以上的村級主幹道路進行了水泥硬化,總里程達50多公里,其中:14個村、組主幹道均已水泥硬化;政府投資190餘萬元將大洲公路8.1公里全面水泥硬化。啟動水利工程300餘處,投勞30多萬個,投資400多萬元,其中:張家沖水庫除險保全工程投資98萬元,對大洲黎何排洪渠進行了通暢硬化,對鐵路沖水庫及群新等村的骨幹山塘進行了擴容提質,對群力等村電排進行了更新改造,衡炎高速公路途徑的四個村10餘口山塘進行了全面整修和防滲,有力地提高了農業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增強了農業發展後勁。通過積極向上級部門爭項引資,在存高村成功開發土地120畝,在五星村實施了200萬元的農土建設項目,對土地生產道、田間道、機耕道、水利設施等進行了完善和配套,有效地保護和改善了生態環境,確保了耕地占補平衡,改善了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馬杜橋鄉成功引進正翔藥業、永達建材等大小企業13家,招商引資1200多萬元,完成縣下達任務的120%,消化農村剩餘勞動力500多人,實現產值5000多萬元。金湘米業有限公司的成功引進,僅收糧一項使當地民眾直接受益近50萬元。投資80萬元興建了一所鎮敬老院,使49位五保老人得以安度晚年;教育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投入30餘萬元新建了一棟教師食堂,20名國中生考入了祁東縣一中;衛生事業有了新的進步,鎮中心醫院醫療條件不斷完善,防疫手段不斷加強,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工作參合率達到了90%以上,得到了縣委、縣政府的充分肯定;弱勢群體得到了切實保障,年發放各類救濟款達176.6萬元,享受低保達574人;文化事業有新的起色,“農民圖書館”贏得了省、市的好評,民眾自編自導自演的文藝節目豐富多彩。

自然景觀

馬杜橋鄉茶林
馬杜橋滿目青山蒼翠,終年溪水長流,自然景觀甚多。素有“湘南桃源”之美譽的石門,昔時曾建石門庵於其上,多有陷士來此避世觀光。柏泗在《游石門》詩中云:“石在門何在?入閒境亦閒;有扉雲欲扣,無鎖月常關。曲水留人住,歸禽送客還;桃源疑既入,不見屋千間”。其餘的景鳳有逃軍岩、一腳踏三陽、仙人下棋、無底洞、懸棺等。 馬杜橋鄉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境內古蹟甚多,頗有名氣的有“一腳踏三陽”、“仙人下棋”、“逃軍岩”、“無底洞”、“延甲大廟”、及“懸棺”等。解放戰爭時期著名的衡寶戰役中的鐵塘橋之戰就發生在該鄉七星、樂源、淡家一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